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濟爾哈朗:站在孝莊太后身後的男人,多爾袞的真正對手

清朝一共有12個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其中,初期獲封的八大鐵帽子王最為貨真價實。與後面四王的“恩封”不同,這八位是“功封”——也就是因功受封,而不是因恩獲封。

這十二王,十一個都是努爾哈赤的直系子孫,只有濟爾哈朗一人,屬於旁系——他是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的兒子。

事實勝於雄辯。僅僅透過這一個事實,就足以看出濟爾哈朗的過人之處。

更神奇的是,舒爾哈齊和幾個兒子都因為反叛努爾哈赤而被殺掉了。濟爾哈朗一點都沒有受到影響。自始至終,他都深受努爾哈赤、皇太極和順治三代皇帝的信任。

濟爾哈朗一生為人低調,不顯山不露水,但總能在關鍵時刻一錘定音。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人狠話不多”。

每臨關鍵時刻,濟爾哈朗總能做出正確選擇。這不僅僅是運氣眷顧,更大可能是他具有深邃的戰略眼光。

濟爾哈朗的第一次抉擇,是在努爾哈赤死後。由於努爾哈赤生前沒有立嫡,所以他的兒子們掀起了汗位之爭。

濟爾哈朗選擇了擁立皇太極。皇太極成功上位。

作為擁立功臣,濟爾哈朗自然獲得了皇太極極大的信任和重用。他成為了鑲藍旗旗主,位列八旗旗主之一,擁有了左右時局的實力。

如果說擁立皇太極只是小試牛刀的話,那麼在皇太極死後擁立順治,則深刻反映了濟爾哈朗的老謀深算。

皇太極死後,其弟多爾袞與其子豪格爭奪帝位。

當時的八旗中,多爾袞兄弟握有兩旗;豪格握有一旗,同時受到皇太極嫡系兩黃旗的支援。幾乎勢均力敵。

鑲藍旗旗主濟爾哈朗和手握兩紅旗的代善,則基本中立,但略微偏向於豪格。他們偏向於豪格,是因為豪格是皇太極的兒子。

眼看著豪格和多爾袞兩派勢力僵持不下,濟爾哈朗非常智慧地提出了一個折衷方案,那就是多爾袞和豪格都退後,讓皇太極的幼子福臨繼位,再由多爾袞攝政。

這個方案通過了。順治登基,濟爾哈朗和多爾袞一起攝政。

多爾袞攝政後,立即展開報復,包括豪格,以及濟爾哈朗,都受到了多爾袞的打擊、排擠。

這時候,濟爾哈朗和孝莊太后一起隱忍,不與多爾袞發生衝突。他們的底線很明確,只要多爾袞不篡位,他們就可以忍耐。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其實和此前的折衷方案一樣,就是為了防止八旗的決裂。

終於,孝莊太后、順治皇帝和濟爾哈朗一起熬死了多爾袞。

這時候,連續擁立了皇太極、順治兩代皇帝的濟爾哈朗,再次幹了一件大事。他聯合其他諸王,上疏告發多爾袞,清洗多爾袞的勢力。

這件事,對於順治皇帝太重要了。正是因為濟爾哈朗帶頭清洗了多爾袞的勢力,順治皇帝才真正握住了權柄。

孝莊太后和順治皇帝自然對濟爾哈朗感恩戴德。濟爾哈朗因此獲封“叔王”。此前,僅有多爾袞獲得過這份尊榮。

濟爾哈朗死後,配享太廟,可謂哀榮備極。

一生低調的濟爾哈朗,算得上一生囂張的多爾袞的真正對手。多爾袞奪嫡時,是濟爾哈朗提出了折衷方案,阻止了他;多爾袞權傾天下時,是濟爾哈朗讓他顧忌,不敢篡位;多爾袞死後,又是濟爾哈朗帶頭清算,把他的勢力徹底清洗乾淨。

正因為此,濟爾哈朗臨死前,守在他床前的順治皇帝才會悲傷難抑,涕淚橫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