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明 龔賢《幽山清隱圖》

清 龔賢 幽山清隱圖

尺寸 95×48。5cm

龔賢,董其昌畫禪室中小門生,在明清易代之時,隱居南京清涼山,以畫為寄,抒發著他對祖國山河及傳統繪畫的深摯感情。他的畫,由董其昌上遡沈周、吳鎮及北宋董源、范寬諸家,更得江南山水的蒙養,自創新法,獨成一體,對當時及後世影響甚大,被譽為『金陵八家』之首。

此圖以倔強頓挫的勁硬之筆為骨,以淋漓沉鬱的溼墨作點染,寫長江邊茂林村舍石磯排空煙水微茫的幽遠景象。雖不用他著名的『積墨』之法,點染不多而墨沈沉厚,精光奕奕,逼人眉目。

己未為康熙十八年(1679),龔賢六十一歲,是他精力旺盛,畫藝成熟時的佳作。由於儲存完好,精氣神絲毫不失,讀之令人氣旺。

龔賢(1618—1689)明末清初著名畫家,金陵八大家之一。又名豈賢,字半千、半畝,號野遺,又號柴丈人、鐘山野老,江蘇崑山人,流寓金陵(今南京市),早年曾參加復社活動,明末戰亂時外出漂泊流離,入清隱居不出,他與同時活躍於金陵地區的畫家樊圻、高岑、鄒喆、吳宏、葉欣、胡慥、謝蓀等並稱“金陵八家”;與清初著名詩書畫家呂潛並稱“天下二半”(龔賢,字半千;呂潛,號半隱)。

工詩文,善行草,源自米芾,又不拘古法,自成一體。龔賢是位既注重傳統筆墨又注重師法造化的山水畫家。其創作以五代董源、巨然的畫法為基礎,以宋初北方畫派的筆墨為主體,參以二米(米芾、米友仁父子)、吳鎮及沈周等人的筆風墨韻,同時結合自己對自然山水的觀察和感受,形成了渾樸中見秀逸的積墨法,不同於清初以王時敏為首的“四王”所倡導的筆筆有古意的創作格法。作品多寫金陵山水,長於用墨。著有《香草堂集》。

題識:老向空林結草堂,水禽沙鳥共翱翔。夢中有酒琴橫膝,不學陶潛慕古皇。己未三月,半畝龔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