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金庸寫作功力越來越深厚,這裡情節步步推進,故事連貫性很強

金庸寫《射鵰英雄傳》第一章《風雪驚變》,我們就能夠看出來,作者寫作的筆觸已經非常嫻熟。怎麼嫻熟的呢?這種寫作技術上的嫻熟,集中表現在情節上環環相扣,前面很自然地為後面做好鋪墊。

一、起始情節徐徐拉開

好的小說章節中,讀者能夠明顯感覺到,裡面有好幾個步驟。這就像寫作文時,要明顯分段。每一段落的意思要抱團,不能發生混亂。

《射鵰英雄傳》第一章,分為好幾個明顯的步驟。第一步,為了引出整個故事,金庸寫評書《葉三姐貞烈記》。這是從大家熟悉的評書場景代入的。讀者看到這樣的場景,會感覺到很親切,或者很新鮮。

作者就在這樣的場景中,開始拉開本書的序幕。這一段看似並不重要,實際上是在為整部書定下了抗金的基調。在這樣的基調作用下,全書的情節圍繞這個中心徐徐展開。

因為說書人說得很動聽,所以大家的情緒就被調動起來了。在這諸多被調動起情緒的人群中,聽眾郭嘯天和楊鐵心是情緒最為激動的。

因為情緒激動,所以他們就想說道說道,郭嘯天和楊鐵心就上去邀請說書人張十五。這樣一吃一喝間,說的話那就深入了。張十五深入地向他們介紹了當年的靖康之變,以及為什麼南宋朝廷不願意收復北方。

談得越來越多,郭楊二人聽得也越來越激動。越激動,他們就越要問這問那的。最後,把他們激動得恨不得殺了朝廷的昏君與奸臣。接著,經由酒館老闆曲三的話,幾個人繼續深入探討國家遭難的具體的內在原因。

這是第二步。有了這個鋪墊,後面的故事情節的發展就合理起來。一天晚上,郭楊二人去打獵,結果碰到曲三從宮中偷盜字畫被官兵追捕。曲三殺了幾個,最後,郭楊二人“搬土掩埋屍首”。

這一段,有兩個作用。第一個作用,是為後來黃蓉在牛家村發現曲師兄埋下伏筆。第二個作用,也是最近的作用,就是為接下來丘處機的出場做好鋪墊。

二、中心情節隨之湧起

讀者可以想象,既然曲三去宮中偷盜字畫都會被追捕到牛家村,那如果是殺了奸臣的俠客呢?當然,就更容易被追捕了。這段話,也就為後來的丘處機殺王道乾以後,被官兵追捕做好了鋪墊。

曲三被追捕,意味著牛家村已經不是安然之地,甚至可以說是矛盾衝要之地。丘處機後來被追殺到牛家村,也是合情合理的。郭楊二人幫助曲三掩埋死去侍衛的屍體,也為後來幫助丘處機掩埋官兵的屍體做好了準備。

兩個追捕與埋屍的場景產生了類似性,以至於讀者後來看到這一段的時候,也就不會覺得突兀,反而有很自然的熟悉感覺。

不僅如此,這一部分也比較充分地描寫了郭楊二人的性格,以及他們的來源。這樣也是為後來遇到丘處機做出了合理性的說明。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沒有這一段,直接寫丘處機雪夜疾行,郭楊二人像神經病似的叫住了丘處機,那麼讀者的心情是不是覺得突然感很強呢?

有了這一段,雪夜偶遇丘處機,不僅有了偶然的動機,也有了必然的內因。前面鋪墊出的郭楊二人的熱血型性格,在遇到卓然不群的丘處機的時候,他們叫住丘處機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

也正是因為這場叫住,他們的人生連帶著家庭的命運,發生了巨大轉折。當時的他們似乎還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偶遇丘處機是第三步。這個第三步,對後面郭楊兩家家破人亡起到了直接的推動作用。

前面鋪墊出了郭嘯天和楊鐵心的性格,以及他們發自祖先處的天然追求。這樣的性格與追求,在當時的環境中,是必然要招來災禍的。這個時候,遇到丘處機,實際上就是把前面鋪墊好的性格和環境遭遇等,集中爆發出來。

隨之而來的,就是兩個家庭的破碎。郭嘯天血竭而亡,李萍被敵人擄走。同時,楊鐵心被敵人射下懸崖,而包惜弱被完顏洪烈騙走,一步步騙到北方。由此,整個故事大幕徐徐拉開。

三、故事連貫性是重要寫作技術

透過敘述可以看出來,這一章的寫作,顯得很連貫。前面的為後面做好鋪墊,後面的部分是前面部分的自然的邏輯延伸,同時又向後面身處內容的方向即遞出的文氣(可以稱之為遞手)。

金庸在這裡的筆觸是環環相扣,步步相連。各個小部分之間的銜接很連貫,這一步接著下一步,下一步有接上了下下步。也正是這樣的敘述方式,使讀者閱讀起來,容易產生良性的閱讀體驗,也由此更加容易接受本書的故事描述。

所以一切顯得很流暢,而且很合理。讀者的心流已經產生符合邏輯的自然反應。可以看出來,與早期作品相比,這個時候的金庸講故事的技術,更加進步也更加成熟了。風輕雲淡間,一切自然而然地流出。似乎,這才是高手之所為。

為什麼金庸的小說往往給人以連綿無窮、高上有高的感覺?作品各部分前後步步相連,恐怕是重要原因。如果寫作前後搭不上界,就會給人斷開的感受。一旦形成斷裂感,作品就不可能連綿無窮。原來形成的文氣,就可能在斷開的部分被截開。

當然,寫作本文時,我對金庸這部作品還只是品讀到第一章。這裡所產生的閱讀感受,還不足以判定為本部書的整體感。所以,必須要等到閱讀完本書或者大部分內容以後,才可以做出判斷。但不論怎樣,現在起碼可以判斷,金庸寫作的技術這裡表現得已經很自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