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曹操最著名的三首詩文,讓你看透他的為人處世

說三國,道三分。

三國是一個英雄的時代,也是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曹操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

有人說他是英雄,有人說他是奸雄,拋開所有的標籤,其實,他也是個普通人,有著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慾。

怎樣認識曹操,隱娘想分享他的三首詩文,看透他一生的為人處世。

一、寬容大氣,唯才是舉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短歌行》

這是曹操最膾炙人口的一首詩,所表達的主旨即是求賢才。

曹操一生,最看重的就是人才,而成就了曹操一生功績偉業的,也正是人才。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他曾釋出《求賢令》: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對於人才,曹操來者不拒,只要能為己所用,他都願意接納。

從敵軍陣營來的,曹操接納。

荀彧、郭嘉、張郃都是從袁紹陣營或投奔或投降而來,曹操十分看重他們。

荀彧、郭嘉成為曹操的心腹謀士,成為曹操功業最大的功臣;而張郃成為曹操的大將,屢立奇功。

從敗軍陣中得到的,曹操一樣珍惜。

曹操打敗呂布,得到張遼;擊敗楊奉,得到徐晃。他們兩人最後成為曹操陣中的“五子良將”。

從基層提拔的,曹操也看重。

一次曹操兵敗,士兵十分狼狽,只有于禁帶著隊伍整齊撤退,還懲治了一路胡作非為的青州兵。

青州兵於是到曹操面前告了一狀,于禁卻先整理好隊伍,再去向曹操報告。

曹操十分讚賞于禁的行為,破格提拔了他。

曹操在《求賢令》中提出“唯才是舉”,只要你有才華,我都接納你。建安年間,曹操陣營“人才濟濟”,而這些人才,都是助力曹操成就了曹魏基業。

能夠接納這麼多性格各異,來自不同陣營的人才,併為己所用,可見曹操性格中寬容大氣的一面。

二、自強不息,幽默樂觀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龜雖壽》

寫下這首詩時,曹操已經53歲了,在暮年,他依然懷有大志,足見他的積極樂觀。

曹操一生征戰無數,經歷過很多的失敗:

張繡反叛時,曹操的長子曹昂死了,侄子曹安民死了,大將典韋也死了,打擊不可謂不大;

63歲時,曹操兵敗赤壁,“九合諸侯,一統中國”的理想破滅,失敗不可謂不大;

……

難得的是,每一次失敗後,他都沒有喪失鬥志,他總能打起精神,從頭再來。

蘇轍在《晁錯論》中說: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

曹操就是這樣一個人吧。無數次從失敗中爬起,自強不息,堅忍不拔。

曹操是一個幽默的人。

丁儀是曹操的同鄉,很有才華,和曹操十分要好。

後來,丁儀得了狂病,類似於狂躁症。幸運的是,丁儀的病治好了。於是丁儀又和曹操喝酒聊天,可是,曹操卻再也不留宿他了。

他說:你以前得過狂病,如果你拿起刀子殺我怎麼辦,我怕你。

兩人大笑,曹操還一直趕他,不與他同宿。

善於在生活中找樂趣,可以調節心態,即使處在十分不利的情況下,曹操總能再次堅強,可見他積極的樂觀心態。

三、實事求是,不慕虛名

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此所不得為也。

——《述志令》

《述志令》,又名《讓縣自明本志令》,是曹操五十六時所寫。

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這是曹操的座右銘。

他不看重虛名,更在乎實際的利益。

曹操的正室夫人丁夫人離開他後,扶持卞夫人成為繼室夫人。

眾所周知,卞夫人出身倡家,怎麼能做夫人呢?曹操不怕掉面子嗎?

他不在乎。

董卓作亂的時候,曹操倉促出去避難,後來袁術帶來曹操已死的訊息。

曹操手下的人準備四散而去,卞夫人出來說:曹君現在吉凶未定,今天你們都走了,明天若是他回來了,你們有什麼面目相見呢?就是真有大禍,我們共同承擔又怎樣呢?

真是有膽有識。

卞夫人給曹操生了三個好兒子:曹丕、曹彰、曹植。

曹丕被立為魏太子後,有人向卞夫人祝賀,說應該大加賞賜,卞夫人說:我沒有把孩子教壞,已經是莫大的幸事了,怎麼還敢大肆張揚賞賜呢?

選夫人不慕虛名,做事時,也一樣不慕虛名。

曹操迎奉漢獻帝到許縣後,被封為大將軍,封袁紹為太尉。

大將軍官位高於太尉,袁紹十分憤怒,不恥於在曹操之下,拒絕接受封詔。

彼時,曹操力量不夠,不能與袁紹對抗,於是,他將大將軍的職位讓給了袁紹。

由此可見,他不重虛名。你想當大將軍,給你當好了,只要皇帝在我這邊就可以了。

在《述志令》中,他說:江湖未靜,不可讓位;至於邑土,可得而辭。

天下未定,兵權我是不會交出去。至於皇帝分給我的封地,我都可以讓出去。

要兵權,不要封地,重才能,不重虛名,這是曹操的一個很大的特徵。

不得不說,這也是他成功的要素之一,總是能抓住主要矛盾,而舍掉不重要的事物。

愛惜人才、自強不息、不慕虛名,貫穿了曹操的一生。

人有百面,曹操可能有千面,他的性格人生一篇文章可能遠遠說不清楚。

他有大氣的一面,也有刻薄的一面;

他有豁達的一面,也有猜疑的一面;

他有無情的一面,也有多情的一面;

……

對於古代人物的學習,秉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方法,就是最好的。

如果我們在生活工作中,也能學會曹操這些比較好品質,於己有益。

圖片來源:《軍師聯盟》劇照,《三國》劇照,《三國演義》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