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養娃難題:孩子性格“好動”或“好靜”,對成長的影響很大嗎?

每個人從生下來他的脾氣秉性都是不一樣的,有喜歡

戶外探險

的,休閒時刻約上三五好友歡聚一起。

也有內向害羞的,戴上耳機或者拿上一本喜歡的書,

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孩子也是這樣的。

孩子從幼年時期,就在不斷與外界接觸,無時無刻不喜歡跑到外面去探索、去發現;而有的小朋友則只是喜歡呆在安靜的環境中,

做一些喜歡的事情

,慢慢去尋找樂趣。

雖然不能十分決斷地說外向性格一定是好的,但是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中,外向的性格是會比內向性格“吃得開”。

那麼,性格會

影響對孩子的未來嗎

?從小性格外向的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就一定是順利的嗎?

性格“好動”和“好靜”的孩子,假期狀態不同

現在已經進入暑期,孩子和家長又有了“親密時光”,這個時間對於有些家庭是十分愉快的,可對於另外一部分家庭來講

卻是“災難”?

有的家長會十分積極地讓孩子出去玩耍,“天氣這麼好,難道不應該和小朋友出去玩嗎?”;有的家長則恨不得天天看著孩子,

大聲喊道:“又出門

!你的那些朋友天天看見你

不煩嗎”

家長對於孩子面對外界的反應,有時候總是這麼“強烈”,因為總是逃不過家長的“愛”!

那麼好動的孩子經常“出門浪”,與總是好靜的孩子喜歡“家裡蹲”,除了性格的不同,在日後還會出現什麼差異呢?

“好動”和“好靜”的孩子,未來有哪些差異??

事物總會出現“蝴蝶效應”,不同性格面對事物的不同選擇,也造成不同的結果,甚至成就不同的人生。

▼ 兩種性格的孩子,待人接物的方法有差異

對於喜歡“出門浪”的孩子來講,面對人情往來他們更有方法。這一型別的孩子在同齡人的交際中,更多的是扮演的是

“領導者”的角色

。在朋友的關係中,更佔據主導地位。

但是相對“

好靜

”的孩子,在人際交往中,他們往往

處於“被動”狀態

,這也是家長為什麼總是想要內向的孩子“多出門走走”的原因。

但是,被動不代表封閉自己,不代表拒絕交流,雖然在數量上相對較少,可開始質量卻更高一些。

▼ 面對外界的適應能力有差異

在這個條件上,外向的孩子可能更具有優勢。因為經常出門,他們會面對各種各樣的環境。

經過不斷的經歷、嘗試,他們能很快調整狀態,更加積極面對“外在刺激”,

也更容易融入其中。

但是內向的孩子,他們需要一個週期,從熟悉到適應,他們的“

應急反應”需要一個過程,

也更需要家長多多留心觀察。

在某個時刻,幫助孩子進行面對,或者去引導他們應該如何面對,當然,我們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在某一刻“刺痛”孩子的心。

因為,有些家長過於急躁,說出來的話可能是無心之語,卻在孩子的內心留下了“陰影”。

▼ 健康身體狀態不一樣

充分適量的戶外運動,不僅能讓孩子加大對世界的好奇從而想要去探索,同時更能讓他們的

身體素質得到鍛鍊。

如果在青少年時期,適當增加孩子的戶外鍛鍊,外向的孩子也會更佔一些優勢。

但是,由於孩子的喜動,一些

身體上的磕磕碰碰

避免不了,這就需要家長要多加關注。

合適才是最好的,“動靜結合”才是王道

就孩子的發展來說,任何事物都講究一個“量”。比如,孩子過於好動,他的

專注力

相對就會比較差,日後的學習專注力就會讓家長“頭疼”。

而過於內向,在現在這個“

社交型社會

”中,過於內向的孩子就會因此錯失很多良機,甚至造心理問題,這也是很嚴重的問題。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長要對孩子予以正確的引導,如果孩子過於外向,建議家長可以經常帶孩子去參加一些

圍棋班、書法班,以靜制動

,磨磨孩子的耐性,讓他們能夠“坐住板凳”。

而內向的孩子呢,家長可以經常帶著他們去一些遊樂園、植物園或者參加一些

團體性質的興趣班

,比如籃球,羽毛球,這種需要大家相互交流的環境。

雖然,孩子的性格不能決定孩子的未來究竟好不好,但是家長的

引導和關

心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盞燈,能夠讓他們安心,這樣他們才能走得更好、更遠、更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