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小龍女生平唯一一首詞,這首詞之所以能流傳下來,黃庭堅功不可沒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在幾千年的詩歌長河中,湧現出了無數的詩人,更有無數蜚聲詩壇的精品佳作。

他們的詩歌家喻戶曉,他們的名字青史流傳,他們的聲名與他們的詩歌猶如長河中朵朵浪花,歷經歲月流逝,依然驚豔著時光,被人們欣賞著、傳唱著。

但也有一些詩人,他們的生平鮮為人知,有的在史書上只有只鱗片爪的記載,有的甚至在史書上難覓其蹤。

他們一生僅有一兩首詩留存,有的詩人更是隻有殘句存世,連一首完整的詩都沒有留下來,但就是這一首詩或一首殘句,卻足以讓他們在詩壇上佔據一席之位。

說起“一代文學”唐詩,有誰會不記得那首被譽為“孤篇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呢?這首被清代文學大師王闓運譽為“

孤篇橫絕

”、被聞一多先生譽為“

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

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讓他這個名不見經傳的詩人躋身頂流詩人的行列。張若虛的聲名被他的詩歌光環掩蓋得太久,但是他的那首《春江花月夜》以空明的意境、超凡的想象、自然雋永的語言、婉轉悠揚的韻律,光耀了時代的詩壇,驚豔了時光的足跡。

說起與唐詩雙峰並峙的宋詞,也有不少傳世孤篇,其中有一首題寫在荊州江亭柱子上的詞作《荊州亭·簾捲曲欄獨倚》,全詞妙語橫生,意蘊悠長,給人帶來無盡的遐想空間,寄寓在詞中的思鄉之情呼之欲出,讀來回味綿延。

但更令人稱奇的是,這首詞的作者是一位女子,她一生也只有這一篇傳世之作。這位女子姓名不詳,人們只知道她叫“

吳城小龍女

”。

其實這首詞能流傳下來,與北宋時期的文化名人黃庭堅是分不開的

。有一次,黃庭堅經過荊州,在荊州遊賞之際,來到一座亭子休息,他看到亭子的柱子上刻著幾行文字。

黃庭堅仔細辨認,將亭柱上的文字一一試讀,才發現原來這是一首詞作。

晚上,黃庭堅做了一個夢,夢中一位女子翩然而至,她對黃庭堅說,她本來是豫章吳城山人,因為經過荊州,不幸落水,化為靈異。她思念家鄉,有感於自己的身世際遇,於是在荊州江亭的柱子上刻寫了這首詞,以寄託自己的情思,沒想到被你無意發現。

黃庭堅從夢中驚醒,他回味夢中境遇,蹉跎良久,並認為這位託夢人就是吳城小龍女,於是黃庭堅將這首詞寫在紙上,並附上作者的名字——吳城小龍女

後世的文人在編撰詞集的時候,也都遵從黃庭堅的記載,《全宋詞》收錄此詞時,也署名“吳城小龍女”。吳城小龍女的這首《荊州亭·簾捲曲欄獨倚》,原詞如下:

簾捲曲欄獨倚,江展暮天無際。淚眼不曾晴,家在吳頭楚尾。

數點雪花亂委,撲漉沙鷗驚起。詩句欲成時,沒入蒼煙叢裡。

吳城小龍女姓名不詳。相傳是北宋時靈異人物,按照宋史中對龍城小龍女的記載,她是民間傳說中的靈異人物。結合史料記載,加上黃庭堅與詞作的傳奇故事,就讓這首詞變得更加神秘了。

因為這首詞是題在荊州江亭的柱子上的,所以它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江亭怨》。

細品詞句,不難看出這是以一個漂泊寓居他鄉的女子的口吻寫成的,抒發了思鄉感懷之情。

開篇兩句“簾捲曲欄獨倚,江展暮天無際”,描寫的是一位羈旅他鄉的女子思鄉望遠的情景。她懷著難以言說的哀怨,寂寞而孤獨地斜倚在曲欄杆畔,在蒼茫的水面上,暮色與遠山交織在一起。她的雙眼噙滿淚水,凝視著遙遠的故鄉。

是呀,這樣的情景怎能不叫她思念家鄉呢?尤其是在暮色靄靄的時候,最容易牽動遊子的思鄉情結。日暮、遊子、思鄉,這三個意象已經成為一種文化印記,深深鐫刻在每一個人的心間。

還記得唐代詩人崔顥嗎?當他登上黃鶴樓,看到日暮時分蒼蒼茫茫的江水與遠山時,眼前的景象勾起了崔顥的遊子思鄉情結,於是他寫下了動人心扉的名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那麼吳城小龍女的家鄉又在哪裡呢?詞中說到“家在吳頭楚尾”。這裡有必要說明一下,吳頭楚尾是一個寬泛的地理名詞。

在地理常識中,吳頭楚尾其實是江西的代稱,北宋文學家洪芻在《耿方乘》一書中記載:“豫章之地,為吳頭楚尾。”

洪芻筆下的“豫章”其實也是江西的代稱,因為洪芻本身就是江西南昌人,所以洪芻的表述是正確的。

唐代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開篇就寫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而王勃所描寫的滕王閣就位於江西南昌。

江西,位於長江中下游南岸,東鄰浙江、西接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長江。江西的地理位置位於吳楚之間,正好在吳地的上游,楚地的下游,因此得名。

所以,一說到“吳頭楚尾”,自然而然地會想到詞中所說的地方正好是江西。

再回到吳城小龍女的詞作,“淚眼不曾晴,家在吳頭楚尾”,這句話意思是說女子在荊州江亭沿著長江水流的方向向東遠眺,他在望什麼呢?很明顯,她雙眼噙滿淚水,遠眺的地方正是她日思夜想的家鄉江西。

這短短兩句,就把女子滿目的淚水與滿腔的哀怨之情刻畫得淋漓盡致,形象與情感、人與物、景與情深然一體,人物的情感躍然紙上。女子思想的情感似乎跨越了時空的限制與地理的阻隔。

那無邊無際的茫茫暮色,像輕紗一樣籠罩著“吳頭楚尾”,暮色下的一切景物似乎都被女子滿腔哀怨的思鄉之情所感染。

上片四句,將女子的情感寄託在景物的描寫中,而景物的描寫,恰好為詞作營造了一種哀怨悲涼、悽楚動人的意境。這也為下片的抒情做好了環境的渲染和情感的鋪墊。

詞的下片,則是女子情感的抒發,“數點雪花亂委,撲漉沙鷗驚起”,這兩句仍是寫女子在暮色中看到的情景。

表面上看,這兩句似乎沒有寫女子的內心活動,實際上卻把沙鷗的自由飛翔和自己的形格勢禁作了對比,並從中找到了某種相反而又相似之處,透過聯想和移情的作用,表現了她的無限傷感。

所以當她看到驚起的沙鷗在暮色中朝著鳥巢飛去,再想到自己卻在他鄉漂泊,那種有家難歸的傷感與濃濃的思鄉情感也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了。

最後兩句“詩句欲成時,沒入蒼煙叢裡”,是女子內心與景物的結合,詞義融情於景,情景交融,讀來動人心絃。女子想將沙鷗在暮色中飛翔的畫面捕捉下來,並想用詩句的形式將這一畫面定格下來,可一瞬間,那驚起的沙鷗卻拍打著翅膀飛向蒼茫的夜色中去了。

這是一幅多麼生動的畫面,在它的畫面之外,又隱藏著多少動人的情感,又會勾起多少美好的遐思。

這首詞文字美、情感美、意蘊美,全詞層次分明、錯落有致,含蓄蘊藉,畫面感豐富,詞作手法也很巧妙,讀完詞作,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

為什麼這首詞具有這樣的審美體驗呢?在於它的內容既是具體的,又是抽象的;既是有限的,又是無限的。

說它是具體的、有限的,是因為詞作具體地描繪了暮色下的人與景,儘管詞作呈現出的畫面是豐富多彩的,但畢竟是有限的;說它是抽象的、無限的,是因為詞作中的景物都是為情感的抒發做的鋪墊,而情感又是藉助景物的意境體現出來的。

所以,詞作具體與抽象、有限與無限的景和情在文字中得到了完美契合,在詞章中達到了默契的平衡,從而讓整首詞產生了無盡的審美韻味

這首《荊州亭·簾捲曲欄獨倚》雖然只有八句,但每一句似乎都是一幅意境唯美的動人畫面:孤獨地斜倚在曲欄杆畔的女子,她那噙滿淚水的雙眸,日暮鄉關何處是的滿目哀怨,暮色靄靄的蒼茫江面與飛翔的沙鷗,都會給人帶來美好的遐想空間。

美,不僅在於美的直接反映,而更多地在於反映過程中引起人們聯想的美的再創造。

這首詞妙就妙在“言有盡而意無窮”,每每讀到這首詞,人們都想拿起一面調色盤,將自己的想象力傾注在上面,這是一面可以任意勾勒、渲染的調色盤,每一筆都是對畫面的補充和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