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能打仗打勝仗的關鍵在人才

改制換裝僅一年,蘭州軍區某裝甲旅陸續列裝的某型坦克、某型步戰車等7種新型主戰裝備當年形成戰鬥力;參加軍區創破紀錄比武競賽,一舉奪得6枚金牌;分別從軍區和集團軍捧回“先進黨委”“基層建設先進旅”的獎牌,旅長、政委被集團軍表彰為“一對好主官”。

他們究竟靠什麼實現快速發展?旅政委王升琪向記者揭開謎底:能打仗打勝仗的關鍵在人才,把“人人皆可成才”抓到實處,“一切皆有可能”就有了落腳點。

今天最善於學習的部隊,就是明天最能打仗的部隊

坦克四營大學生士兵蔡世傑是該旅新裝備學習的“理論之星”。某新型坦克列裝之初,他和戰友在組織戰鬥射擊過程中遇到了這樣一個難題:同一輛坦克在同一地域打擊同一目標,射擊4發炮彈總有一發偏離目標。坦克效能良好,官兵的操作要領也沒有錯,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蔡世傑與其他訓練骨幹一起,白天頂著烈日泡在訓練場練操作,晚上刻苦學習新裝備理論知識。一個月後,答案浮出了水面:對坦克平穩跟蹤系統工作原理吃得不透、摳得不細。

對此,蔡世傑深有感觸:“以前一說學理論我就頭疼,總覺得只要手裡裝備‘玩得轉’就行,後來才發現,只有把理論知識學紮實了,才能發揮出裝備的最大效能。”

“今天最善於學習的部隊,就是明天最能打仗的部隊。”秉持這一理念,該旅黨委“一班人”把資訊化知識學習作為提升戰鬥力的重要增長點,帶頭上車、上炮、上坦克、上一體化指揮平臺勤學苦練。在“一班人”的影響帶動下,每週四、六資訊化知識學習成為全旅官兵雷打不動的“統一動作”。旅裡還建立了遠端教育系統,聘請軍地5名專家擔任客座教授,幫助官兵儘快提升資訊化素養。

戰場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就培養什麼樣的人才

在旅黨委“一班人”眼裡,未來戰場最需要懂技術、善指揮、通政工的複合型人才,旅幹部隊伍中存在的經歷閱歷單一、能力素質不夠全面、型別結構不盡合理的問題必須儘快解決。

碩士研究生蘇志華來旅裡報到時,一心想進保障部機關,沒想到卻被分配到剛剛配發某新型步戰車的裝步二營。在營主官的重點幫帶下,蘇志華工作勁頭十足,成天與戰士一起在訓練場上摔打磨鍊,還承擔了帶領專業骨幹攻克新裝備訓練難題的任務,能力素質得到較為全面的鍛鍊。後來,他被任命為裝步六連指導員。

在這個旅,像蘇志華這樣經受過多崗位鍛鍊的年輕幹部不在少數。畢業於軍械工程學院的博士鍾啟艮,到旅裡後被直接分配到了修理營——旅裡早已為他量身訂製了“成才路線圖”:在修理營學習掌握新裝備維修保養技能,然後到坦克營和裝步營學習新裝備操作技能,透過在每個崗位學習鍛鍊3個月,逐步成為精通新裝備訓練、操作、維修和保養的複合型人才。

某型新裝備火控系統沒有現成的訓練模式,缺乏維護保養的技術資料,旅裡特意安排坦克二營副營長方樂忠和排長李坤編寫系統操作規程。出乎很多官兵意料的是,兩個不同專業出身的幹部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合作編寫的《某型新裝備火控系統操作手冊》在全旅推廣。

立好風向標,讓能打仗的官兵成為“香餑餑”

牢固樹立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最大的導向就是選人用人。某新型坦克列裝後,該旅司令部參謀祁正中刻苦鑽研、刻苦訓練,僅半年時間就成為行家裡手,還被上級表彰為“標兵參謀”,旅黨委將他破格提拔為坦克五連連長。

祁正中不辱使命,在軍區組織的比武競賽中,帶領連隊官兵奪得1枚金牌、2枚銀牌;隨後帶隊參加該旅合成營戰術演習,創造了駕馭新裝備首發命中、發發命中的佳績;連隊還被集團軍表彰為“基層建設標兵連”。

“這說明我們的選人用人思路對頭。我們就是要把‘優等指揮員’作為營連主官必備的任職資格,進一步強化帶兵打仗素質的剛性要求!”該旅領導介紹說,去年先後有9名受到上級表彰的“優等指揮員”走上了營連主官崗位。

為了讓能打仗的官兵成為“香餑餑”,旅裡廣泛開展“鐵騎巔峰競技冠名”活動,大力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濃厚氛圍。在軍區創破紀錄比武競賽中奪得某型坦克射擊金牌的下士張著文,被命名為“鐵騎神射手”。他深有感觸地告訴記者,一次冠名就是撒下一把崗位成才的種子。據介紹,活動開展以來,該旅上千名官兵參與其中,100多個集體和個人獲得冠名。

旅政委王升琪還告訴記者,旅裡設立了20萬元專項獎勵基金,評選表彰“感動雄關鐵騎十大人物”和“愛軍精武十大標兵”,隆重舉行頒獎典禮,讓標兵上燈箱、作巡迴事蹟報告,進一步放大其榮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