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清乾隆銅胎畫琺琅雲龍八寶臉盆:內腹立壁用金繪出佛法無邊普度眾生

文字整理/羊城晚報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黃蘇哲

圖/廣東省博物館提供

廣東省博物館藏的清乾隆銅胎畫琺琅雲龍八寶臉盆,高12。5釐米,口徑為43。5釐米。器物為圓形臉盆,折口沿,邊線卷口鎏金,腹微鼓,足底平。整個盆以畫琺琅裝飾,盆內外均以寶石藍色為地,口沿反面和盆底則素白無紋。盆內底為一條龍穿行於彩雲間,周圍環繞一圈折枝花。盆內腹立壁用金繪出“佛八寶”,寓意佛法無邊、普度眾生、吉祥如意;佛八寶之間間以纏枝蓮紋。該組圖案上亦環繞一圈折枝花,口沿表面和盆腹外壁繪西番蓮紋。整件器物配色豔麗,歷久如新。

琺琅工藝來自西方。琺琅一詞的英文“enamel”,意指將彩料塗到器物上的動作,也指玻璃質的彩料與金屬等材質加熱後融合成的一種亮麗裝飾。此種裝飾起初用於替代飾品中名貴的寶石。十七、十八世紀之際,廣東工匠作為了解先進琺琅製作的人員被引薦入宮。經多年不懈努力,他們終於成功掌握了這項技術,令中國琺琅工藝煥發新生。隨著需求量增加,清宮逐漸將以金屬為胎體的琺琅器皿製作生產交予粵海關。是時,“廣琺琅”一名專門特指粵海關進貢的廣東琺琅,種類涵括畫琺琅、透明琺琅、鏨胎琺琅等,是清代琺琅器工藝的重要代表。

這件清乾隆銅胎畫琺琅雲龍八寶臉盆藏品所運用的畫琺琅,也被稱為“琺琅畫”。它以琺琅料繪於器物表面,具有油畫般的色澤和立體效果。畫琺琅有瓶、盒、盤、碗、燈具等器物之外,還見用於傢俱、鐘錶、化妝盒子上的嵌片。畫琺琅的圖案多為肖像、人物故事、山水風景等。清代廣東工匠是中國最先接觸和懂得西方畫琺琅的人,時至今日該項工藝依然在廣東地區,特別在珠三角一帶熠熠生輝,併入選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