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為何千年來的聖人只有兩個半,而不是3個,曾國藩只是半個聖人?

導語:

由凡入聖,超凡脫俗,是為聖人。著名編年體史書《左傳》對聖人,定下了三個判定標準。需有品德,需有功績,需有思想,三元素缺一不可。三元素兼備的人,可謂之為聖人。我國上下歷史五千年,曾經出現過不少哲理大家,他們也留下了許多流芳百世的著作,那麼到目前為止,中國歷史上到底有多少聖人?

梁啟超認為孔子,王陽明是聖人之一,曾國藩為之半個。但一千萬個讀者有一千萬個不同的觀點,後來有人把孟子,老子也新增進了聖人之列,同時還有諸葛亮,但認為諸葛亮僅是半個聖人。

這幾個聖人中,最沒有爭議的就是曾國藩了,他確實做出了不世出的功績。但聖人的標準,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品德。若曾做出有損品德的事情,功績再大,他也不能稱之為聖人。就像娛樂圈的明星一般,他們雖然平時熱心於公益,但許多明星就是用公益的光環來當做醜事的遮羞布。品德有虧,就不該評為聖人。

一、聖人之說

聖人是一個比較籠統的說法。我們不按照左傳的標準來判斷聖人,而是用普遍意義上的標準來判斷的話。那麼中國上下歷史五千年,聖人不下五指之數。比如其中為國家為人民殫精竭慮的杜甫,有詩聖之名,再是寫字入木三分的王羲之,更有書聖之名,還有那白馬斬顏良,襄樊擒于禁,殺龐德的關羽,有著武聖的稱號,更是有著武拜關公,文拜孔子的說法。

這些都是普遍意義上的聖人,真正的聖人按照左傳的三個判斷標準,梁啟超認為只有孔子,王陽明,曾國藩做到了。

聖人孔子對後世影響很深,尤其是他的儒家學說影響了後世千百年,幾乎已經是儒家文化一家獨大的現狀。孔子在55歲時因為魯國的朝政內鬥,因此開始了周遊列國的旅程,這也是他聖人生涯的開始。孔子推崇的“復興禮儀”和“誠信孝悌”,以及他的諸多語錄都被記錄下來編纂成了《論語》一書,它深刻影響了後世人的思想。孔子簡直是一個全能天才,能文能武人高馬大,而且在立言方面如此之深且廣,讓人佩服。

出生於明代的王陽明,雖然比孔子年輕兩千多歲,但他一生的德行可謂是聖人。王陽明把陸王新學,發揚光大,據說王陽明在五歲的時候還不能開口言人語,但他能夠記下家裡所有的書籍默寫出來。王陽明核心的理念就是知行合一,這個理論甚至到現在依舊是許多人的行事原則與個人信仰。王陽明的心學傳到海外的日本,甚至推動了明治維新,王陽明留下的著作頗多,例如《大學問》、《王陽明全集》等。

後世之人認為為蜀國的建立,興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也是一個聖人,這裡判斷標準是他對蜀國的發展做出了不一般的貢獻。而在梁啟超這裡,諸葛亮尚沒有被稱為聖人的資格,因為他沒有流傳下來一套獨立的思想體系,無論是《隆中對》亦或是出師表,都只是文采斐然,計謀高遠罷了。

梁啟超之所以認為老子不是聖人,是覺得他的形象太過仙風道骨,宛如仙人一般。而對於老子的存在,至今尚沒有確切的證據。同時老子的諸多理論也被儒家吸收發展。

二、曾國藩只是半個聖人?

曾國藩何許人也,他是近代著名的政治家,他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普羅大眾對他最熟悉的,便是他留下的《曾國藩家書》。其中諸多懇切富有哲思的語句,成為了普通人教育孩子的標準,更是一些人的人生座右銘。光從留下的著作來看待一個人的品德,就彷彿帶上了一面粉絲濾鏡看人,骯髒醜陋之處會被過濾。

如果是全面瞭解曾國藩為人的人,便會懂得真實的曾國藩究竟是什麼面目。曾國藩看似講道德講仁義,其實真實的曾國藩實在難以啟齒。相比於孔子,王陽明等人的功績,曾國藩留下的拙作對後世的影響微乎其微,而孔子之儒家學問,王陽明之心學文化,傳播甚廣。

在立功德的方面,曾國藩是完全比不上真正的聖人孔子。而且從另外一方面來說,曾國藩著書立說才多久,這還需要看時間長度上帶來的影響。只能說和孔子等聖人,不在一個比較的層次。曾國藩到底是不是聖人,時間長度還要更長些,看他留下的拙作影響大還是不大。

許多人認為曾國藩做出的貢獻是平定太平天國,為儒家文化留存做出了貢獻。曾國藩的家書聞名遐邇,書中的記錄能夠看出曾國藩是個能夠對兄弟兩肋插刀,孝順父母的人,是一個道德上的完人。

其實透過文人著作來判斷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實在太過片面武斷了。例如曾寫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海子,誰能知道後來他會選擇了臥軌自殺如此慘烈的方式離開這個世界。要判斷一個人是否德行有虧,應該從一個人的整個人生經歷的長度來看,從一個時間段來判斷,過於片面苛刻了。

總結

聖人,君子的境界,之所以備受推崇,就是因為他們德行方面白淨得如同一張白紙,純粹無暇。要做到聖人境界,最重要的便是慎獨,但又有多少人能夠忍耐慎獨的枯燥無趣呢?這也是故夫多小人少君子聖人的原因所在。

從廣義上來說,曾國藩是為聖人,不去看他做的出格事情,他留下的著作給人的印象確實是聖人無疑,在著書立說方面,留下著作豐富。但若是按照梁啟超三不朽標準判斷聖人,曾國藩確實只能夠稱得上是半個聖人,他終究是德行有虧。

這世界如果多聖人,那麼世間紛爭就會少上許多,和平也可能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