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78歲老人坦言:請過保姆去過養老院後,才明白晚年最好的歸宿在哪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情”

,近年來,關於養老的話題總是會引起人們的熱議。2021年的一部電視劇《八零九零》的播出更是將“養老”這個主題推向了高潮。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開始關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但在“996”的快節奏生活裡,如何讓家中的老人頤養天年,是一個爭議不斷的話題。

有人說,養老院中同齡的老人多,在那裡可以交到很多好朋友;也有人說不如請一個住家保姆,衣食住行可以受到悉心的照料。

而對於如何度過晚年,今年78歲的朱大爺最有發言權。無論是養老院還是請住家保姆,這些他都經歷過,但是最後他卻選擇了當初最不情願的那一種。

那麼朱大爺最終選擇了什麼方式度過晚年呢?他在入住養老院和請住家保姆的經歷中又得到了什麼經驗和教訓呢?

最好的晚年莫過於家人的陪伴

78歲的朱大爺坐在小區樓下曬太陽,每當有人跟他打招呼,他總是微笑著點點頭。朱大爺老伴還在世的時候,與他是相親相愛。老伴去世後,他在兒子家的這十幾年來,兒子兒媳也對他照顧有加,朱大爺這輩子也沒有什麼不滿足的。

朱大爺是安徽人,小的時候家境貧窮,兄弟姐妹多,所以總是吃不飽,也穿不暖。所以朱大爺從小就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習慣。長大後的朱大爺也非常有志氣,透過做生意攢下了一大筆錢,之後娶妻生子,並在縣城裡面買了一套房子。

日子越過越好,兒子也漸漸長大了。後來兒子結婚生子之後就在北京定居。朱大爺和老伴就打算一起到鄉下安度晚年。誰知就在這時,朱大爺的老伴卻一病不起,最終與世長辭。

一開始,朱大爺以為他會和很多老人一樣,在子女家會生活的不自在,與兒女之間會有不可調和的矛盾。但事實上兒子兒媳都是通情達理之人,朱大爺也非常講衛生,樂於接受新鮮事物,雖然偶有摩擦,但是經過這麼多年的磨合,如今也是一片其樂融融。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句話說得一點都沒錯,兒子兒媳上班的時候,朱大爺就在家打掃衛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這樣不僅沒有給兒子的家裡增添負擔,反而還幫了不少的忙,讓兒子兒媳在上班的時候沒有後顧之憂。而在一個小區生活的時間久了,朱大爺也結識了一些鄰居好友,他們經常在一起聊天散心,晚年生活一點兒都不覺得無聊。

這一住,朱大爺就在兒子家住了十來年。在這期間,孫子也已經結婚生子,他現在已經是當太爺爺的人了,雖然身體已經垮了,也不能自由行動了,只能坐在輪椅上。但好在孩子們都比較孝順,幾個人都會輪流抽空推著朱大爺出門散心,讓朱大爺不至於孤零零的一個人。這不,此時朱大爺的兒子又來推他回家了。

回想起老伴走後的這些年,朱大爺感慨萬千,為了自己的晚年生活,他嘗試過住養老院,也請過住家保姆,但是最終都覺得不合心意,最終他在兒子的堅持下,跟兒子兒媳共同生活的這些年,反而是他這後半生最幸福的時光。

養老院雖好,但終究是一場金錢交易

在老伴死後,朱大爺鬱鬱寡歡,幹什麼都提不起精神。兒子將這一切看在眼裡,心裡面非常著急,於是提出要將朱大爺接到自己家裡照顧。朱大爺果斷拒絕了兒子的提議,因為他清楚地知道作為老人,與年輕人生活在一起肯定會有摩擦,而自己現在身體還算硬朗,可以照顧自己。於是他就獨自一人搬到了縣城的那套房子裡面,起初朱大爺還覺得不錯,每天吃了睡,睡了吃,沒有憂愁。但是漸漸地,朱大爺感到有些孤獨,身邊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於是朱大爺又開始思念亡妻,惶惶不可終日。

朱大爺想著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一家本地養老院的廣告資訊,上面的基礎設施,醫療條件等等都描述的非常好。於是他決定去養老院居住,覺得養老院可以交到朋友,這樣自己就不會整日胡思亂想。

在他跟兒子說這件事的時候,兒子是不同意的,但是在聽到朱大爺講述的養老院種種好處之後,兒子考慮到自己現在正在事業的上升期,就算將老爸接到家裡,也沒有時間陪他,不如就讓老爸去養老院交交朋友,談談心,省的一個人在家悶出病來。

但是養老院並不像朱大爺想象的那樣美好。一進養老院的住宿樓,就聞到一陣陣混著尿騷的怪味,接著朱大爺來到宿舍,這是一四人間的宿舍,裡面已經住了3個人。一進門朱大爺就熱情地跟他們打招呼,誰知道這三個人對他並不理睬。朱大爺悻悻地坐在自己的床邊,一時間不知道要幹什麼。

後來他才知道,他們三位老人,其中一位老人是聾啞人,子女將他送來後就再也不聞不問。另外兩位老人也是被子女硬塞進養老院的。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朱大爺都能聽到他們翻來覆去和唉聲嘆氣的聲音,朱大爺本來睡眠就淺,這下就更睡不好了。

另外一個讓朱大爺不滿意的就是養老院的伙食,每天千篇一律的水煮菜,這對於喜歡吃重口味的朱大爺來說,簡直就是難以下嚥。半個月之後,兒子來看朱大爺,感覺朱大爺都瘦了一圈,連連追問父親是不是生病了。加上養老院每天都是大門緊鎖,只能在院內進行活動,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朱大爺感覺像是被圈禁了一樣。久而久之,朱大爺就想回家了,至少在家裡面自由自在啊。

兒子聽說朱大爺想要回家,立刻表示要將他接到自己家裡居住。但是朱大爺依舊拒絕了兒子,表示不想打擾兒子的生活。他覺得自己的身體還不錯,可以先自己生活,如果不行的話再想別的辦法。在自己家就是不一樣,每天睡到自然醒,起來吃個包子喝個稀飯,出門遛遛彎,中午飯就在外面解決,下午約上好友下下棋,釣釣魚。晚上再回來休息,日子也算是過得有滋有味。

但是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的呢,一次普通的感冒就讓朱大爺感覺到,一個人生活確實有些力不從心了。加上朱大爺確實已經不再年輕,血壓血糖也開始升高。甚至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兩眼一黑暈倒在地。幸好被路邊的行人及時發現,送到醫院才醒過來。

這下兒子更是堅持要朱大爺跟著他一起住,但是朱大爺還是不願意。為了讓兒子放心,也為了自己日後有事情可以及時發現,於是他跟兒子提出要找一個住家保姆照顧自己。兒子拗不過老父親,於是就帶著朱大爺去了家政公司,兩個人在家政公司挑來挑去,最後選中了一位其貌不揚的大嬸,但作為保姆只要勤快愛乾淨,做飯好吃就行了。那麼這位住家保姆能將朱大爺照顧得妥妥帖帖嗎?

知人知面不知心,保姆始終是外人

保姆的到來的確讓朱大爺省了不少心,洗衣服,買菜做飯,打掃衛生這些通通不用朱大爺操心,他每天只需要將自己收拾好就行了。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這位保姆不愛與人交流,每天在做完了本職工作之後,就回到房間關起門。而朱大爺又是一個性格開朗的老人,所以每每看著關的緊緊的門,心裡面隱隱地覺得有些彆扭。但這都不是什麼大事,朱大爺想保姆本來就是一個外人,不會將自己當成親人,只要保姆做好本職工作就可以了。

就這樣過了一年多,也許是朱大爺平時太好說話,所以保姆越來越不把朱大爺當回事,在工作上也慢慢懈怠起來。本來家裡的地板是一天拖一次,現在朱大爺不催促她拖,她一個星期都不帶拖的。洗衣服的時候也不再分類洗,都是一股腦全部塞進洗衣機裡面。

不僅如此,就連原本美味的飯菜也變得索然無味,以前都是變著花樣做,現在餐餐都是難吃的白粥加菜。大多數時間,保姆都是在關著門的房間裡面玩手機,刷影片,還時不時傳來一陣陣笑聲。這讓朱大爺非常不滿,於是在跟兒子商量後,朱大爺就把這位沒有責任心的保姆辭退了。

接下來爺倆又來到家政公司挑選保姆,但是挑來挑去都沒有合適的。這時朱大爺得知以前老鄰居家的女兒也在縣城務工,目前剛剛失業,正好在找工作。鄰居家的這個女兒名字叫曼曼,是朱大爺看著長大的,小的時候還是兒子的玩伴。朱大爺沒有閨女,以前也是將曼曼當成自己的女兒看待。朱大爺跟兒子一說,兒子也覺得非常合適,都是知根知底的老鄉,在一起生活肯定會非常融洽。

朱大爺對曼曼很好,給她的工資也比上一位保姆多了1000元。他知道曼曼嫁得不太好,日子比較清苦。只要家裡有什麼好吃的好喝的,朱大爺都會讓曼曼一起吃,有的時候還會叫她帶回家吃。

雖然曼曼作為保姆並不專業,做飯也不怎麼好吃。但是她勝在懂老人的心思,經常把朱大爺逗的哈哈大笑。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朱大爺都覺得自己年輕了好幾歲。朱大爺的兒子見到父親每天開開心心的,他的心裡也尤為感激曼曼,覺得她替自己盡了孝道。

可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讓朱大爺對曼曼失望至極。一開始的時候,朱大爺怕曼曼對周邊的環境不熟悉,所以去超市買菜的時候都是朱大爺陪同著去。後來曼曼熟悉了之後就自己去買菜,然後再拿小票回來報銷。後來有一次,曼曼跟朱大爺說,附近一家菜市場裡面的菜要比超市裡面的便宜,所以以後想去菜市場裡面買菜,這樣還可以省下一筆小錢,但是菜市場買菜沒有小票。雖然朱大爺不差錢,但看到曼曼如此為他省錢,心裡更覺得曼曼是自家人,於是也就同意了曼曼去菜場買菜。

但是一個月下來,買菜的錢非但沒有少,反而還多了大幾百塊。朱大爺起了疑心,於是在一次曼曼出去買菜的時候,朱大爺一路跟著,發現曼曼還是去了原本的那家超市。發現自己被騙的朱大爺雖然很傷心,但是他想曼曼家境不好,可能是家裡面有什麼急事,所以才出此下策。於是朱大爺就把這件事情埋在心裡面沒有說出來,只是推說菜場的菜不新鮮,吃著口感不好,讓曼曼以後還是去超市買菜。

但是曼曼之後的所作所為卻更加放肆了。這天朱大爺發現家裡的現金少了1000元。家裡面只有朱大爺和曼曼兩個人進出,所以第一嫌疑人肯定就是曼曼。朱大爺將這件事情告知了兒子,兒子隨後選擇了報警。經過調查,丟失的1000元果然就是曼曼拿走的,這下朱大爺再也容不下曼曼了。

這件事情過後,兒子說什麼也要帶著朱大爺去城裡一起住,這時朱大爺也無計可施,於是忐忑不安的跟著兒子來到了城裡,一直住到現在。連朱大爺自己都沒想到,跟兒子一起住才是他做的最正確的選擇。如今的朱大爺雖然年事已高,但他覺得這輩子已經非常圓滿了。

“家家有老人,人人有老時;我今不敬老,老了誰敬我?”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特別是一些地區的農村有很多的空巢老人。怎樣引導老人“空巢不空,獨居不孤”,這不僅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援,更重要的是做兒女的要有一顆孝心,就像文中朱大爺的兒子一樣,盡全力給老人一個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