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千園千面”如何實現“零碳”?畢馬威建議,產業園區可搭建數字化碳管理平臺

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眼下各地都在興起打造低碳產業園區,但由於“千園千面”,如何建設、運營、認證依然存在不少的難點。

畢馬威最近釋出了“零碳園區”系列文章,建議在產業園區脫碳轉型程序中,透過數字化平臺推動實現資訊化、專業化、智慧化的節能減排方式,以更加精細、動態的方式實現產業園區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產業園區以更加積極創新的模式開啟新一輪發展,其中打造“智慧園區”“低碳園區”“零碳園區”樣板已被超過13個省市自治區寫入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發展重點,成為實施“雙碳”戰略路徑的發展先行者。

目前,我國產業園區在實現雙碳轉型的過程中面臨著諸多挑戰,特別是在“碳綜合管理”方面,由於各類應用廣泛,資料來源多樣,而且現有系統中各類碳相關資料分散,難以整合並進行快速計算,各類系統間資料存在斷層,難以實現資料統一。另一方面,如果仍然透過線下手工完成各類碳計算,效率低下,難以快速應對最新碳政策、實現高效的碳管理,也難以滿足碳管理中需求的多樣化。

事實上,對園區內能源使用、碳排放以及碳資產情況的掌握、監測、分析和管理,是園區制定碳規劃、實施減碳舉措、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基石。因此,產業園區建設數字化平臺的意義可見一斑。

畢馬威認為,數字化碳管理平臺可以透過“精細化管理、智慧化協作、叢集化發展”助力產業園區實現脫碳轉型,可以提高碳排放等資料盤查、核查的精確度與可信度,並實現碳排放的動態實時監測,分析識別減排空間並制定相對應的減排政策,並在此基礎上對碳資產進行合理的分配、交易和管理等活動。同時,利用數字化碳管理平臺實現園區內能源資源最佳化配置,推動能源、生產、交通、建築、生活等各領域節能降碳;強化與外部組織——政府、碳交易市場、第三方機構等的連結,搭建本地化的支援體系,最佳化園區碳資產組合。

此外,透過數字化碳管理平臺還能推動園區內各產業、各企業之間相互協調、最佳化配給,實現園區綠色、低碳叢集化發展。

從實際情況來看,國內產業園區部署數字化碳管理平臺的程序尚處於起步階段,只有極少部分園區已開展或計劃開展。2022年4月,全國首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能源大資料碳監管平臺”在河南新鄉經濟開發區投入執行。該平臺由園區管理委員會的牽頭下研發而成,並由園區碳監測系統、政府側監管服務系統、企業碳服務應用三個模組組成。

畢馬威在ESG領域有著豐富、成熟的數字化解決方案,能夠滿足資料收集、評估分析、追蹤管理、智慧報告等不同需求。其中,畢馬威虞數ESG一體化平臺,基於對產業園區碳管理數字化的瞭解與痛點分析,透過串聯領導力、人員與組織、技術、資料分析、流程及治理六大模組,不僅滿足產業園區在碳管理中的各項需求,還可拓展至社會及治理層面。同時,虞數ESG一體化平臺不僅支援本地化部署,還可以與阿里、騰訊微軟、京東等主流夥伴進行合作部署。

畢馬威方面表示,將在雙碳轉型過程中為各類產業園區帶來包括專項規劃、碳中和認證、路線圖設計、碳金融體系建設和數字化管理平臺在內的一站式、端到端的服務,助力零碳產業園區的打造。

作者:唐瑋婕

編輯:周淵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