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齊魯青未了|別人家的父母

□作者 雪櫻

樓上住著一男孩、一女孩,兩人同在小區幼兒園,同在小班,兩家還是對門。每天傍晚放學,倆孩子便一路瘋跑,你追我趕,看看誰先到家。每次勝出者都是女孩,她比男孩大半歲多,自然跑得快。每回男孩都會很認真地道一聲,“小姐姐,再見!”女孩扭頭就回屋,從不應答,她的父母也從不吭聲,只留下防盜門“咣噹”的冷冷迴音。

和朋友說起此事。她說,不怪這女孩無禮貌,責任其實都在家長身上。現在這個社會,家長整天和別人家的孩子攀比,殊不知別人家的父母才是教育優勢。朋友從事教育工作,見過太多恨鐵不成鋼的父母,也見過太多青春期抑鬱厭學離家出走的孩子,“說句遭人罵的話,那些父母早幹嗎去了?”她說道。這讓我想起電視劇《小歡喜》中的故事,孩子即將高考,父母都不淡定了。學霸喬英子的目標是考南大的航空航天專業,而不是單親母親宋倩為自己設定的清華北大。這下惹火了宋倩,“我為了你,放棄了多少我自己想做的事,你知道嗎?”類似的話語,不知在我們耳朵裡轟然炸響過多少次,“都是為你好”“你考不好對得起我們嗎”“考不上你將來沒出路”,背後折射出的是中國式父母的深度焦慮以及捆綁式的愛。

家庭的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自我成長。然而,很多父母往往忽略這一點。《紅樓夢》中探春與母親趙姨娘的衝突大戰,想必不少人都有印象。探春是庶出,她受過教育,有文化,有見識,從屋裡的擺設能看出她的素養,名人法帖、汝窯花囊、米襄畫作、顏真卿字等,非常高雅,因此她受到賈母、王夫人的器重。小說第27回,探春讓寶玉出門時順便替她買一些香盒、風爐、柳枝編的小工藝品等,寶玉說我拿點錢讓傭人拖一車回來,探春要用鞋子做交換,“我還像上回的鞋做一雙你穿,比那一雙還加功夫,如何呢?”寶玉道出一雙鞋引發的風波,說賈政看到此前寶玉穿的花鞋,他不敢說探春,謊稱是舅媽做的,後來遭趙姨娘痛罵,“正經兄弟,鞋搭拉襪搭拉的沒人看得見,且做這些東西!”言外之意,賈環才是探春的親兄弟。聽聞母親如此丟臉,探春不吐不快,“他那想頭自然是有的,不過是那陰微鄙賤的見識……論理我不該說他,但忒昏憒得不像了!”對孩子來說,語言暴力比棍棒拳腳更勝一籌,刺痛的是子女的自尊心。

第55回中,探春幫鳳姐掌管家務,趕上趙姨娘的兄弟、她的親舅舅趙國基去世,趙姨娘以為自己閨女掌家,會多賞些銀子,沒想到探春一視同仁,由此爆發大戰。趙姨娘咄咄逼人怒斥,探春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原來為這個,我說我並不敢犯法違理。”她進一步解釋,“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那時我自有一番道理。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務,還沒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來作踐我。”兩人吵得不可開交。趙姨娘太不自重,也難怪探春六親不認,後來探春遠嫁,也是為了與她斷了牽扯。後來,賈府被抄檢日益破敗,趙姨娘暴病而死,眾人只顧得賈環,沒人料理她。唯有周姨娘哭得悲切,“況他還有兒子的,我將來死的時候還不知道怎樣呢!”不得不驚歎曹雪芹的全景式佈局,他用一個不易覺察的小人物,側筆寫出趙姨娘的悲慘下場,而這也恰恰反襯出她對探春的態度,讓人不禁捏把汗:倘若一味地遵從母親,聽趙姨娘的指令,探春豈不早被攆出賈府或被賣掉?雖然母親不“正”,但探春有主見,堅持做自己命運的主宰者,令人刮目相看。

探春與趙姨娘的母女大戰,我們從中最應汲取的是,教育子女,父母應放下身段,摒棄“老子說的都對”的刻板印象,遠離粗暴語言。我住在某高校家屬院,周圍都是大學老師,茶餘飯後,經常聽人討論教育孩子的事。曾聽一老師訴苦,“我能帶出優秀的班級,卻管不好自己的兒子,這是莫大的失敗。”其實,根源還在於自我成長的缺失。李洱的小說《應物兄》中,影響海內外的儒學大師程濟世,卻教育不好自己的私生子程剛篤。兒子吸食毒品,他忍不住老淚縱橫,24小時陪著他,以幫他徹底戒毒,完成大學學業。後來,因吸毒,兒子與女友生下一個畸形兒。誰能說,這不是教育的悲劇?

看電視訪談,演員鄧超回憶初中讀書時的叛逆、調皮,險些被學校開除,他的母親衝進教室,替他辯論說,“我兒子是個好孩子。”多年後,鄧超滿臉感慨地說,“我相信我後來之所以沒有走錯路,是因為那天下午媽媽對我的相信。”同樣的一幕,也發生在我的表弟身上。大約十七年前,他進入市區某重點小學讀書。有一天課堂上,他用帶鎖日記本上的小鎖,把老師的裙子邊鎖在了課桌上。姑父被校長請到學校談話。那天晚上,表弟早早回家等著捱打和痛罵,等來的卻只是一場平等的談話。如今表弟留學海外,成為最努力的留學生。我並不知道那個晚上姑父對他說了什麼,但我知道他在犯錯後沒有被扼殺、被否定。當年的寬容和平和,才造就了他今天展翅翱翔的自信和無畏吧。

做父母與做孩子一樣,都需要不斷學習。與其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不如先學著成為別人家的父母。

主播/後期剪輯:朱若彤

值班主編: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