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位66年,超過其曾曾祖母所創造的英國記錄

英國現任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截止目前在位已逾66年,超過了其曾曾祖母所創造執掌江山64年的英國記錄。歷史並不遙遠,今年是英國女王維多利亞誕辰兩百週年。她生於1819年,在位64年,與清朝慈禧處於同一時代。今天,更是其忌日,她於1901年1月22日“龍馭賓天”,亨年81歲。這個噩耗讓大英帝國舉國皆驚,皇室與普羅民眾都沒想到,這個統治帝國64年的女王終於有一天走完了人生之路。女王離世,更標誌著大英帝國維多利亞時代的終結,這段歷史給世界各地留下了深刻烙印,香港最美的港灣,即名曰“維多利亞港”。

儘管英國國勢蒸蒸日上,但這位女王的葬禮卻亂成一團。

維多利亞女王的標準像

去世之前:心力交瘁

其實,維多利亞女王在去世前堪稱心力交瘁。離世的前一年的1900年,女王可謂是流年不利,壞訊息接踵而來。時值英國和布林第二次開戰,戰況讓女王憂心忡忡,馬弗京(Mafeking)和萊迪史密斯(Ladysmith)兩城被布林人封鎖長達四個月,之後才告解困。然而,訊息也並沒緩解焦慮。當年4月,女王的長子威爾斯王子游經比利時時遭反戰分子槍擊;長女維姬得了乳癌且癌細胞已經擴散轉移,雖貴為德國皇太后,也被疾病折磨得憔悴不堪。到了8月,最得女王歡心的兒子阿爾佛雷德,也就是愛丁堡公爵因長年酗酒抽菸終罹喉癌去世。三名子女接連折損,讓80高齡的女王白髮人送黑髮人,心碎難當。

然而,沒過幾周,噩耗又來了,女王心愛的外孫、海倫娜公主的長子,克里斯蒂安·維克托在南非戰場感染傷寒病逝。聖誕節當天,女王的至交好友丘吉爾夫人也忽然在自家床上倒斃,事先毫無徵兆,丘吉爾夫人一直陪著女王住在奧斯本樓(Osborne House,是英國懷特島上的皇家住所)。

神態自若的維多利亞女王

1901年新年之後22天,1901年1月22號,維多利亞女王駕崩。訊息一經對外公佈,舉國上下震驚之餘,皇室和政府也混亂不堪。接下來該怎麼辦?當時距離前任國王駕崩,已過去60多年,健在的臣民都不知道怎麼為國君操辦葬禮,尤其是女王心心念唸的軍禮國葬。

其實女王早已老態畢現,不復往昔,胃口變差吃嘛嘛不香,體重只有以前一半,行動遲緩的她日常坐輪椅出行,視力已近全盲,記憶力衰退,時常神智模糊。然而,沒有人意識到女王將不久於世,兒女晚輩都不願面對事實,大英政府對此也毫無準備,民眾更是一無所知。女王本人更是覺得前景暗淡,健康每況愈下,虛弱不堪。即便是新年將至,女王也抑鬱寡歡。

去世當日:重演扁鵲見蔡桓公

維多利亞女王從彌留到駕崩時間很短,不說民眾,就是皇室成員都大出意外。唯一對此有心理準備的是御醫詹姆斯·瑞德爵士,他在王室服務20多年,對女王的身體狀況瞭如指掌,心知女王大限將至。諷刺的是,皇室成員不相信其判斷,哪怕是女王臨終前最後幾天,女王已經神志不清,也沒人搭理他。這如同春秋時期“扁鵲見蔡桓公”的重演。

女王的兩位千金海倫娜公主和比阿特麗斯公主長年陪伴女王左右,卻對母親行將就木的事實而選擇視若不見。威爾斯王子計劃著週末郊遊,女王七子康諾特公爵已出發去柏林參加普魯士君主制200週年慶典;其他皇室成員在倫敦西區看戲。無可奈何的瑞德醫生不得不給女王的孫子——德國皇帝威廉——發了秘電。

收到電報後,威廉當機立斷取消慶典,跟康諾特公爵一起返英。他們回來後,皇室立馬炸了鍋,在威廉的要求下對外通報了女王的病情。由於這個訊息公佈得太過突然,於是坊間謠言四起,一時有報道說女王不行了,一時又有報道說女王好轉了。

此時的維多利亞女王,同樣也沒意識到大限已至。她問瑞德醫生,自己能否恢復健康,自己還想再活一段時間,還有心願未了。醫生只能安慰說:“陛下,雖然病很重但你現在好多了。” 1月17號女王中風,病情急轉直下。所有皇室成員都被急召回懷特島。政府也陷入停頓,奧斯本樓的電話被打爆,電報狂轟亂炸般飛來,外面等待的記者更是人頭攢動。

圖為英國王室宮殿

當時,溫徹斯特主教和聖米爾德里德教堂院長 早已來到,為女王誦經祈禱。威廉在左邊用胳膊攬著女王,瑞德醫生在右邊握著女王的手,一名護士跪在床後邊捧著女王的頭,皇室成員也都進來,女王一息尚存但目不視物,口中不斷哀嘆快不行了。瑞德醫生不停地安慰:快好了、快好了。子女和孫子女一一親吻女王的手告別。屋裡啜泣聲嗚咽聲一片,混雜著牧師吟頌的聲音。

女王駕崩的訊息經新國王愛德華七世批准對外公佈,方式是在門口張貼告示。門口一堆守候的記者看到告示,各方奔走相告。

駕崩之後:葬禮怎辦?

倫敦晚報( London Evening News )一小時之內就刊登了加了黑邊框的特輯。劇院演出中斷,觀眾全部跑到大街上,三三兩兩聚在一起唱起了《天佑女王》,聖保羅大湯姆鍾(‘Great Tom’ bell of St Paul’s)響徹倫敦。到8點鐘時候,商店櫥窗已經換上服喪的佈置,深夜十點鐘,商店外還有人排隊買喪服。

民間炸了鍋,皇室也亂了套。維多利亞女王在位64年,上位君王的葬禮是在64年之前,以至於沒人知道皇家葬禮程式和禮儀。而政府呢,在得知女王本人關於葬禮的指示後也蒙了。之前的皇家葬禮都是以私人的形式在晚上舉辦,而女王要求軍事儀式的國葬,不儲存遺體,不搞遺體瞻仰,不讓人穿黑色喪服;相反,女王想要一個白色的葬禮,用白色紫色的花,白色的馬,棺槨要放在炮架上。

正是所謂先皇已逝,新王未繼,權威真空,沒人可以壓得住場面。在由誰來負責葬禮這個問題上英國紋章院院長(The Earl Marshal,負責組織皇家各種紀念和遊行儀式和內廷宮務大臣( Lord Chamberlain,負責皇家禮儀)互不相讓。

身為王孫的德國皇帝威廉提出,要給祖母女王戴上面具,遭到其他王室成員強烈反對,因為都知道女王不喜歡面具。約克公爵(The Duke of York)突然染上急性重病。負責皇家喪禮的殯儀人員從倫敦趕過來了,但是人來了,卻沒把棺材帶來。內廷宮務大臣不願意配合英國紋章院院長,場面雜亂,毫無頭緒,搞得威廉對溫徹斯特主教大發雷霆說,恨不得將他槍斃。

這個時候,虧得女王的私人秘書助理弗雷德裡克·彭森比爵士,他找新上任的英國軍方總司令羅伯茨勳爵 (Lord Roberts)要了一張授權書,這樣他才可以自調兵遣將。此時,距離出殯已沒幾天了。

女王的入木儀式由瑞德醫生和女王貼身服裝師塔克夫人(Mrs Tuck)一起操辦,他們剪了女王的頭髮,併為其穿上白色絲質長袍,用她結婚時候的頭紗蒙面。然後威廉、新國王和其他公爵、郡主一起送女王入木,接著皇室成員全部離開,留下瑞德醫生和塔克夫人按照女王的秘密指示,給女王戴上女王的貼身僕人約翰·布朗媽媽的婚戒,把布朗的照片、手絹和一縷頭髮放在女王身邊,並小心藏好掩人耳目。

葬禮現場

葬禮遊行:狀況百出

葬禮的遊行隊伍需要33000士兵,這麼多人入駐倫敦,食宿安排已經讓人頭疼了。更有人打廣告,以3000英磅的價格出租陽臺上的座位觀看喪禮遊行。政府方面擔心喪事對貿易影響太大,要求降低哀悼的規格,主教一怒之下拒絕參加女王的葬禮,甚至拒派出席代表,也不給女王做彌撒。老天可能還是覺得不夠亂,這個時候,威廉的貼身侍衛被無政府主義者暗殺,倫敦警察廳接到訊息說,兇手的目標還包括出席葬禮的德國皇帝威廉本人與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氣氛更加緊張。

1901年2月1日,女王的棺槨由名為艾伯塔的快艇載著運回倫敦,快艇經過索倫特海峽時,11公里之外的戰艦和巡洋艦上計程車兵列隊鳴槍致哀。隨後佇列進港過夜,接著搭乘火車趕去倫敦。2月2日,出殯儀式,葬禮的佇列行進了兩個小時,女王的棺槨在炮架上被高高地抬起,八匹白馬拉著穿過擁擠又肅穆的街道。期間還是狀況不斷,不知道馬是否因為太冷忽然被驚到,差一點一蹶子將女王棺槨踢翻在地,皇家騎兵一時半會兒制服不了驚馬。

眼看局面失控,路易斯·巴滕伯格王子情急之下命令:先別管馬,把炮架穩住就好。士兵按他指示,才算有驚無險地把女王的棺槨送到了聖喬治大教堂。

圖為女王及其王夫

而教堂這邊,主教和牧師已經等了一個多小時,而由於安排失誤,大半個教堂都空著,工作人員急著把來客分散開來,好看起來體面一些。

從教堂出來,女王最後被安葬在緊鄰溫莎城堡的皇家摩索拉斯陵墓。棺槨入土時國王愛德華七世(King Edward VII)和當時年僅六歲的孫子——即後來的愛德華八世,還有威廉跪在旁邊,看著女王被葬在丈夫阿爾伯特王子身邊。

維多利亞在位的期間(1837年-1901年)是英國曆史上的“維多利亞時代”,她在位的幾十年正值自由資本主義由方興未艾到頂尖、進而過渡到帝國主義的轉變時期,經濟、文化空前繁榮,君主立憲制運轉日趨成熟,使維多利亞女王成了英國和平與繁榮的象徵。

同時,英國加大殖民擴張,在一定範圍內建立和佔領了很多殖民地,當時號稱“日不落帝國”。她在位期間,還發動了對清朝的第一次鴉片戰爭,透過南京條約割佔了香港,直到150多年後,1997年7月1日才由女王的曾曾曾孫查爾斯王子歸還新中國。

維多利亞女王臨終前的模樣

維多利亞女王的駕崩,讓人容易聯想到慈禧太后,慈禧薨於1908年,這位東方帝國的太后和維多利亞女王算是同時代的人。對比二人生前主政治國的理念,就會發現西方的女王順應時代潮流,弱化王權,在晚年樂於只做帝國的精神象徵,而慈禧一直都大權在握,獨斷專行。但是,兩人留下來的一個是將傾的封建專制王朝,一個是高歌猛進的資本主義強國。

葬禮現場

正如葬禮結束後,威斯敏斯特公報(Westminster Gazette)的報道中說的那樣:“女王駕崩,舉國悲傷,葬禮完畢,則全民繼續努力,大英帝國還是要全速前進,除此之外,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