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2022廈門市民文化節|金蓮陞高甲劇團:《楊令婆監軍》在閩南藝術劇院上演

導報訊(見習記者 周恩臣)11月7日,由金蓮陞高甲劇團所帶來的《楊令婆監軍》在閩南藝術劇院隆重上演。

楊令婆監軍

楊令婆監軍是高甲戲的經典曲目,講述的是北宋時期,瓦剌侵擾,楊家小將楊恕領兵掛帥,其高祖母楊令婆奉旨監軍。瓦剌不敵,乃引火邊寨古家堡,意圖宋古同胞相殘,幸得楊令婆鳴金收兵。楊恕少年英雄不解其意;古家頭領古龍阿血氣方剛意氣用事,雙方於休戰之時再受瓦剌挑撥兵戎相見,以致舊恨未消,新仇又添。楊令婆深知疏不間親,豆箕煮豆之理,乃不顧危難,以身赴險,傾訴衷腸,彰顯民族大義,終使古家堡冰釋前嫌,歸宋聯兵,共御番寇的故事。

金蓮陞高甲劇團副團長陳炳聰熱情地向記者介紹:“高甲戲是起源於福建泉州,明末清初時,最開始是巡遊時的一種舞蹈,大家穿著盔甲,拿著兵器,模仿著梁山好漢,邊走邊唱。古代戈就是兵器的意思,由於閩南話中“戈”和“高”同音,所以漸漸地大家就叫高甲戲了。”

“這部戲的劇本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時候遺失了。新劇本是老演員口述,我來寫的,在原作的基礎上我進行了一些創新。因為我是演員出身,我知道演員想演什麼,觀眾想看什麼。”劇團編輯黃相平向記者介紹到。

距離劇目開演還有半個小時,現場已經來了不少觀眾。今年83歲的洪老先生特意從島內坐車趕來看戲。洪老先生說他看高甲戲已經二十多年了,越看越喜歡。感覺現在的高甲戲變得更加精煉,越來越好了。市民小李也告訴記者,感覺現在高甲戲這樣的傳統戲劇離年輕人的生活越來越近。“戲的場面非常宏大,動作設計具有張力,曲調也好聽,這些都十分吸引我,這是我第二次看《楊令婆監軍》了!”小李開心地向記者說到。

“越來越好、越來越近”這是兩位市民朋友對高甲戲的最真實的感受,是什麼讓他們有了這樣的感受呢?此記者對中國戲劇梅花獎、白玉蘭主角獎獲得者、金蓮陞高甲劇團 團長 吳晶晶進行了專訪。

吳晶晶:“傳承,是我們二十多年來一直在做的事情,真的很難。目前來看也仍然是任重道遠的。但是現在看到一個好的現象,我們的粉絲越來越年輕了。原來是我們一廂情願,到處求著人家來學、來看我們的戲。現在小朋友追著我們,想看我們演戲的也很多。這和政府的扶持有關,我們很感謝政府對我們的幫助。我時常教導團員,我們是黨的喉舌,我們要帶頭歌頌黨。

第二就是我們實事求是,勇於創新。光覺得自己好是不夠的。我們採用了一些年輕人更喜歡的表現形式。比如在《啊搭嫂》這部劇中,我們在唱詞中大膽用到“藍瘦,香菇”這樣的網路用語,還有像hello這樣的英語。並且高甲戲一大特點就是注重表演,我們會在符合角色的前提下,儘可能地採用一些更具張力的表演形式。以此讓更多的人能夠喜歡上高甲戲。”

楊令婆監軍

楊恕 潘銘飾

劇團青年演員潘銘對記者說到:“我從初中開始學高甲戲,學戲有時是一件很苦的事情,特別是對於我們武生來說。為了打好基本功我們需要做大量練習,精疲力竭甚至受傷都是家常便飯。但我很熱愛演戲,當真正登上舞臺,進入角色之後,就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一點也不覺得苦和累了。今天我飾演的是楊家將中的楊恕,他年紀輕輕,就掛帥帶兵打仗,意氣風發,但也穩重不足。他身上這種略帶魯莽的勇敢和堅毅深深吸引了我!”這是潘老師在演出間隙對記者說的一段話,額頭的汗珠還沒來得及抹去,但在他的自信和堅定下,彷彿真有種古代名將的風範。

來到閩南藝術劇院的第一感覺就是新,沒有想象中的劇院古樸神秘的樣子。

相反,一種先進時尚,包容開放的感覺迎面而來。但當燈光暗下,幕布拉起。傳統的,經典的,包含中華民族智慧的戲劇又會一瞬間讓人們進入到故事所在的年代。臺上演員富有激情的表演和高難度的武術動作看得讓人熱血沸騰。歡迎市民朋友們親自走進劇場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