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孔明一生唯謹慎,也正是這種謹慎的個性使他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極為少

孔明一生唯謹慎,也正是這種謹慎的個性使他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極為少有的能完身完名的託孤權臣,避過了多少歷代帶兵重臣身敗名裂的結局,孔明之所以能成為“一代完人”,了他自身高風亮節的品格外,剩下的就是他的謹慎個性了。

在生活中,謹慎確實給孔明帶來了不少好處,因為有了謹慎就可以避免 許多不必要的錯誤發生;因為有了謹慎就可以不做許多浪費精力的事。但謹慎也不是任由你自由發揮,無所顧忌的。謹慎也需要有個度來衡量,倘若謹慎過度,就會 失去許多取勝的先機。孔明的敗正是由於他太過於謹慎,從而怠誤了不少取勝的戰機。

因為謹慎,六出祁山,寸土 未得。除了客觀原因,至少兩次是由於謹慎而失去機會。首出祁山,魏延大膽提出,由自己帶精兵取道子午谷直插長安,因為此時鎮守長安的是笨蛋夏侯懋,不是曹 真,可惜,孔明笑曰:“此非萬全之計也。”不敢冒險用兵,失去戰機。再出祁山,事將成,被後主疑心招回,孔明豈不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只是不敢去擔誤 會他謀反的風險。

因為謹慎,處處提防桀傲不馴的老功臣魏延。魏延乃有勇有謀的將才,並非無能之輩,劉備曾選拔他任漢中太守要職,而沒 用張飛,也充分說明這點。但這樣一員大將,在孔明看來是不值重用的。因為他擔心有才幹的人會不忠於平庸的劉禪,在他百年之後篡權奪位。所以臨死之時,事託 楊儀,擔心魏延據功自傲,不服天朝管,設計害死魏延,並終被扣上謀反罪名,一手泡製了三國奇冤。

因為謹慎, 他事必躬親,大事小事一手抓,雖然是鞠躬盡瘁,就沒想想自己渾身是鐵能碾幾顆釘?更大的悲劇是他的人才論,寧用平庸,也不用腦後長反骨的能臣,因此孔明在 選拔人才的要求上都是以謹慎以重。如蔣琬、費禕、姜維、馬謖等都是小心謹慎,可以守成,難以進取的謹慎保守之人。這樣做的好處是終劉禪之世,蜀漢末未出篡 逆之人,但這樣不能人盡其才,物盡其力,於國、於民都大為不利,致使孔明死後再無支撐大局的人物,最終導致蜀國滅亡。

因為謹慎,孔明 得以大權獨攬,也因為謹慎,孔明最終落得個悲劇下場。這其間的大起大落一切都因謹慎而起,也因謹慎而結。細品孔明的一生成敗,錯不在他沒有找對君王,而 錯在他與謹慎拈了關係。聰明一世的孔明可否知道,這介於褒貶之間的謹慎,事實上經常成為一座令人無法擺脫的容器,它可以安置怯懦,收容猶疑,也可以擺平失敗,容納挫折。

從對人生的整個佈局來看,孔明 的老對手司馬懿就比他精明多了。司馬懿一生盡現低調智慧,為了掩藏自己顯示自己處處受制於孔明,他甚至開展造神運動,大力吹噓孔明的才能,以致於有“見木 像魏都督都喪膽”難道堂堂都督只有如此膽色?肯定是不會的。這便是當時的輿論造勢,是司馬懿為了儲存勢力的藉口,由此可見司馬懿的真正用意是什麼了。

司馬懿的低調智慧還可以從另一方面來說。在《三國演義》中,司馬懿在前部分幾乎是默默無名的,在後半部才登臺亮相,其地位之高絕不亞於蜀中孔明,東吳之 周喻。在曹操探訪司馬懿時,他也是盡現低調情雅,將曹操玩得團團轉,與諸葛亮一樣,至到探訪三次後才悠悠出山,出山後的司馬懿也只是韜光養晦擔任寫寫記記 的文職,並未展示自己的軍事才華。因為他深知曹操多疑善嫉,不宜顯露鋒芒,但他得知暗中發展的有利條件,於是獻計頗得曹操的兒子曹丕的重視,當曹丕執政後 他才獲舉兵權鞏固勢利上前臺。曹丕雖然不像他父親曹操那樣多疑,但他一向喜歡耀武揚威、好大喜功,自己並無軍事才能,又愛征戰殺伐。於是,在武事方面,司 馬懿不敢暴露自己的真才實學,任由這個虛榮心極強的君主去大出風頭,自己卻是埋下頭來,紮紮實實擔負起了丞相的重任,在文政方面做到了有所建樹。這時候的 司馬懿還不想鋒芒畢露,依然顯得格外低調,他之所以這樣做是有一定的原因的:雖說曹丕對他極為信任,但在軍事大政方面,他還是偏向於倚重自己的曹氏宗親。 而司馬懿也沒有必要急於顯出掌握兵權的意圖――“先安內,後取外”,畢竟丞相一職,對司馬懿而言,這已經是一個不錯的發展平臺了。

在他為相期間,其立身行事的特長,我們已經可以清楚地看出來了:目光遠大,計謀深沉,遇事主動,辦事縝密,滴水不漏,毫無瑕疵。正是這些特長幫助他在曹丕時期穩打穩紮地真正崛起,而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曹丕死時,司馬懿年齡為四十七歲。在曹丕為帝的七年時間裡,司馬懿迎來了嶄露頭角的輝煌時期。但在這七年裡,他的舞臺還不夠廣闊,他只是默默地在後方夯實著魏室的基業。但司馬懿已不甘於隱在幕後了,他準備著走上歷史前臺大展身手。而這一機遇很快就要到來。

曹丕死後,忠於曹氏家族的猛將和謀士相繼或陣亡或病故,曹丕的兒子曹睿繼位後任命司馬懿為帶兵的將軍。曹睿臨死前摹仿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將八歲的兒子曹芳託付給司馬懿和曹爽。 當曹芳繼承帝位後,司馬懿已站到了權力的頂峰。這個時候能夠阻止他大展雄才的人應該沒有了。他挾“四朝元老”之威望,負“伊尹、周公”之才德,誰也不敢 和他的遠見卓識相抗。他在魏國軍政大事上的每一次決策和行動,都可以說是完美無缺的了。但另一個顧命輔政大臣曹爽卻害怕司馬家族終有一天會壟斷朝政。於是 他用了“欲抑先揚”之術,敬事司馬懿如父,推舉他為“太傅”,外示尊崇,而實則奪了他的軍政大權。為此,司馬懿處空名而無實權,一晃就是十年。在這十年 裡,他處處示弱,隱忍不發,靜觀其變。果然,曹爽志得意滿之後走向了狂悖與淫慢。他作威作福,穢政橫行,以致大臣離心、物議沸騰,魏國國勢也漸趨衰弱。見 此情景,司馬懿不忍無可忍了,他怎會讓曹爽的胡作非為將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半個江山毀於一旦呢。於是,“高平陵事變”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曹爽一派被司馬懿 用雷霆手段一舉摧滅。從那以後,魏國的軍政大權盡歸司馬懿,曹魏政權實際上已經全部由司馬氏家族所掌握,至到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最終順理成章的完成了“三 國歸晉”的大業。

司馬懿由低調開始,即而打敗了曹操、孔明這樣的大智者,又將自己的人生規劃得完美無瑕,即而又低調地老去,而他的後代卻在低調中爆發,成為千古一帝。

低調究竟是何物讓一個如此平凡的人做出如此不平凡的事蹟?低調真正的含義又是什麼呢?

低調是一種隱忍術。低調做人的人,通常能忍外迫忍內欲,他們這樣做的最終目的是基本的生存,更有長久的發展與進步,哪怕前進極其緩慢,但機會永遠都能發生在他們身上。

低調是不與他人所爭,是迴避。“槍打出頭鳥,出頭椽子先爛。”對一些沒必要、不值得你去爭去搶的事,低調就是最好的選擇。能捨則舍,能棄則棄,小舍小 得,大舍大得,但往往有時割捨掉一些小的利益,從而能換取更大的利益,維護更大局勢的平穩。這些永遠都是低調者的至高境界。

低調的生活,低調的做人,低調沒有先後之分,卻並非沒有高下之別。司馬懿低調成就了他的完美人生,成就他的智者稱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