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90%的婚姻會死在自己手裡,你卻在責怪對方不夠愛你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人們在進行社會認知的時候總是會產生一些偏差,在婚姻中,基本歸因偏差(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普遍存在,即傾向於把愛人的行為歸因於其內部因素而低估了情境的作用。

相比於其他關係,人們在戀愛或者婚姻關係中表現出更低的容忍度,同樣一個錯誤,如果是父母、朋友或者其他人犯的,人們總是能夠原諒的。

但若是愛人犯錯,尤其是與感情有關的錯,人們往往無法原諒。

我們會習慣性的把錯誤全部歸因於愛人自身,不聽取他們的解釋,並且自身還會感受到極大的傷害。

這一點很多人深有體會,正所謂愛之深,恨之切。

在心理學中,則解釋為捲入度越高,越不容易改變原有態度,所以越難以原諒對方。

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你的另一半還對你生氣,對你感到不滿意,希望你作出改變,那就說明你在他心目中還佔有重要的地位。

等到有一天他對你的一切都視若無睹,對你的一切傷害行為都無所謂之時,就是他放手之時。

實際上,根據調查資料顯示,90%的婚姻都死在夫妻自己手上,卻還責怪對方不愛自己。

在婚姻中的每一刻,人們都面臨著無數選擇,是選擇忍讓亦或是針鋒相對全在於個人。

很多人在吵架的時候理智全失,眼中只有和對方的矛盾,往日的開心和關懷都被拋之腦後,只覺得對方是如此得罪大惡極,這是吵架時的真實寫照。

就這樣一點點地積累下去,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方在你眼中越來越不堪,你變得越來越不能忍受對方,最終不得不走向離婚。

人們對未來似乎總有一種設想,即下一個會更好,或是離婚後會更好。

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很多二婚的人都表示二婚過於現實。夫妻以及大家庭關係的維持全靠經濟,感情比較淡漠。

或者嘴上一套背後一套,於是他們開始懷念原配,因為那至少還有一個孩子是夫妻二人愛的結晶,至少孩子是夫妻都可以毫無保留為他付出的,在這一點上二人可以達成共識。

可見,離婚只是意味著新的生活,並不意味著明天會更好,無數的錯誤選擇最終指向了離婚,被自己親手葬送的婚姻很難再復原。

多少人站在中老年交接處回首一望,感嘆某一刻要是不那麼衝動,或許就不會是雙輸的局面,可謂是人生如夢。

有一位妻子認為自己的丈夫哪裡都不好,言談舉止都讓妻子感到很不耐煩,她感到自己無法擺脫對丈夫的態度,於是便去向諮詢師請求幫助。

心理學家瞭解情況之後,提出了一個運用角色扮演方法來矯正夫妻關係的方案。

他要求這位妻子從第二天開始將丈夫當成一個陌生人,不能對他作輕率的評價,並且每天至少要在丈夫身上找到一個優點,並且像對待其他人一樣給予丈夫誇獎。

他強調,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要努力使自己拋棄對丈夫的一切觀念,將自己當成一個與丈夫剛剛認識、剛剛同居的人。

在一開始的時候,妻子感到很不適應,認為丈夫的一切行為都非常不堪,但她忍住了指責丈夫的衝動,並開始努力地觀察丈夫的優點同時強迫自己誇獎對方。

20天之後,妻子開始覺得丈夫並沒有以前想象的那樣不好,並且丈夫體察到妻子的變化之後主動道歉,夫妻關係終於重歸於好。

其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兩個人在一起久了,腦子裡、眼裡就都是對方的缺點,而對對方的好和優點都視而不見,從而感到難以忍受。

其實重歸於好的鑰匙就握在每個人自己手裡,是願意修復,還是想要更換,往往只在一念之間。

在婚姻中,最可怕的莫過於預言自動實現效應(Self-fulfillment)。

當你認為對方是這樣一個人,你就會按照你所想那樣去對待他,結果你的反應真的引起了對方符合你期望的反應,從而形成惡性迴圈。

很多女性經常埋怨丈夫不愛自己,於是就對丈夫比較冷漠,每天都用責怪、埋怨等負面行為對待他,結果引起丈夫的自我防衛,兩人變得不可開交。

總的說來,婚姻分為良性迴圈和惡性迴圈兩種。

很多人深陷惡性迴圈卻不自知,其實只要主動去重建一個良好的開頭,對方也會感覺到你的誠意從而作出改變,但很多人卻由於好勝心太強而不願委屈自己,以至於無法建立良性迴圈的婚姻。

- The End -作者 | 神奇小小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參考資料:《Behavioral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