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元好問《論詩三十首》22,只知詩到蘇黃盡,滄海橫流卻是誰?

前言

今天繼續元好問《論詩三十首》,第二十二首:

奇外無奇更出奇,一波才動萬波隨。

只知詩到蘇黃盡,滄海橫流卻是誰?

這裡又提到了兩個人物,蘇黃,一個是大名鼎鼎的蘇軾,一個是蘇門弟子之一、江西詩派一宗的黃庭堅。

一、一波才動萬波隨

一波才動萬波隨,出自船子和尚

“偈”語,“偈”是佛經中的唱詞 ,即禪詩。

船子和尚

名德誠,是唐代高僧和詞人,他的

《撥棹歌》中,有一首流傳很廣:

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

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

一波才動萬波隨,這句詩被很多人引用,除了元好問以外,黃庭堅也有一首《

訴衷情令

》用了這句詩。

一波才動萬波隨。蓑笠一鉤絲。錦鱗正在深處,千尺也須垂。

吞又吐,信還疑。上鉤遲。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

一波才動,萬波相隨,表示事情一旦開端,只有不斷髮展變化。 那麼元好問說什麼“一波才動萬波隨”呢?

二、奇外無奇更出奇

詩歌,在唐朝步入頂峰。很難再出奇。但是到了宋朝,偏偏又奇外出奇。

記得以前微博大戰時,新浪微博獨佔鰲頭。我當時在網際網路公司工作,感覺微博已經不會再有什麼對手了,這類自媒體軟體應該不會再出奇了。

沒想到不久出現了一個微信,其特點與微博有很大的不同,很快風靡一時。當我們接受了微信以後,我以為微博、微信雙雄並立,不會再給其他人什麼機會了。

好像14、15年左右有同事跳槽,去了一個叫做“今日頭條”的公司。當時感覺這是一個好奇怪的名字,但是多年以後,今日頭條成了我使用最多的app了。

文學的發展,走到一個瓶頸期,也會有突破。所以王國維說: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

就詩歌本身來說,宋詩也有極高的成就,只是被宋詞所掩蓋。我們常常把唐詩宋詞放在一起,忽略了宋詩的價值。

不過,元好問在這首詩中,對於宋詩求奇追險的現象提出了批評。並且說,一波才動,萬波相隨,影響一大批詩人,走上了歧途。

三、只知詩到蘇黃盡

蘇軾、黃庭堅二人,是北宋詩人的代表。因此有“詩到蘇黃盡”之說。

不過,結合“奇外無奇更出奇”這句,可以看出元好問這首詩應該對追險求奇詩風的批評。

例如蘇軾用押險韻的方式體現其功力。

熙寧八年(1075),蘇軾密州所作的《雪後書北臺壁二首》是押險韻的代表:

黃昏猶作雨纖纖,夜靜無風勢轉嚴。但覺衾裯如潑水,不知庭院已堆鹽。五更曉色來書幌,半夜寒聲落畫簷。試掃北臺看馬耳,未隨埋沒有雙尖。

城頭初日始翻鴉,陌上晴泥已沒車。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遺蝗入地應千尺,宿麥連雲有幾家。老病自嗟詩力退,空吟冰柱憶劉叉。

二詩分押“鹽”韻和“麻”韻,都是收字甚少的險韻。宋末方回讚許東坡,說王安石也想模仿,但始終畫虎不能:

“偶然用韻甚險,而再和尤佳……雖王荊公亦心服,屢和不已,終不能壓倒。”。。。。非坡公天才,萬卷書胸,未易至此。

王安石一口氣次韻的五首《讀眉山集次韻雪詩》,但是都被後人評價不高,認為其勉強湊泊而成。例如《讀眉山集次韻雪詩五首 其一 》:

若木昏昏末有鴉,凍雷深閉阿香車。

摶雲忽散篩為屑,剪水如分綴作花。

擁帚尚憐南北巷,持杯能喜兩三家。

戲挼弄掬輸兒女,羔袖龍鍾手獨叉。

《歲寒堂詩話》批評蘇黃:

“子瞻以議論作詩, 魯直又專以補綴奇字。

張戒《歲寒堂詩話》批評說:

《國風》《離騷》固不論,自漢魏以來,是妙於子建,成於李杜,而壞於蘇黃。

餘之此論,固未易為俗人言也。子瞻以議論作詩,魯直又專以補綴奇字,學者未得其所長,而先得其所短,詩人之意掃地矣。”

黃庭堅作詩求新求奇,常用他人未用的典故和字句,並且喜歡造拗句 ,破除聲律束縛。

王直方《王直方詩話》:

以聲律作詩, 其末流也, 而唐至今謹守之。獨魯直一掃古今, 直出胸臆, 破棄聲律。。。。。

魏泰《臨漢隱居詩話》評價說:

“黃庭堅喜作詩得名, 好用南朝人語, 專求古人未使之事, 又一二奇字, 綴葺而成詩, 自以為工, 其實所見僻也。故句雖新奇, 而氣乏渾厚。。。

呂本中《童蒙詩訓》中則提到:

“學古人文字, 須得其短處。……東坡詩有汗漫處, 魯直詩有太尖新、太巧處, 皆不可不知。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中,也認可陳師道批評黃庭堅:

後山謂魯直作詩, 過於出奇, 誠哉是言也。。。

並舉黃庭堅的《奉和文潛贈無咎篇末多見及以既見君子云胡不》為例:

龜以靈故焦,雉以文故翳。

本心如日月,利慾食之既。

後生玩華藻,照影終沒世。

安得八紘罝,以道獵眾智。

這類詩歌,讀起來太費力了。字有時都認不全,何況背後的典故了。

四、滄海橫流卻是誰?

《春秋穀梁傳註疏·引言·序》:

孔子睹滄海之橫流,乃喟然而嘆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唐·楊士勳疏:「百姓散亂,似水之橫流,今以為滄海是水之大者,滄海橫流,喻害萬物之大,猶言在上殘虐之深也。」

孔子的原話是:

“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論語》:子罕篇

周文王雖然不在,但是文王奠定的文明禮樂不是還儲存在我這裡嗎?

元好問詩中的滄海橫流,表示詩壇亂象。蘇黃雖然不在了,但是詩壇亂象依然在。造成詩壇亂象的又是誰呢?當然不是周文王,而是蘇黃。

“只知詩到蘇黃盡”,只知到了蘇黃,乃宋詩的頂峰,但是造成詩壇亂象的,不也是他們二人嗎?

這是對於蘇軾黃庭堅,所引起的“奇外出奇”的風氣提出了批評。

結束語

蘇黃才力非常人所有,他人(萬波)相隨學蘇黃出奇,則有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問題。在這首詩中,元好問批評了蘇、黃詩歌中一些缺點,所引發的當時崇尚奇險、堆砌生典等不良風氣。

有批評,自然有表揚,元好問批評求奇、弄險、雕琢的現象,反映了他崇尚雅正的詩歌理想,依舊褒揚所謂的“正體”詩歌。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