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林秋離:謝謝你的歌,謝謝你的愛!

◎愛地人

12月12日,著名音樂人熊美玲在社交媒體發文,她的丈夫林秋離於前日去世。這個訊息一經公佈,立即引起了無數音樂人和歌迷的感慨。

林秋離是誰?你可能不知道這個名字,也無法把他的容貌和名字對上號,但你一定聽過他的作品,比如阿杜的《天黑》,劉德華的《謝謝你的愛》,張惠妹的《剪愛》和《聽海》,以及林俊杰的《江南》《曹操》和《不為誰而作的歌》。

一個音樂創作人,能夠做到有無數佳作,在不同時代影響無數人,從創作的角度也是圓滿的一生。曾經有人問過林秋離:“怎麼才算大師?”他的回答是:“大師就是今天你在創作,十年後你在創作,三十年後你還在創作。”

以這個標準來講,林秋離就是華語樂壇填詞人領域的大師,因為從上世紀80年代到新世紀的前20年,他的創作橫跨了整整三個10年,從民歌時代到R&B時代,他的作品也一直在影響著無數人。除此之外,林秋離也是一個優秀的音樂企劃和伯樂,發掘了很多歌手,也為很多歌手進行人文和氣質的定位。如今他雖然已經離我們而去,但關於他的故事,卻怎麼也講不完。

獨一無二的創作夫妻檔

說到林秋離,不得不提到另一個名字,即他的妻子熊美玲。

熊美玲受到兩位哥哥的影響,很早就走上了創作之路——在1978年就已經發行了自己的首支創作作品《玻璃魚》,並被收錄在陳黎鐘的專輯中。後來,因為都喜歡音樂,熊美玲和林秋離也在經歷一些波折後走到一起。據林秋離自己的回憶:當時的熊美玲負責創作作品,而他負責說笑話哄她;之後熊美玲希望能由林秋離為自己的作品填詞,而從小立志當作家的林秋離一口應承了下來。在經歷幾次被熊美玲“退稿”之後,兩人的創作終於有了默契,也有了後來華語樂壇著名的“神鵰俠侶”創作組合。

在華語樂壇的歷史上,其實也有很多創作夫妻檔、情侶檔,比如《365里路》《故鄉的雲》等經典作品,就是由譚健常和小軒這對夫婦創作的,當時有些磁帶內頁的作者欄,為了省事甚至直接標註為譚軒詞曲。

而經典作品《一生所愛》的作者,也是來自於盧冠廷和唐書琛這對夫妻創作組。與此同時,唱作人張宇和當時女友十一郎的搭檔更成為樂壇的一段佳話:他們在30年的時間裡合作多達150首作品,包括《月亮惹的禍》《雨一直下》《用心良苦》等張宇最經典的作品,幾乎都是他本人作曲、十一郎填詞的組合所創作。

除此之外,近年來活躍於銀幕和熒屏的金牌OST音樂人董鼕鼕,同樣有妻子陳曦這樣的優秀詞人相助,於是有了《時間都去哪兒了》《終於等到你》等經典的作品。

相比別的創作組合,夫妻與情侶的創作組合必然會有更多細節的默契,而長久的合作也讓彼此的旋律和文字因為愛而更融為一體。

但林秋離和熊美玲在所有創作夫妻檔裡又是最獨一無二的一對。與別的組合男的寫曲、女的填詞不同,林秋離和熊美玲兩人恰好相反,由林秋離擔任填詞、熊美玲負責作曲。所以,由他們共同創作的作品,除了旋律細膩之外,於文字上也兼具了感性和大氣,這也讓作品很多時候更有一種俠士般的古典氣質。

真正雅俗共賞的創作

林秋離的第一首作品是1985年和熊美玲合作填詞的《海鷗的天空》,這首作品後來交給了林瓊瓏演繹。同年,林秋離又完成了自己第一首獨立填詞的作品《一生情一生還》,這首歌也是“點將唱片”藝人範怡文的代表作之一。

林秋離生前的最後一首作品是發表於2015年、由林俊杰作曲並演唱的《不為誰而作的歌》。當時的他因為身體原因經常出入醫院,所以這首歌曲也是在醫院的病床上完成的。這是一首不為特定人所寫的歌,也是一首關於人生和生命的歌。在林秋離生命的最後幾年,這首歌一直作為他的手機鈴聲。

從《海鷗的天空》到《不為誰而作的歌》,林秋離的創作生涯剛好30年。在這30年裡,林秋離也塑造出了他獨有的個人風格。

從臺南到高雄再到臺北,平民出生的林秋離和許多平凡人一樣,一步一步打拼才有了最終的成就。所以在他身上也有著很強烈的煙火氣,這就讓他的作品有著非常平實且接地氣的基調。與此同時,林秋離又是一個標準的文藝青年,在17歲到25歲間,他甚至規定自己每天必須寫一篇東西。這樣的文字訓練,也造就了林秋離的文筆工整、細膩且紮實。

於是,就有了一個既文藝細膩又平凡樸實的詞人林秋離。

林秋離的很多歌曲都有著非常口語化的味道。不過,林秋離的口語化,卻又經過恰到好處的提煉,才形成了一種既通俗又文雅流暢的語感。即使是像《哭砂》這樣很具古典氣息的作品,其中像“風吹來的砂落在悲傷的眼裡,誰都看出我在等你”這樣的非常具有現代氣息歌詞。相比後來的一些古風作品,林秋離顯然是用更當代的語調來寫一種古典的情愫。

在用字上,林秋離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林俊杰早期代表作《江南》,用一個“粘”字來形容江南的風,以及整個江南的氣質,就是變俗為雅的典型用法,讓一首音樂作品因此有了感官的體驗和觸覺,堪稱神來之筆。

不忘初心的音樂商人

1998年,林秋離開始涉足音樂投資領域。他首先來到廣州,創辦了一家名為“大潮”的公司,希望讓更多中國大陸的優秀作品能夠因此引入到臺灣,並讓大陸的音樂人能夠獲得版權的保障。

但因為各種的原因,這家公司並沒有存在太久,而林秋離又把眼光放到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地區,並很快入股了新加坡的“海蝶音樂”,擔任臺灣地區“海蝶音樂”的董事總經理,負責公司藝人的定位和開發,尤其是人文層面的塑造。在“海蝶音樂”時期,林秋離除了做管理工作,依然筆耕不輟,不僅為很多藝人寫了大量的歌詞,還擔任了林俊杰、阿杜等許多藝人的企劃統籌和執行,常常親力親為為歌手寫文案。

像來自新加坡的阿杜,原名為杜成義,林秋離憑藉自己多年的市場觸覺,覺得藝人用這個名字來闖蕩歌壇有點太拗口,就給他改成了阿杜。很快,阿杜的《天黑》等作品就風靡整個華人世界,成為世紀初最火的男歌手之一。

而說到“製造”藝人,林俊杰無疑是林秋離最滿意的“作品”。他曾經說林俊杰是一個可塑性非常強的藝人,所以他也不斷用“殺手”“機器人”等意象作為林俊杰不同專輯的概念,併為其創作了《曹操》——成為林俊杰繼《江南》之後,又一首非常火爆的單曲。而除了為作品填詞之外,林秋離還為林俊杰設計了一系列的概念,甚至包括後來在現場那個背後插著靠旗的曹操扮相。這也讓當時的林俊杰在藝人的形象認知度和辨識度上變得更高。

作為一位優秀的創作者,林秋離確實也是一個很有市場嗅覺的音樂商人,用恰到好處的文藝去獲得市場的認可——既能讓藝人獲得更好的市場成績,又讓市場不至於被低俗和急功近利所佔領,實現流行音樂產業鏈上的平衡。

這也讓我想到早年的林秋離助力邰正宵的故事:邰正宵,這位一直被“飛碟唱片”力捧卻怎麼沒有登上一線的歌手,憑藉林秋離為其填寫的《找一個字代替》,在過檔“福茂唱片”後立刻大紅大紫。

一個優秀的作者,必然有許多優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