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它的下半句更經典,可惜十人九不知

中國古代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為了讓我們過得更好,用自己的人生經歷,為後世的我們留下了不少的經驗雜談,並以俗語和諺語的形式表現出來,比如“舉頭三尺有神明”便是其中之一。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

“舉頭三尺有神明”指的是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神明的存在,他們會看著我們的一言一行,倘若我們做了壞事,就會被立馬發現,並受到懲罰。

顯然的,神明的說法在各國各地都是有的,比如印度泰國等地佛教徒信任佛祖,歐洲的基督教國家信任上帝,而中國大部分人則信奉玉皇大帝、如來佛祖等等。正是因為有了信奉,才有了敬畏之心,所以這句話對人們的行為才有一定的約束力。

對於神明一說,其實是比較虛無縹緲的,至少以我們現在的能力,是無法確定這個世界上是否存在如此強大的人物的。不過,這句話背後的寓意卻是令人同意的,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從而創造更加美好的社會。

而在“舉頭三尺有神明”的後面,其實還有一句話,那就是“不畏人知畏己知”。而這句話的產生,與清朝時期的官員葉存仁有著莫大的關係。

葉存仁是清朝乾隆年間的不可多得的清廉官員,曾在河南任巡撫,他一生都為百姓操勞,不僅政績突出,而且兩袖清風,官聲極佳。不過幾年,他就接到提拔的任令。

當葉存仁準備辭官離任的時候,下屬得知後,都想給葉存仁送禮物,既為禮數,也為了表達感激之情。但葉存仁從不收禮物,怎樣才能讓他收下呢?

到了葉存仁離任那天,下屬來到江邊為他送行。大家只敘離情,並沒有人送禮。等到葉存仁準備出發,卻被船伕告知,船出了故障,需要搶修,請他再等幾個時辰。他只好去茶樓,一邊與下屬敘舊,一邊等待出發。直到夜色深重,葉存仁才等來可以觸發的訊息。

到了葉存仁離任那天,下屬們都來到江邊為他送行,只敘離別情誼,沒有人送禮,到準備出發的時候,船伕卻告訴他船出了故障,需要搶修,請他再稍微等等。他只好留了下來與下屬敘舊,直到夜深時刻,才被告知船已修好。

葉存仁回到船中,發現房中多了幾個箱子和一封下屬給他的信。他拆開信,見信上寫道:“大人造福一方,吾等無以為報,略備薄禮,以表謝意。”葉存仁立刻明白了下屬的用心——故意讓船主推遲開船時間,以便天黑後悄然將禮物送上船,打消自己的後顧之憂。

可是葉存仁卻婉拒了,立刻將禮物送了回去,並寫下了一首詩給下屬:

明月清風夜半時,扁舟相送故遲遲;

感君情重還君贈,不畏人知畏己知。

後來,人們將葉存仁的言語中的最後一句和“舉頭三尺有神明”聯絡了起來,並得到“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這樣的一句俗語。而整句話連起來之後,寓意非常清楚,告誡人們一定不要做虧心事,否則可能會獲得報應,而自己的內心也會感到不安,從而影響日常生活。

孔子也曾經說過“君子,慎獨”,也就是說,我們要謹慎控制自己的行為,遵守各種道德規範,如此一來,才能夠成為人人稱讚的君子。

人生在世,誰都不希望過著戰戰兢兢的日子,而做到這一點的基本要求也很簡單,那就是凡事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參考資料:《葉存仁為官詩》、《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