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以重現貞觀、開元盛世為己任,唐憲宗如何在動亂後實現中興?

經歷安史之亂後,大唐的皇帝們無時無刻不在害怕手握實權的封疆大吏們謀劃自己的江山,於是紛紛希望透過削藩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到了唐憲宗李純時,安史之亂已經過去四十三年,更換了肅、代、德、順四位皇帝,都有一定作為的他們為唐憲宗實現中興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然而誰又能想到,這場廣為傳唱的“中興”只是一抹泡影,立志恢復大唐盛世的唐憲宗為何在取得一定成就之後又前功盡棄了呢?

一、竦慕列聖,興兵伐亂

載初元年(690),武則天改唐為周,血洗李氏皇室。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爆發,一年後長安失守,李氏皇室成員再度飽嘗喪國喪家之痛。經歷了戰火洗禮與顛沛流離後,肅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適、順宗李誦都厭惡做大做強的藩鎮和傾軋攻訐的袞袞諸公,在擁有一定實力後便開始了撥亂反正。“讀列聖實錄,見貞觀、開元故事,竦慕不能釋卷”,在代代先皇的影響下,唐憲宗李純走上了同樣的道路,不過他心中有更大的志向:復興貞觀、開元之盛世。

元和元年(806),剛剛即位的唐憲宗就遇到了挑戰,西川節度使韋皋病逝,他的心腹劉闢趁機自立。唐憲宗原本的打算是安撫,提拔劉闢為節度副使,代行節度使事。頗有野心的劉闢自認為不能放過這個敲詐朝廷的最好機會,於是公然索取三川之地,並出兵攻打東川節度使李康。除了打敗了李康外,劉闢在對上朝廷的軍隊後一敗再敗,最後與其家族黨羽一起被押解到長安斬首。

二、以正刑典,委政於相

唐憲宗對於劉闢這種敢向中央挑事的節度使只有一個態度:“咸宜伏辜,以正刑典”,斬殺劉闢只不過是實現中興的第一步而已。同樣不老實的還有時任鎮海節度使的李錡,這個人的後臺比劉闢硬多了,既是宗室大臣,又手握榷酒漕運命脈,還在地方募集私兵。驕傲自大的李錡飄了,在意識到自己的飛揚跋扈可能遭到朝廷的打壓,於是他命自己的心腹大將襲殺五個州的刺史,打算自立。“錡,庸材,而所蓄乃亡命群盜,非有鬥志,討之必克”,正如宰相李吉甫所言,李錡兵敗如山倒,被唐憲宗親自審問並識破其陰謀後,以腰斬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唐憲宗能夠在即位之初旗開得勝,離不開杜黃裳、李吉甫等人力主削藩,在他們的改革下,節度使難以掌握藩鎮實權,唐憲宗因此來騰出手來搞經濟。元和三年(808),唐憲宗遂拜裴垍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由他主持朝政。在裴垍擔任宰相期間,大唐百業漸興,出現唐朝後期少有的清明時期,這位為唐憲宗中興事業鬚髮盡白的賢相僅執政兩年就去世了。此後唐憲宗又提拔了李絳、武元衡、裴度等人,他們盡心竭力圍繞在唐憲宗身邊,輔佐憲宗實現“元和中興”。

三、法裁藩鎮,結束割據

賢相們無愧其名,他們不僅幫助憲宗將政務處理得井井有條,還提拔了極言直諫的青年官員,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白居易、韓愈、元稹等。不過唐憲宗與宰相們能夠融洽相處的最大原因便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理想:削藩集權,重現中興。元和七年(812),魏博節度使田季安去世,其子田懷諫得立,然而田懷諫年僅十一歲,不能主軍,軍政皆決於家僮蔣士則等人。蔣士則處事不公,引起三軍憤怒,田弘正撥亂反正,並舉魏、博、貝、衛、澶、相六州土地歸順朝廷,田弘正本人被拜為魏博節度使、上柱國、沂國公,魏博三軍賞錢一百五十萬貫,六州百姓給復一年。

對於田弘正這樣忠於朝廷的節度使,唐憲宗並不吝嗇自己的仁慈,但對於淮西吳元濟這樣的不法分子,唐憲宗只有一個態度:打!元和九年(814),淮西節度使吳少陽病逝,其子吳元濟秘不發喪,自領軍務,並勾結河北諸鎮。許是久不興刀兵,面對朝廷的以禮相待,反而讓年輕氣盛的吳元濟認為是怯懦之舉,發兵造反。不過這一場大戰對唐憲宗來說並不順利,發兵萬人,歷經數年,未克,只有裴度一再主戰,並親赴前線為憲宗分憂,唐鄧節度使李愬雷霆出擊,雪夜襲蔡州,生擒吳元濟,平定淮西。至此,大唐的局面已經變成了藩鎮弱而中央強,於是橫海節度使程權、盧龍節度使劉總、成德軍節度使王承宗、宣武節度使韓弘等先後歸順,“藩鎮跋扈河南北三十餘州”成為過去。

不過隨著皇帝權力的加劇,大臣、後宮、宦官這些勢力也得以膨脹,為了限制宰相對自己的約束,唐憲宗不得不任用只忠於自己的宦官;為了延續自以為是的中興,唐憲宗試圖尋找長生不死之藥;為了不讓頗有手段的郭子儀孫女郭氏干政,唐憲宗明確提出不立後,並積極培育非郭氏親生的長子李寧,卻不料這位繼承人僅做了兩年的太子就一病而死。一生都在打擊藩鎮的唐憲宗在年老時竟如此無力,“及其晚節,信用非人,不終其業,而身罹不測之禍”,“元和中興”也隨之唐憲宗的逝世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