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周公所開創的家訓、家風特點--《洛陽古代名人家風家訓》之六

周公之於中國文化,是一個具有開創性意義的人物。周公對於中國文化的諸多方面,都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而在家訓、家風等領域內,周公及於後世的影響也十分深遠。

首先,周公對道德的強調,成為後世家訓、家風的核心內容。

對於德的強調,是周公在西周初年進行歷史反思的一個重要成果。周人原來是非常弱小的,被稱為小邦周。而商人是非常強大的,被成為天邑商。但是小邦周卻消滅了天邑商,這樣的一個結果無論是對於失敗者的商人還是勝利者的周人都具有非常強烈的衝擊,歷史何以如此?此前,商紂王曾經充滿自信的宣稱:“我生不有命在天?”他認為自己會永遠獲得上天的護佑,但事實卻是老天無情地拋棄了他!人們認識到,“天命靡常”,這是一個基本的事實。而天命轉變的依據是什麼呢?周公認為:“皇天無親,惟德是輔。”上天只保佑有德行的人。商紂王暴虐失德,就被歷史無情地拋棄。周代先王,太王、王季、文王、武王,能夠明德,因而能夠獲得上天的保佑。正是基於此,周公才把德行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加以強調。

周公畫像

自此之後,中國曆代的先賢無不把德行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加以強調。後世的家訓,也往往把德行放在首位。比如《顏氏家訓》就把讀書做人作為家訓的核心內容。後世被人們稱道的良好家風,也往往突出德行的色彩。比如在春秋時期叔孫豹和範宣子有一次關於不朽的探討。範宣子述說了自己家族的榮耀,以為這就是不朽。而叔孫豹則認為,這種榮耀算不得不朽,真正的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把美好的德行看成是不朽的第一標準。

其次,周公強調教化的作用,後世的家訓、家風也都把教化作為基本的手段。

《尚書》書影

傳世文獻記載殷商王朝刑罰嚴苛,這一記載也被出土文獻所證實。商紂王的暴虐統治,並沒有因為他的嚴刑峻法而得以延續,相反,商紂王的殘暴加速了他的滅亡。經歷了商周之際歷史變遷的周公,十分注重歷史經驗的吸收借鑑,“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周公認識到教化的作用遠大於刑罰。為此,周公特別重視對子弟的教育。周公制禮作樂的具體內容,我們今天已經無法詳細考察。但是,根據後世文獻的記載,教育無疑是周公制禮作樂的一個重要內容。

後世的家訓之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周公這一觀念的影子。後世的家訓都把教育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比如明代有一個藏書家叫葉盛,他在給子孫的家訓中說道:“讀必謹,鎖必牢,收必審,閣必高。子孫子,惟學斅,借非其人,亦不孝!”後世為人仰慕的家風,也往往強調耕讀傳家。後世的名門望族,都十分看重子弟的教育,不惜重金為子弟聘請名師。

洛陽周公廟

再次,周公對子弟的培養以治國理民為目標,而治國需要各方面的才能。後世的家訓、家風雖然未必是要把子弟培養成政治人物,但是也都強調要把子弟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君子。

周公曾經評價自己是“多才多藝”,從後來周公的功業來看,周公並沒有太多的自誇。周公在教育子弟上,也採取的是通才教育。《周禮》曾經記載了周人教育子弟的內容,“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禮樂射御書數。過去人們把周公作為《周禮》的作者,這未免有些武斷。但是《周禮》肯定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周公的思想則是沒有疑問的。禮樂射御書數也成為後世人們教育子弟的基本內容。隨著時代的變遷,後世對子弟的教育也和周公的時代有所不同。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有所變化。但是,周公對多才多藝的強調,則被後世所繼承。後世的家訓之中,往往強調對子弟的全方面教育。比如《顏氏家訓》中就對南朝時期門閥貴族的家庭教育提出了批評,他認為南朝時期的那些貴族忽視了體能的訓練,以至於到了動亂時刻連逃跑的能力都喪失了。

周公塑像

第四,積極進取、昂揚向上,成為周公所開創的家訓、家風的主旋律。

周公雖然生於權貴之家,如同他自己所說,他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但是,他的人生之路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就在武王滅商之後不久,武王過早地離世,給殷商的殘餘勢力以可乘之機。武王去世後,殷商的殘餘勢力發動了規模空前的反叛。而且就在周王室的內部,周公的兄長管叔等人,為一己私利竟然也參與到了商人的叛亂之中。當時的局面內憂外患,形勢岌岌可危。關鍵時刻,周公勇敢地承擔起了拯救危局的重擔,最終西周王朝轉危為安。在完成了制禮作樂等重任之後,胸懷坦蕩的周公又把天下交給了成王。歸政之後的周公,也退而不休,也還在關注著成王的施政。從周公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股積極進取、百折不撓的精神。周公不僅自己是如此做的,他還努力把這種精神傳遞給自己的後人。在《尚書·無逸》之中,周公的這種精神得到了完整的體現。

後世的家訓也往往能夠繼承周公的這一特點,在家訓之中體現出一種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體現出敢為天下先的責任意識。

本文系拙著《洛陽古代名人家風家訓》一書的第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