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倆秀才去朋友家吃飯,菜不夠吃每人寫首打油詩,主人聽完默默加菜

古典詩詞的魅力,在於它既能陽春白雪,又能下里巴人。前者的作者一般都是文壇大家,它們的存在讓我們感受到了詩詞之美;而後者則多數都是民間普通人所寫,作者的名字有時候咱們都不知道,但它們的存在卻讓我們感受到了古典詩詞中的一絲煙火氣。

論詩作水來,前者多數是強於後者的,但論受歡迎程度,後者卻並不一定會輸給前者,這一點體現在打油詩的風靡上。

一:打油詩的來歷和發展

打油詩是一種很特殊的詩體,相傳發明者為唐代文人張打油。這個張打油有人說他只是個普通村民,也有人說他是個不得志的文人。雖然生平極少有史料記載,但他的打油詩卻是大家不可忽視的存在。他的經典打油詩《詠雪》,大家可以讀一讀:

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

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這首打油詩,歷來為後世所稱道,原因就在於詩中幾個有趣的比喻。詩題明明是“詠雪”,但詩中卻沒有出現一個雪字,20個字全部是白描,寫大雪過後的情形。後兩句身上白、身上腫的比喻,確實是令人會心一笑。

自張打油寫火了打油詩後,這種詩體就開始風靡起來,到了北宋不只是民間有人創作,蘇軾、王安石、歐陽修等人也都開始嘗試打油詩。蘇軾的《豬肉頌》等作品,都可以看作是打油詩。到了明、清,則出現了鄭板橋、謝縉等經常寫打油詩的文人。

二、諷刺式打油詩,備受青睞

一般來說,打油詩有兩大特點:首先要夠接地氣,也就是這個“油”要打得起來,要夠有意思;其次,就是要有存在的價值。打油詩雖然格律要求不高,但也絕不是順口溜,它是傳統詩歌的一種。它可以詠物、可以抒情,而最重要的是它往往充滿著諷刺意味,所以它不是空洞無意義的。

本期就和大家說兩首很有意思的打油詩。相傳古代有兩個秀才,頗有才氣。一日,二人去朋友家吃飯,本打算飽餐一頓。但等了半天,主人家卻只端上來一盤又細又薄的肉。兄弟倆一方面覺得主人家不厚道、太小氣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菜的確不夠吃,於是便當場一人寫了首打油詩。我們先來看第一首:

薄薄切來淺淺鋪,廚頭娘子費工夫。

等閒不敢開窗看,恐被風吹入太湖。

這首詩的意思其實挺簡單,大家看一眼就能明白,但寫得卻是巧妙得很。前兩句,寫廚房切菜時的情形,疊用薄薄和淺淺這兩組字,令全詩朗朗上口,也充滿了畫面感。而“費工夫”則是暗指,她要切成這樣,也確實不容易。詩的後兩句,則是形容肉切得薄,害得他都不敢開窗戶,怕一開肉就被吹進了太湖。

第二位秀才受到第一首詩的啟發,也寫了首更絕、更誇張的,大家且看:

主人之刀利且鋒,主母之手輕且松。

一片切來如紙同,輕輕裝來無二重。

忽然窗下起微風,飄飄吹入九霄中。

急忙使人覓其蹤,已過巫山十二峰。

大家看這首詩,是不是更有味道。首句也是寫切肉的過程,兩個“之”,兩個“且”,也是為了讓全詩讀來更朗朗上口。三、四兩句,則用了兩個量詞,一片和二重,再加上如紙的比喻,具體寫肉的薄。五、六兩句,筆鋒一轉,寫一陣風吹來,肉就被吹到九霄雲外了。寫到這,詩人還不肯罷休,還要再誇張一點:我急忙叫人去追它,可是它去眨眼就飛過了十二峰。

兩首作品都寫得充滿了諷刺意味,主人聽完後慚愧不已,默默地給這哥倆兒加菜去了。其實在民間還有很多這樣的小打油詩,雖然它們的水平比不上正統詩作,但卻因為夠有趣、夠有想象力,多年來一直很受大家的喜愛。

打油詩發展到了現代,已經成為了一種老少都愛寫的詩體。不過大家在平時創作時,一定要注意,打油詩真的不是順口溜,也要注意押韻。大家平時還見過哪些有趣的打油詩呢?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