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軍援烏克蘭的背後“黑幕”,難怪各國趨之若鶩,原來有貓膩

在俄烏衝突爆發之後,烏克蘭收到各種援助,其中包括但不止於武器裝備、後勤物資、防禦裝備等等。在援助烏克蘭的諸多國家中,有財大氣粗的美國,也有本就不富裕的一些北約中小型國家。這些國家真的是在“為愛發電”,單純地幫助烏克蘭抵抗俄羅斯嗎?在近日歐盟的一則“宣告”,徹底將軍援烏克蘭背後的黑幕揭開,原來所有冠冕堂皇的“援助”,背後滿滿都是算計。

第一:據歐盟訊息稱:無法支付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國家的全部費用,報銷比例大概只有46%。簡單來說就是當前歐盟各國援助烏克蘭“一百塊”的武器裝備,歐盟就會返利“46塊”。可能很多人認為,這種操作並不算是黑幕。但是要知道一件事,武器裝備的定價是各國自己在“做主”,例如波蘭將自己的一批二手裝備,以全新的價格援助給烏克蘭,然後從歐盟獲取46%的回扣。這個過程中波蘭成功將“庫存”變成資金,同時還能獲得好名聲。

第二:按照正常的武器裝備出口價格來計算,這種報銷的方式存在漏洞。例如一輛坦克在被德國使用過幾年之後要報廢,如果正常報廢德國還要再掏一筆報廢費用,要是拿去援助烏克蘭,則能夠報銷46%,同時省下一筆報銷費用。當然想要從中賺錢,裝備的選擇也很重要。如果都是一些高階裝備,一些嶄新的裝備送去援助烏克蘭,那麼就相當於以54%的價格出售。但要是一些本身價格很高,如今面臨報廢或者退役的裝備,那麼就能狠狠地賺一筆。怪不得各國趨之若鶩,原來是有利可圖。

第三:歐盟當前公開“宣告”,一定程度上就是被薅羊毛薅的扛不住了。歐盟為什麼要自掏腰包,為各國報銷援助費用呢?一方面是刺激歐洲各國,讓其踴躍地加入援助隊伍。一方面則是為了削弱俄羅斯的整體實力,一定程度上烏克蘭不只是美國的炮灰,也是歐洲各國的“棋子”。歐洲選擇和美國合作已經不是什麼新聞,共同打擊俄羅斯有利於西方國家的發展。當然對於一些發展中國家來說,歐美的這種聯合也是一種威脅。

最後任何一件事都有“上限”,歐盟可能是認為當前對烏克蘭的投資,已經有點“入不敷出”,所以才公開報銷問題。目的就是讓一些歐洲國家不要薅羊毛薅得忘乎所以,當然也可能是歐盟感覺當前的消耗已經到大極限,擔心局勢擴張會波及歐洲,所以有意降低衝突強度。減少援助烏克蘭的力度,烏軍就沒有能力進攻,所以控制戰鬥強度並不難。

(文/小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