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這位潮商從窮愁潦倒的“打工仔”搖身一變為名震泰國的“雞司令”

誰說養雞隻能小打小鬧難成氣候?“泰國雞王”陳興勤,就是從又累又髒的養雞起家,從窮愁潦倒的“打工仔”搖身一變為名震泰國的“雞司令”,成為亦工亦農亦牧亦商的企業家。

誰說飼料加工只能默默無聞唱配角?在陳興勤的大膽開拓和巧妙經營下,泰國的“波·乍侖盤集團”經過幾十年的能量聚合,從只有兩間鋪位的無名小店,以極快的速度崛起,成為泰國首屈一指的農牧工商綜合企業跨國集團,成為東南亞地區農牧業界的“泰斗”。

陳興勤,祖籍潮陽華美,1930年出生。泰國華裔富商、波乍侖攀(GFPT)主席,是個深得“失敗是成功之母”精髓的人。他在創業中面對絕境,百折不饒,以“敗不餒”的精神終於走向成功。歷任泰國波·乍侖攀集團董事長、泰國鮮雞出口商會理事長、泰國土產同業公會副理事長、泰國土產福利公會名譽理事長,被譽為泰國農牧業大王、飼料大王。

家境貧寒16歲獨闖南洋覓活路陳興勤,1930年出生於廣東省潮陽縣華美鄉新河頭村,全家的生計靠其父在泰國經營柴炭小生意維持。5歲那年,父親因生意難以為繼,不得不從泰國返鄉從事農耕,陳興勤每天辛辛苦苦幹些力所能及的活計。童年本該是充滿幻想、無憂無慮、求學上進的時光,但伴隨陳興勤的卻是飢餓、寒冷和愁苦。9歲那年,由於父親重返泰國幹起販賣飼料的營生,陳興勤才得以進入學堂唸書識字,並將自己的乳名“大扁”改為寓意勤奮為本、

振興家族的“興勤”。誰知世事多變,陳興勤平靜的校園生活還未過上幾年,就被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和顆粒無收的連年大旱無情地斷送了。為了維持正常的家庭生活,陳興勤不得不在16歲那年離開了心愛的校園,以初生牛犢之勇,前往泰國尋找養家餬口的謀生之路。當陳興勤懷著掙大錢光宗耀祖的渴望踏上泰國土地的時候,當地仍是以小農經濟為主的農業社會,經濟落後,人民生活並不富裕。看到這些,他的心頓時涼了半截,真後悔來到這裡。不過,事實不容改變,既來之則安之,一切只能靠自己來創造了。就這樣,陳興勤開始了長達9年艱辛拼搏的生活,他不僅當過搬運工、挑夫,而且幹過拉車、賣炭的苦力,一句話,只要能賺錢什麼活他都幹。不知不覺間,陳興勤已到了25歲,經過長期非人的高強度勞動,他不僅積攢下了一些“血汗錢”,而且增強了面對逆境的勇氣,並使他成長為一個不畏千難萬險的錚錚男子漢。於是,他為了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為了不再忍受血汗錢被人盤剝的那份無奈,在父親的鼓勵和引導下,獨自創業開辦了一個小小的米店,以求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闖出屬於自己的那片天地。

誰知天不遂人願,由於創業本錢太少難以有大的投入,再加上門面太小、名氣不大而難以進行實力的競爭,陳興勤苦撐了6個年頭,最終還是因競爭無術而使米鋪關門倒閉,不僅使自己的“血汗錢”付諸東流,而且還欠下了一屁股債。面對初次創業就遭重創的厄運, 31歲的陳興勤並未心灰意冷、偃旗息鼓,反而懷著“而立之志”,重新尋覓再試身手的創業契機。他靜下心來,對泰國政府提出的“農業工業化漸進發展策略”進行了認真的研究,最後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泰國是一個飼料資源十分豐富的農業大國,如果以農產品加工為創業支點,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銷售,定會闖出一條發財立業之路。就這樣,目標明確的陳興勤立即快馬加鞭,在自己業已倒閉的米鋪後面,借錢租用了一小塊地皮,冒著風險創辦起了一個小型飼料加工廠。

兄弟同心十年劍鋒苦磨創良機

飼料加工,使陳興勤終於摸準了創業的方向,走上了創業的道路,從而擺脫了坎坎坷坷的羊腸小道,步入了事業輝煌的金光大道,英雄真正有了用武之地。就這樣,他與兄弟聯手,經過“十年磨一劍”的大膽開拓和奮力拼搏,不僅很快還清了昔日的債務,而且積攢下了進一步發展的資本,為其在泰國飼料加工行業大展拳腳奠定了堅實的資金基礎。既然壯大基業的一切條件均已具備,何不趁熱打鐵果敢出擊。於是,陳興勤挾著41歲的“不惑之勇”,斥資2000萬泰銖購下了曼谷河武裡府靠近新城工業區的一塊地段,建立起了“波·乍侖盤飼料綜合加工廠”,使自己的飼料加工王國不斷壯大。就這樣,在陳興勤果敢決策下,在眾位兄弟的精心管理和經營下,“波·乍侖盤飼料綜合加工廠”呈現出生意興隆、財源廣進的勃勃生機,從一名不文的飼料加工小廠變為泰國飼料加工行業的“後起之秀”。乘著企業興旺發達的東風,陳興勤放開手腳大幹起來,不僅透過買賣地皮巧聚錢財,而且不失時機挺進飼養業,從而擺脫了固守一業所帶來的侷限性和風險性,使“波·乍侖盤飼料綜合加工廠”發展成為“波·乍侖盤集團”,瀟灑自如地走上了亦工亦農亦牧亦商的良性迴圈發展之路,充分顯示出“一業為主,多業並舉”的競爭強勢。

面對當時東南亞戰事日漸加劇而泰國卻有幸躲過炮火蹂躪的大好時機,陳興勤以“波·乍侖盤集團”為後盾,大膽引進紐西蘭等國的資金,合資創辦起“鮮雞出口加工廠”,專門從事家禽的加工出口業務。以求壯大自己的實力。正當陳興勤合資創辦的“鮮雞出口加工廠”初顯霸氣、業務蒸蒸日上之時,不料泰國政府卻突然改變金融政策,丟擲了對企業發展十分不利的“抽緊銀根,加大稅收,限制合資”的一攬子規定,致使陳興勤的合作伙伴抽走了資金,“鮮雞出口加工廠”頓時陷入了即將破產的困境。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陳興勤處變不驚沉穩應對,始終堅信:“大海有潮汐漲落,商家有起伏興衰。只要鬥志不減、勇氣不衰、信念不失,辦法總比困難多,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就這樣,陳興勤以超凡的勇氣和過人的膽識,憑藉自己在泰國工商界的實力和信譽,向各方舉債,很快便籌集到了大量錢款,迅速使“鮮雞出口加工廠”起死回生、重煥活力。

為了使自己的鮮雞加工產品儘快打入國際市場,陳興勤不失時機地制定實施了“讓泰國肉雞飛遍五大洲”的海外擴張戰略,全力以赴地大打“海外市場攻堅戰”。他利用前蘇聯烏克蘭核電廠洩漏事件使歐洲各國對前蘇聯肉製品產生惶恐心理的良機,不辭勞苦親自出動遍訪歐洲各國的肉製品經銷商,四處遊說,終於獲得了17個歐洲國家的大量訂單,從而使泰國肉雞暢銷歐洲國家,甚至包攬波蘭等東歐國家進口肉雞的全部合同;他針對中東地區阿拉伯人只食用由伊斯蘭教徒飼養的肉雞的習俗,不惜重金聘請伊斯蘭教徒到泰國從事養雞工作,並以豐厚的待遇僱用伊斯蘭教徒充當營銷人員,全權負責同中東國家洽談生意,終於使自己成為中東地區各國指定的肉雞供應商。

時至今日,“波·乍侖盤集團早已發展壯大,成為泰國乃至東南亞地區從事農牧工商業的眾多企業中的魁首。陳興勤本人,也由於自己在肉雞加工行業舉足輕重的地位,被公認為“泰國雞王”。

心繫家鄉,熱心公益

客居泰國的陳興勤一直心繫家鄉。1982年,當他得知家鄉的教育事業基礎薄弱,便與陳式金、陳英彬、陳獻洲等眾多華美鄉僑胞聯合,捐資40多萬元興建了華美華僑學校。這座學校於1983年竣工投入使用後,使華美鄉的教育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1991年春,陳興勤再次回鄉省親,瞭解到隨著經濟的發展,家鄉的中小學校舍又跟不上時代的需要,於是多次召集旅泰、旅港的華美鄉親開會,一起商討為家鄉捐資辦學的事宜。會上,陳興勤帶頭表態:“支援家鄉的教育事業,我能出多少力就出多少力。”會後,他即攜同自己的兄弟一起共襄盛舉,先後捐資1300萬港元興建學校。其他僑親也紛紛響應,積極參與,並請來汕頭設計院的工程技術人員進行規劃設計。

經過兩年多的建設,新的學校在1993年底落成投入使用。新校佔地4萬平方米,學校主樓高五層,配備有教室、圖書館、教師辦公室及宿舍、大禮堂和食堂等,美輪美奐,雄偉壯觀,可同時容納中小學一起辦學,為華美鄉的莘莘學子提供了優越的學習環境。但隨著鄉村經濟的發展,同時也為了便於管理,華美中學於1997年搬遷至1983年先行建成的華美華僑學校,與華美小學分開辦學。及後,華美村的華僑鄉賢再次踴躍捐資,並在當地黨政部門的支援下,於2008年8月建成新的華美初級中學。這所新的中學佔地面積18650平方米,總投資1450萬元,其中有788萬元資金為陳創文等220位華僑鄉賢捐出。

因為電力缺乏,制約了家鄉的發展前景,陳興勤又於1989年出資捐建了丙申電站,並配套火力發電裝置。

1994年,由陳興勤和陳亨廷昆仲捐建的佔地面積達4萬平方米的丙申中學落成,後更換為華美小學辦學用地,更名為丙申學校。除此之外,陳興勤還積極參與民俗文化建設,如捐資修復貴嶼“黃門第”、“八角樓”、“時思堂”、“承思堂”等。

旅泰僑親陳興勤熱心家鄉的公益事業,在推動貴嶼華美小學和華美初級中學的建設中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榮獲汕頭市榮譽市民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