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李敖公開表示魯迅作品用錯詞彙,文學大家魯迅,難道真的沒水平?

蕭楚女曾經說:\“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人生之路漫漫,每個來到世間的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的責任與使命。

他們在上天為自己安排好的角色中按部就班地行走著,有的人終其一生追求極致,有的人卻將毫無意義的比較進行到底。冥冥之中自有安排,狐假虎威與清風自來,高下立現。

在人們的固有印象中,文人相輕的現象十分普遍。對一名從事文學創作的人來說,擁有清高的性格是完成好作品的前提,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總是對其他的文人嗤之以鼻。

李敖與魯迅先生似乎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羈絆,李敖甚至曾經公開表示魯迅的名篇用錯了詞彙。文學大家魯迅難道真的像李敖所說的那樣毫無水平嗎?李敖公開抨擊魯迅的真實目的究竟是什麼呢?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身處複雜的社會關係之中,人們總會被不可預見的苦難困住前行的腳步。人們或許對李敖與魯迅先生之間的戰爭頗有耳聞,然而現實卻是自始至終這只是李敖單方面的鬥爭。魯迅先生離世之時,李敖只有1歲,這也是為什麼李敖可以在之後的歲月中毫無顧忌地批判魯迅。

魯迅先生身為文壇大家是中國文學領域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李敖究竟因為什麼對魯迅先生有著如此大的惡意呢?在李敖的眼中,魯迅的文學水平與他的名聲並不相符,也就是說,李敖認為魯迅才不配位,妄稱大師。

首先,李敖認為魯迅的作品並不完整。儘管他的《吶喊》《彷徨》等小說深受人們的喜愛,但是在魯迅漫長的寫作生涯之中,沒有一篇長篇小說可以稱之為代表作。李敖認為魯迅根本不具備寫長篇小說的能力,而這也是他的文學水平不高的最好證明。

其次,李敖認為魯迅的文章絲毫沒有邏輯,經不起任何的推敲。在李敖看來,行文的邏輯就是整篇文章的脈絡與骨幹,魯迅的文章詞不達意,又是如何將自己想要傳達的東西告訴讀者的呢?

最後,李敖對魯迅先生的白話文大加批判。李敖認為魯迅先生的白話文生硬,絲毫不具備美感。魯迅先生在文學領域的改革中摸索著石頭過河,他是中國第一批率先使用白話文的文人,在那個特殊的歷史背景之下,即便魯迅先生使用白話文的水平略有欠缺也無可厚非。

儘管李敖多次對魯迅先生提出質疑,但是社會大眾只是將這件事當作是一場文學界的鬧劇。人們真正開始思索魯迅先生與李敖的真實水平,其實是源自於魯迅的一篇文章:《戰士和蒼蠅》。

《戰士和蒼蠅》是魯迅在1925年發表的一部作品,魯迅先生在文中塑造了一個擁有崇高理想的戰士形象,這名英勇無畏的戰士最終為了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而他死後一群蒼蠅圍在他身邊飛來飛去。

魯迅先生意在歌頌為了革命獻身的高尚形象,與此同時,那些蒼蠅就是透過非法手段打敗了革命烈士而沾沾自喜的小人。魯迅用人們最痛恨的蒼蠅比喻那些心腸歹毒的反動派,這樣的諷刺更加深入人心。

2005年,李敖公開對魯迅的《戰士和蒼蠅》進行批判,李敖指出魯迅在這篇文章中用錯了詞詞彙,而這樣的錯誤卻是十分低階的。魯迅先生在蒼蠅的細節描寫中用營營地叫著刻畫蒼蠅的動作和聲音,然而李敖卻說:\“蒼蠅只會嗡嗡地叫。\”

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確性,李敖還專門拿出了《紅樓夢》中對蒼蠅叫聲的描寫作為例證。在李敖看來,沒有人會用營營兩個字來形容蒼蠅,而魯迅是第一人,也是唯一一個犯錯誤的人。事實真的如此嗎?營營兩個字真的不能形容蒼蠅嗎?

儘管李敖在文壇領域的名氣不如魯迅先生,但是外界對他的文學造詣也並非一概否決。李敖認為營營兩個字的使用沒有先例,然而《小雅·青蠅》一首小詩的出現著實給了他一記響亮的耳光。

\“營營青蠅,止於樊。豈弟君子,無信讒言。營營青蠅,止於棘。讒人罔極,交亂四國。營營青蠅,止於榛。讒人罔極,構我二人。\”

這首小詩出自《詩經》,已經在中國流傳了千年。這首詩的主要目的就是告誡君子不要輕易相信小人,而詩句中的營營兩個字就是形容蒼蠅的叫聲。這些蒼蠅在各個國家之間周旋,伺機搞破壞,而營營兩個字也表達了作者對這些小人的厭惡之情。

李敖口中所說的沒有人用營營兩個字來形容蒼蠅很明顯不是事實,而魯迅選擇使用營營兩個字形容蒼蠅也頗有淵源。

魯迅的弟弟別出心裁寫了一篇歌頌蒼蠅的名叫《蒼蠅》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魯迅的弟弟將人們都十分厭惡的蒼蠅描寫地十分喜人,對於魯迅來說,弟弟這樣顛倒黑白的行為是他難以忍受的。

懷著特殊的目的,魯迅的《戰士與蒼蠅》橫空出世。事實證明,魯迅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的確借鑑了《詩經》,這原本就是文學家族的兄弟二人相爭的戲碼,而豈弟君子,無信讒言也與現實不謀而合。魯迅在這篇文章中隱藏了自己的小心思,以此來告誡自己的弟弟嚴於律己,堅守道德。

縱觀魯迅先生一生的文學作品我們可以發現,蒼蠅這個物種經常出現在他的文章之中,然而除了《戰士與蒼蠅》中的蒼蠅是營營地叫著,其餘作品之中的成員都是發出嗡嗡的聲音。這並不是魯迅的心血來潮,而是他斟酌再三之後的有意為之。

對於魯迅先生來說,文章的遣詞造句尤其重要,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必須細細推敲。營營兩個字非但不是魯迅的文學疏漏,反而成為了魯迅文學生涯的一大亮點。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異彩紛呈的,我們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卻也承受著不同的責任。李敖認為魯迅的名篇用錯了詞,可是這個所謂的用錯了的詞也是文學大家作品的點睛之筆,李敖與魯迅相比究竟誰沒有水平我們不言而喻。事實的真相究竟如何呢?李敖的真實目的究竟是什麼呢?

首先,李敖身為一個在文學界有頭有臉的人物必定博覽群書,而《小雅·青蠅》一詩是《詩經》名篇,李敖從未拜讀有兩種可能性。

第一, 李敖原本就是虛有其表的文學家。他從未認真品讀中國古代的優秀作品,甚至沒有聽說過這首與蒼蠅有關的詩。

第二,即便李敖讀過這首詩,他也只是囫圇吞棗,受到自身文學水平的制約,李敖並未將這首詩的真正意義理解透徹。或者說李敖並不知道詩歌中的營營其實就是描寫蒼蠅。

其次,李敖如果知道營營兩個字在歷史文獻中曾經出現過,卻依舊選擇抨擊魯迅,他的真實目的便更加複雜。在人們的固有印象中,魯迅是當之無愧的文學大家,他擁有優秀的代表作品,然而人們卻對李敖這個名字十分陌生。

李敖想要提高自己的名氣就需要藉助一個比自己更加著名的人,深思熟慮之後,中國文壇第一人魯迅便成為了他的工具。

最後,或許李敖從未懷疑過魯迅真實的文學水平。在李敖的心中,他對自己的文學作品沒有信心,與此同時,他知道魯迅就是自己無法逾越的鴻溝,李敖對魯迅嫉妒地發瘋,於是只能選擇這樣詆譭的方式來尋求自己內心的平衡。

對李敖來說,自己與魯迅的對比早就不重要了,他真實的目的就是讓社會大眾對魯迅產生質疑,而他所說的魯迅名篇用錯詞只是一個藉口,一個可以吸引人們目光的藉口。

文人相輕在中國已經流傳了千百年的時光,然而大多數有原則的文人都不會選擇這樣的詆譭方式實現自己的目的。

才華與人品相輔相成,而人品永遠比才華更加重要。李敖的行為不僅暴露了自己水平不高的事實,還將自己毫無原則的真實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李敖的真實人品,人們心照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