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3年前一漁民模仿駱賓王《詠鵝》,寫首《詠雞》,僅18字拿下大獎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是駱賓王7歲時寫的《詠鵝》。其知名程度應該不用我多說了,隨便找個小學生來背一背,要是錯了一個字怕是要被老師批一頓。

說起來這首詩駱賓王是被大人逼著寫出來的,當時父親的好友來家裡玩,大家聽說駱賓王有才指著池塘裡的白鵝讓他寫下了這首詩。雖然詩寫得很簡單,名家的評論也不多,但不可否認駱賓王確實憑此詩揚名了,而這首詩也確確實實火了1300多年。

詩很有名氣,但1300多年來,卻很少有文人墨客模仿它。有人說是因為寫得太過稚嫩,文人不願意仿;也有人說,除了這大白鵝,還有什麼動物能用得上這麼有趣的字眼,所以看似簡單其實並不好仿。

古人沒做的事,3年前有一位年近70的老漁民倒是幹成了,這位可愛的老詩人名叫危勇,他的大作叫《詠雞》。說實話,筆者小時候讀到《詠鵝》時曾想過寫首《詠鴨》,但卻遲遲不知如何下筆,所以初次讀到危先生的這首詩時,確實有一種“我怎麼沒想到”的感慨。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他的這首詩:

《詠雞》

作者。危勇

雞,雞,雞,尖嘴對天啼。

三更呼皓月,五鼓喚晨曦。

和駱賓王的詩一樣,不多不少正好18個字,同樣算是一首五言古詩。因為這18個字,老詩人拿下了第二屆“農民文學獎”這樣的大獎,並獲得萬元獎金,關於危勇先生的資料並不多,只知道他是湖南湘陰鶴龍湖鎮人。但他這首詩確實寫得是樸實自然,雖沒有文人的陽春白雪,卻令人眼前一亮。

開篇就是3個“雞”,反覆詠歎,可當是擬聲詞,也可看出詩人對這隻公雞的喜愛。第二句“尖嘴對天啼”,寫的是公雞鳴叫時的樣子,駱賓王寫的是鵝的脖子,危先生寫的是雞的尖嘴,由聲音寫到視覺,有層次又不失生動。

三、四兩句連用了“三更”和“五鼓”兩個時間量詞,可謂相當高明。這兩句不是隨便寫寫的,一樣也是有出處的。當年朱元璋寫過一首《金雞報曉》,全文是這樣的:“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三聲喚出扶桑來,掃退殘星與曉月。”朱元璋這是一首打油詩,公雞在三更時啼叫一聲,殘星和曉月都像怕了似的,紛紛退下。雖然朱元璋字都認不全,但這首詩卻寫得頗有氣勢,據說群臣因此對他硬是刮目相看。危老先生這後兩句與朱元璋的詩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皓月”和“晨曦”、“呼”和“喚”等字眼用得也是極有特色。

和古代名家的五言古詩相比,老先生的這首詩確實算不得多牛,但這畢竟是一首現代人寫的古詩,這就很難得了。危先生之所以能寫出這樣的妙詩,一方面是因為他對古詩的熱愛,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對身邊事物是認真觀察了的。大家認為此詩寫得如何?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