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馮侖:自在讀書,快意行路

文|馮侖 (微信公眾號:馮侖風馬牛)

很多人把讀書變成了一個很急功近利的事情,比如說要考職稱、考碩士、考博士,或者說考一個別的什麼東西,然後才去讀書。

這種讀書和我今天要講的讀書不一樣。我現在讀書的心境,相當於吃飯、呼吸、睡覺,每天都會發生,但是並不驚異。

我印象特別深的是,我意識到書對我生命的重要,大概是我在初二的時候。

我一個同學的父親是一箇中學校長,同學告訴我他們家有很多書。有一次我去他們家,趁他爸不在,他把櫃子開啟,我們從裡邊拿出書來看。有線裝的,還有很多當時的禁書,我就覺得好奇怪。

正在這個時候他爸爸回來了。那時候房子很小,他爸爸一進來就看見兩小孩在翻書,就瞪眼。我當時好緊張,不知道該說什麼。

結果他爸爸過來看了一下,我剛好拿著一本歷史書,他說,「你喜歡看這樣的書?」

我只能說,「我喜歡。」

他說,「這是對的,歷史是望遠鏡,你要看歷史的書。它能讓你從現在看到未來,很遙遠,你會變得很深刻。」

後來他還說,「如果讀了歷史你還想不明白,你可以看哲學書。歷史解決深度,哲學解決寬度,寬度就是把所有的事情抽象起來看。」

從那以後,我在業餘看書的時候,就特別專注於看歷史和哲學,慢慢地就變成了愛好,變成了習慣。我就覺得,這改變了我的人生。

如果當時校長進門時我拿著一本物理書,他跟我說物理很重要,沒準我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一個理工男了,這是很有可能的。

另外,讀書確實也養活了我。大家都知道,我讀的文科,多讀書有助於考試,那就等於是讓我有了就業的機會。我讀什麼書就幹什麼活,然後養活了自己。所以讀書和人生的關係就是讀書改變自己,讓自己成長,其實就是這麼簡單。如果不是讀的經濟學、政治學、法律這些,我創業之前可能就不會從事研究工作,當然後來做企業也可能不會有那樣的思考。

對我們而言,書變得越來越尋常。我前一段時間在重新看《史記》,突然有一個念頭:這是兩千年前寫的書,五十多萬字,寫在竹簡上。兩千年前,沒有電燈,更沒有電腦,只有毛筆和竹簡,他是怎麼寫的,怎麼就會寫出這麼好的書?

那個年月,書對於人來說,是個太重要,太不容易的事。可是現在,書太多,太容易了。甚至我們能看到各種類似於書的圖畫、影片等等記載和傳達資訊的東西。這些東西變得越來越多,越來越容易。

而我看古書,很有意思,比如一本《道德經》,到今天幾百上千個人在註解這一本書。

現在的書不會了,寫書太容易了。就是因為那個時候寫書不容易,像《道德經》這樣的書,後來人要校對文字,或者流傳過程中文字有些時候刻錯了,印錯了,然後不同的人理解出現很大的差距,所以圍繞一本書,有很多人在完善。《論語》也是這樣。但是,今天不這樣了。

我跟人交談實際上跟讀書一樣,所以過去有一句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還有一句話叫「與名人談」,就是要和牛逼的人聊天兒,牛逼的人把很多書的精華都集中在了身上。跟這些牛逼的人交談就跟看書一樣。所以今天看書的意義已經是很廣泛的意義,不是很狹隘的意義。

正因為這樣,在風馬牛書房,我就特別邀請了一些朋友,一起來借「書」這個話題,來聊聊天,來講一些有趣的觀察。

我特別喜歡「觀察」這個詞,每個人眼睛裡看到的世界不一樣,講述的就不一樣。

我最近把眼鏡摘了,做了一個小手術,近視、散光、老花都沒有了,不用戴眼鏡了,但這個眼鏡我已經戴了四十多年,我從初中一直到現在。

現在居然給摘了,醫生告訴我,「這樣以後你看見的世界會非常美麗。」

我說,「為啥?」

他說,「你現在看到的世界是十五到二十歲時看到的世界,色彩的飽和度、明亮度和潔淨度都是十五到二十歲的眼睛所看到的那樣。從那個時候到現在,這四十年你眼裡看到的太多東西,蒙進了灰塵,讓你看到了世界的很多不美好。這個就讓你看到了美好。」

書也是我們的眼睛。讀不同的書,就是在不斷改變我們不同的眼睛,讓我們看到的世界不一樣。我找來不同的朋友,他們也讀不同的書,他們的眼睛也不斷在發生變化。這個世界就會被多種角度來觀察,於是這個世界更加真實,更加豐富,更加有意思。

所以我請一些朋友來,王石、周航、俞敏洪、楊立華、傅盛、洪晃、管清友、楊天南,大家一塊來聊聊讀書。

我自己特別想聊的書,我覺得跟我最近看書的習慣有關。我常常從手邊拿起來看的,有三個方面的書。

還比如最近很多網友都在聊 H&M 的事,聊棉花的事,我就會找來「內衣的歷史」、「棉花的歷史」來看看。從犄角旮旯裡去發掘一些觀察今天的視角,這是很好玩的事。

朋友給的書,我當然要拿出來看一看。

我覺得這也挺好,看老朋友的新書,其實有一種別樣的感受,會大概看到朋友的狀態。比如說餘先生,我知道他基本上是處在一種閉門謝客的狀態,花了很大的精力來做學問做研究,所以看到這麼厚的一本書時,我就彷彿看見他伏案著書的畫面。

我知道他每天都睡得非常晚,每天很認真地來做這些事情。看到他的新書,我就會想到我們在一起交流的時候,他那種暢達、開闊,以及睿智。

第三種,我會看寫房地產的書。

我發現我們討論房地產的時候,人很多,但是真正看過跟房地產有關的書的企業家、企業從業人員,其實並不多。

我一直覺得房地產這個行業非常有故事,也很有意思。

比如有一本美國人寫的書,專門講「買房子,還是買股票?」特別直接的一個題目,他研究了一百多年的市場博弈和財富的積累過程,以及投資者的經驗,最後寫了一本書。

還有一本特別有意思的書。為什麼會有樓花,怎麼會有炒樓這個事兒?於是馮邦彥寫了《香港地產業百年》。我們內地的房地產和香港房地產的經歷的過程是一樣的。

總結起來,我想在風馬牛書房來跟大家做一個分享和交流的,就是這三類書。

當然後來書房的概念不斷地變化,也可能是私人博物館或者私人待客的地方。我現在覺得,我這個書房實際上是又辦公,又待客的地方,反正是一個開放的地方。

另外,我也很願意在書房跟人聊天。我覺得有這麼多智者,有這麼多沒說話的明白人陪著我們,聊天會更有意思。

所以我專門做了這麼一個節目,就叫「風馬牛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