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俄在整個21世紀的優先事項”!俄高調錶態“轉向東方”!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俄羅斯官方8日興奮地宣佈了第七屆東方經濟論壇的成績單:本屆論壇有7000多名各國嘉賓參加,論壇期間簽署的(經貿)協議數量超過260個,協議總金額約3。255萬億盧布(100盧布約合11。4元人民幣),論壇不僅在嘉賓數量上,而且在簽署協議數量和金額上都創下了新的紀錄。與此同時,中俄的一系列合作專案更引人矚目,俄將加大對華天然氣出口,並加緊建設新的天然氣管道。雙方將用本幣結算天然氣費用。俄總統普京還表示,期待俄中貿易額能很快達到2000億美元。對於俄羅斯“轉向東方”以及俄中經濟合作,西方似乎有些精神分裂,他們一邊指責中國與俄合作“沒表現出剋制”,稱中俄合作“破壞了國際社會對俄的制裁”,一邊又稱“中國很難堅定支援俄羅斯應對西方制裁”,企圖分化中俄。對此,多名中國學者對《環球時報》表示,中俄合作建立在平等共贏的基礎上,不僅有利於各自的發展,更有利於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穩定。西方才更應該反思對俄搞零和博弈的單邊制裁為何導致歐洲的經濟危機與政治動盪。

普京7日出席東方經濟論壇全會的畫面,圖源:俄新社影片截圖

“俄在整個21世紀的優先事項”

8日是在符拉迪沃斯託克舉行的東方經濟論壇的最後一天。俄新社稱,當天,各國代表仍在興奮地專注於在經濟、社會和文化等各領域的合作問題,特別是如何讓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長大的新一代繼續這種合作。俄遠東發展部長切昆科夫談到論壇的影響和意義時稱,這次論壇的主要成果是確認了俄遠東發展的優先事項,這是俄在整個21世紀的優先事項。

俄塔社8日引述俄副總理特魯特涅夫的話稱,第七屆東方經濟論壇是遠東發展的一個進步。本屆論壇有 7000 多名嘉賓參加,在論壇期間簽署的協議數量已超過260個,協議總金額約為3。255萬億盧布,論壇不僅在嘉賓數量上,而且在簽署協議數量和金額上都創下了新紀錄。特魯特涅夫稱,俄羅斯經濟和出口都“轉向東方”,宏觀上給俄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新的機遇。新的挑戰與運輸路線、東部山脈和北方海路航線的更大發展需求有關,新的機遇則與友好國家如何加強合作、共同發展相關。

俄羅斯REN電視臺8日稱,本屆東方經濟論壇的成績證明,儘管西方多次嘗試,但其孤立俄羅斯卻慘遭失敗。俄“轉向東方”為遠東發展開闢了以前無法想象的前景。要建設真正的多極世界,與各國合作必須是平等和相互的。俄羅斯對此深有體會,因此俄羅斯“不會空手進入亞洲市場”。俄羅斯擁有豐富的資源和能源基礎,可以為各國提供發展資源。俄與亞洲國家發展數字經濟和資訊科技的聯合工作也已開始,利用本幣進行相互出口結算正在增加。

俄衛星通訊社8日稱,亞太的發展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將穩定超過全世界的發展速度。俄金磚國家研究委員會理事會副主席託洛拉亞在東方經濟論壇結束後稱,俄羅斯“轉向東方”戰略正從語言轉向行動。他說:“以前有人覺得俄羅斯‘轉向東方’只是形式上的。現在我的確深深感到,俄羅斯現在是真的在付諸行動。今天我們在大廳內見到所有俄商界精英、政界精英的代表,他們齊聚一堂,認真聆聽和思考如何與中國、緬甸、越南、蒙古國等發展關係。”

中國朋友“談判很難,但穩定可靠”

“關鍵領域合作增長:俄中加強戰略伙伴關係”,“今日俄羅斯”電視臺以此為題報道稱,俄總統普京7日在會見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慄戰書時表示:“我們的戰略伙伴關係在發展,在非常順利地發展,貿易額也在增長,已經達到了1400億美元,還在繼續增長,上半年貿易額又增加了30%,據此,我們真的會像我們所期待的那樣很快達到2000億美元。”慄戰書表示,在兩國元首的領導下,中俄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和合作呈現出強大的發展勢頭。此前,慄戰書在東方經濟論壇上致辭時表示,東北亞是當今世界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深化遠東開發與合作,將為促進本地區安全與發展提供重要機遇。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俄羅斯經濟研究室主任徐坡嶺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是一個向世界所有國家開放的巨大市場,只要中國需要、他國不設限,就會形成貿易合作。並且,在西方與俄羅斯“硬脫鉤”的背景下,俄羅斯必然會加大對中國市場的能源出口,與此同時,受西方制裁,俄羅斯機械、化工、電子產品和工業原材料等進口受限,而俄方認為中國是極具潛力的可替代供應方。

俄方也非常務實地看待與中國及亞太的合作。俄新社稱,普京在東方經濟論壇全會上致辭時表示,俄羅斯經蒙古國向中國供應天然氣的所有主要引數都已達成一致,“甚至在一貫難與中國朋友商定的價格問題上,我們都達成了一致。”他幽默地說,“中國朋友是不好拿下的談判物件——當然,在談任何交易時,出於本國利益考慮是非常正確的,但他們是穩定可靠的朋友,中國市場很龐大。”

中俄合作不受干擾挑撥

東方經濟論壇會議期間,西方媒體拼命渲染中俄合作“對世界的威脅”。美聯社稱,北京和莫斯科的關係越來越密切,雙方加強關係是為了對抗美國。西方擔憂中俄合作可能“破壞國際社會對俄的制裁”。

與此同時,西方媒體又企圖分化中俄合作。英國廣播公司(BBC)稱,實際上“中國很難堅定支援俄羅斯應對西方制裁”。報道稱,貿易之外,中國對俄羅斯沒那麼重要。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中國累計對俄投資要遠遠少於西方國家,甚至少於塞普勒斯、巴哈馬等國家和地區。俄羅斯2月份在俄烏衝突爆發前向中國出口的天然氣也不到向歐洲輸送的1/3。

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張弘對《環球時報》稱,對中俄合作進行抹黑和歪曲是西方的慣用伎倆。西方一方面渲染俄對歐洲和世界的“戰爭威脅”,同時企圖把中俄“綁在一起”,把中俄正常軍事合作抹黑成“中俄軍事聯盟”,另一方面又搞“陰謀論”,企圖分化中俄,破壞亞太和平穩定。張弘說,中俄經濟合作是基於市場準則和互利共贏的基礎上的。中俄安全合作是為了雙方的安全互信和地區的和平穩定。中俄關系具有獨立自主價值,建立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基礎上,更不受第三方干擾挑撥。

“今日俄羅斯”網站稱,與其他國家一樣,俄一切外交政策的終極目標是確保本國的發展。俄傳統上是歐洲國家,但西方的混合戰爭迫使俄轉向亞洲。報道坦承,儘管俄很早就提出“轉向東方”,也得到最高層級的支援,但當年要讓俄精英相信有必要加強與亞洲國家的關係面臨客觀障礙。相比之下,俄依靠與歐洲數百年來建立的聯絡,那裡的物質利益很容易獲得。而現在,在西方國家對莫斯科發起大規模經濟戰的背景下,俄“轉向東方”、發展與亞洲國家的關係已成為必然而非選擇。報道還稱,莫斯科和北京的關係是戰略性的,共同的願景是建立一個不受狹隘國家集團支配的更公平的國際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