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太陽地震,究竟是發生於表層,還是觸發於深處

日震可能觸發於太陽表面下

“知人知面不知心”,太陽地震的源頭,來自於太陽深處?

科學家們此前認為,日震是由太陽大氣層中的磁力驅動的。

圖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太陽動力學天文臺強大的航天器觀測到的畫面。

(圖片來源: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太陽動力學天文臺/大氣成像元件/洛克希德馬丁太陽能和天體物理實驗室)

科學家們發現了有關太陽耀斑期間太陽地震活動神秘起源的新的細節。

太陽耀斑,屬於太陽活動的重要表現。它是太陽大氣區域性區域突然變亮的活動現象,也是太陽電磁輻射的大規模爆發。太陽地震,即日震,會以波的形式釋放聲波能,這些波沿著太陽表面運動產生類似於漣漪一般的波紋。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美國宇航局)的一份宣告,科學家們觀測到了太陽耀斑發生後的太陽地震活動。

科學家們最初認為日震是由發生太陽耀斑的外層大氣中的磁力驅動的。然而,來自美國宇航局太陽動力學觀測臺航天器的資料顯示,地震活動是在太陽表面之下觸發的。

太陽動力學觀測臺於2010年啟動,旨在研究太陽黑子和太陽活動。根據美國宇航局的宣告,宇宙飛船觀測到了“中等強烈的太陽耀斑發出的異常尖銳的波紋”。

利用太陽動力學觀測臺上的日震和磁性成像儀,科學家們能夠追蹤到太陽表面以下700英里(1130公里)處的地震活動。該儀器使用了一種叫做日震全息術的技術,它可以測量沿太陽表面進行的運動。

美國宇航局的太陽動力學觀測臺記錄了2011年7月30日太陽耀斑後的地震活動。左邊的框顯示了可見光波段下的活躍區域(琥珀色),右邊顯示了紫外線波段下的活躍區域(紅色)。(圖片來源: 美國宇航局/太陽動力學天文臺)

美國宇航局官員在宣告中說:“科學家們看到的不是波從表面進入太陽,而是緊隨耀斑發生後太陽深處爆發的地震在表面產生的波紋。”

科學家們認為,太陽外層大氣中的太陽耀斑活動觸發了一個深處源,而這反過來又引起了太陽表面觀測到的地震活動。但是很大程度上,有關日震的確切機制仍然處於未知。之後科學家們計劃研究更多的日震現象,以確定太陽表面下的那個觸發“源頭”。

相關知識部分:

太陽耀斑是太陽表面的一種強烈的電磁輻射區域性爆發活動。其經常發生在活躍的區域,同時伴隨著日冕物質拋射、太陽粒子事件和其他太陽現象。此外,太陽耀斑的發生也會跟著11年的太陽週期而變化。

美國航空航天局是美國聯邦政府的一個獨立機構,負責民用空間專案、航空研究和空間研究。

太陽是太陽系中心的恆星,它幾乎是熱等離子體與磁場交織著的一個理想球體[13][14]。它的直徑大約是1,392,000(1。392×106)千米,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3倍;質量大約是2×1030千克(地球的333,000倍),約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15]。從化學組成來看,太陽質量的大約四分之三是氫(~73%),剩下的幾乎都是氦(~25%),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少於2%[16]。

太陽的恆星光譜分類為G型主序星(G2V)。雖然它以肉眼來看是白色的,但因為在可見光的頻譜中以黃綠色的部分最為強烈,從地球表面觀看時,大氣層的散射使天空成為藍色,所以它呈現黃色,因而非正式地歸類為“黃矮星”。

光譜分類標示中的G2表示其表面溫度大約是5778K(5505°C),V則表示太陽像其他大多數的恆星一樣,是一顆主序星,它的能量來自於氫聚變成氦的核聚變反應,其核心每秒鐘能聚變6。2億噸的氫。太陽一度被天文學家認為是一顆微小平凡的恆星,但因為銀河系內大部分的恆星都是紅矮星,現在認為太陽比85%的恆星都要明亮[19][20]。

太陽的絕對星等是 +4。83,但是由於其非常靠近地球,因此從地球上看來,它是天空中最亮的天體,視星等達到−26。74[21][22]。太陽高溫的日冕持續的向太空中拓展,創造的太陽風延伸到100天文單位遠的日球層頂。這個太陽風形成的“氣泡”稱為太陽圈,是太陽系中最大的連續結構[23][24]。

BY: Samantha Mathewson

FY: Unreal701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釋出後聯絡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