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齋說書 篇七:當文字碰撞鋼筆畫,當傲慢遭遇偏見…慶幸還有書本能夠...

作者:朝廷半日閒

《傲慢與偏見》這部大部頭,漢語譯製版本很多,但更鐘愛王科一老師的翻譯作品。正如,譯製界“翻譯就意味著背叛”的名言,任何譯者都會帶著自己的內心去譯製作品,因為“這其中難免會有傲慢,也逃不掉些許的偏見。”王老的這一版,形神兼備,在人物的刻畫細膩真實,字句間語氣和神態展現的力量精緻。

後浪本次推新的“插圖珍藏版”,在書文中穿插了“鋼筆插畫”,也同樣採用大家之作,這位維多利亞時代鋼筆插畫家Hugh Thomson,曾多次為奧斯丁、狄更斯的作品創作經典插畫,讓此版《傲慢與偏見》的可讀性和收藏價值也了很大提升。

上一次閱讀《傲慢與偏見》還是十幾年前的大學時光,充滿著熱血沸騰的年代,幾乎是憤怒地看完全書,可恨班納特太太那樣世俗的母親,不解到怎麼會有把女兒未來幸福綁架上權貴的低俗之人,也會為小說閒散階層的生活不齒。

也同樣會詫異到“凡是有財產的單身漢,必定需要娶位太太,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怎麼會堂而皇之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徵。

也會好奇,“一個手指五個指頭”竟然更相差如此之大,伊麗莎白竟然和姐妹性情相差之大…

一晃近十四年光景,今日拿到後浪的此版再度,當年那個看什麼都不順眼的少年已經蛻變,從“追求純潔的愛情”開始蛻變為“婚姻是場交易,要雙方受益的交易”。

閱讀的恍惚間,書中發生在兩個世紀前的對話彷彿現在的世俗場也會頻頻上演,而且就在身邊。

曾經厭惡的“班納特太太”那種世俗和諂媚,開始慢慢在我身上體現,究其原因或許是“我從父母的孩子,變成了孩子的父母”。

套用當下話語:“我變成了曾經自己所討厭的樣子”。

奧斯丁採用了古典的現實主義筆法,描寫了“四座宅子、四段紅線、四對婚姻”,通過了伊麗莎白五姐妹對於“婚姻”的不同處理,呈現出那個時代鄉鎮中產階級家庭少女對於愛情和婚姻的不同態度,我以為奧斯丁其實在此隱藏了自己的婚姻觀“完全依賴財產的婚姻得不到幸福、擺脫財產的婚姻不現實、門當戶對的包辦婚姻往往結局不好、婚姻應當建立在情感和物質之上,缺一不可”。

年輕時讀達西,覺得他太過傲慢,太過不近人情卻又有羨慕,這樣的男主人公和張恨水《金粉世家”》的金燕西一致,物質富裕使得他們與生俱來的“目中無人”,見慣粉飾的金枝玉葉就會格外尊重“純真”;而美麗的伊麗莎白,美麗多才並且善良,內心細膩的她很容易捕獲細枝末節,於是對於達西的傲慢便處處產生偏見,這也像及了《金粉世家》的冷清秋,因為種種誤解遠離燕西,可每每的躲避中突然發現愛意上頭。

過程有相似,結果各不同。達西和伊麗莎白最終步入愛河,成就姻緣;燕西和冷清秋最終卻種種未能有情人終成眷屬。

《傲慢與偏見》的成果得益於對大時代下小人物的刻畫,奧斯丁將書中每一個人物都進行了充實的描繪,沒有人是一筆帶過,也沒有個是兩個相同,他們各有各的特色,躍然於紙上,恰似我們身邊的人。

無論章節的轉折,還是經典的重要場景,鋼筆插畫的嵌入,處理的極為自然。它不但起到的鐫刻經典的作用,也讓書本平添了意境,增加了趣味。

世俗的社會我們,無法逃避現實的悲憫人,放下我們安於庇命的傲慢面殼,消除因誤解帶來的偏見,去見證愛情,像伊麗莎白一樣不卑不亢,真誠且勇敢的等待燈火闌珊處的佳人。

“書籍,在滿足精神溫飽的時候,更應散發它美好的芬芳,如果書籍有溫飽和享受之分,那麼我會覺得“後浪”這版《傲慢與偏見》定是一份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