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爨|“爨”字雖然筆劃多,但意思非常單純

小時候,認了不多幾個字以後,就喜歡悄悄學幾個筆劃繁多的字向同伴們炫耀,“爨(cuàn) ”就是其中之一。後來才知道,人們還給它編過一個順口溜:“興字頭,林字腰,大字底下架火燒”。

《說文解字》:“爨,齊謂之炊爨。”意思是,齊人把燒火做飯叫做“爨”。“爨”字的結構,從上到下可以分為四節:最上面一節,像雙手捧著炊具放在灶臺上;禿寶蓋為第二節,像灶口;“林”與“大”的組合為第三節,表示雙手拿著柴火推入灶口之內;最下面一節,火已經在灶腔內燃燒起來了。整個過程,就像做飯時,在灶臺前後的動作流程。由此,似乎也看到了室內之熱氣縈繞,室外之炊煙裊裊。

《詩經》有一首《楚茨》,其中有一句“執爨踖(jí)踖,為俎(zǔ)孔碩。”此篇歸入“小雅”,是一首周王祭祖祀神的樂歌,這一句描寫祭典之盛。大意是:掌膳的廚師謹慎麻利,盛肉的銅器碩大無比。周王祭祀之詞,一定是用字莊嚴,造句典雅。所以,許慎認為“爨”是齊地方言,可能並不準確。

“爨”字的筆劃多,暴露的資訊也多,所以字義單純,意思都寫在自己的臉上。張籍《哭於鵠》“耕者廢其耜,爨者絕其薪”,白居易《歲暮》“晨炊廩有米,夕爨廚有薪”,皮日休《貧居秋日》“貧家煙爨稀,灶底陰蟲語”,要說什麼,一目瞭然。

孫過庭《書譜》是書論之圭臬,也是草書之典範。其中有一個詞叫“奇音在爨”,意思是做琴的材料被焚燒,用來比喻不識良材。這個“爨”字的草法,上下勾連,左右穿插,大環大繞,一般人絕對認不出那是個“爨”字。說到書法,不得不提及“二爨”,大爨者《爨龍顏碑》,小爨者《爨寶子碑》。“二爨”書法似隸似楷,非隸非楷,拙勁十足,也趣味十足,“爨”字的寫法也與眾不同。而這,恰恰就是孫過庭草書“爨”字的依據。

(尚之)

編校:米媛 稽核:王彬

【來源:啄木鳥】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