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健力寶”的輝煌和隕落

健力寶當年的輝煌和隕落,李經緯是創立者也是經歷者

一轉眼,李經緯離世已經10年了。

至於其當年一手打造起來的健力寶,

也早已變成塑膠瓶外觀,趴在各超市的冷櫃裡,

成為無人問津的十八流飲品。

遙想當年,“東方魔水、民族第一飲料品牌、15年雄踞中國”,

外界恨不能把所有的譽美之詞,

都加在健力寶和李經緯的身上。

可惜後來,在企業改制的大風潮中,

李經緯先是和地方政府交惡而退出,

其後就是戴上了一頂貪腐的帽子,步褚時健後塵,

成了少有的“晚節不保”之人。

而隨著李經緯的離去,

他一手創立的健力寶,輝煌也不復存在。

如果回頭去看健力寶從建立到一路走來,

裡面蘊含著的,何嘗不是李經緯自己的人生。

1939年,李經緯出生在廣東三水白坭鎮。

正值日本侵華之際,父親在戰亂中離世,

李經緯出生後,母親一人難以將其撫養。

不過,從他的名字裡不難看出,

父母也希望這個孩子,長大後能做出一番經天緯地之舉。

可現實是殘酷的。

幼年的李經緯,是在廣州東山區的孤兒院裡長大的。

10歲之前,李經緯給人擦過皮鞋,在戲園子裡伺候過有錢人。

再後來,漸漸長大的李經緯,正趕上整個國家棄舊換新。

年輕的李經緯,因為喜歡體育,加上足球踢得非常好,

他便在六十年代,被提拔成為了三水縣體委副主任。

34歲,李經緯的人生迎來了另一次轉折。

他從體委調任三水當地的白酒廠出任廠長。

既是一個科級幹部,但更多是一個酒廠的管理者。

接下來的10餘年,李經緯都是在酒廠度過的。

為了推銷廠裡的米酒,他經常親自揹著酒,

從佛山再到廣州,幾乎是挨門挨戶的詢問。

1983年,此時的李經緯已人到中年。

有一次,他從三水去廣州辦事。

天氣炎熱,他隨手從街邊攤買了一罐可口可樂。

那是李經緯平生第一次喝到可口可樂。

入口的獨特感,讓李經緯對手中的易拉罐多看了幾眼。

就在彼時彼刻,他的腦海裡做飲料的念頭一閃而過。

10餘年經營企業的經歷,已經讓李經緯變成了雷厲風行之人。

接下來,他開始特意留意飲料領域的相關資訊訊息。

1984年,屬於李經緯的機會終於來了。

當時,廣東省體育科研所的研究人員,

正在研究一款能讓運動員迅速恢復體力的飲料。

得知這個訊息,李經緯如獲至寶。

運動員能夠喝,若推向市場,普羅大眾自然也能喝。

說幹就幹,李經緯立刻找到研究所開始張羅此事。

關於這款飲料的配方,現在有多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當時研究所還正在研製中,

李經緯找來,主動提出了合作。

還有一種說法是,飲料的配方早已研究出來了。

只是上面沒有重視,因此相關的資料成果,

堆放在研究所的資料庫裡無人問津。

李經緯找到研究所,大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就這樣,他擁有了該配方。

然而在當時,李經緯管理的三水酒廠,年盈利也只有幾萬塊。

要做一款新的飲料產品,錢、生產線、廠房、銷售渠道,統統是一片空白。

沒錢,就從銀行貸款。

1984年,飲料廠建立。

當時正值洛杉磯奧運會舉辦之際,

李經緯心想,何不借體育這股東風呢。

他透過廣東體委聯絡上了國家體委。

而後順利讓自家的產品,成為中國代表團的指定飲料。

也是在這期間,飲料的外觀與名稱,也被緊急設計了出來。

而賽事馬上就要開始,自家廠裡的生產線還不完備,

如何將產品生產出來呢?

李經緯後來找到了百事可樂,讓他們代工緊急生產了一批。

就這樣,趕在奧運會開賽之前,李經緯的健力寶一切準備就緒。

李經緯又花了25萬元,贊助了12支國家隊。

接下來的情況就眾所周知了。

隨著中國運動員不斷在賽場上奪金,

健力寶也隨之聲名遠播。

媒體用了“東方魔水”來形容這款剛剛問世的飲料。

毫不客氣的說,健力寶從創立到大火,

當年的奧運會,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這也充分顯示了李經緯審時度勢的經營能力。

產品大火了,銷量也就順理成章。

奧運會結束當年,健力寶的銷售額就超過了300萬元。

此後僅用了兩年時間,

健力寶的銷售量就從百萬元衝到了億元。

這樣的速度,簡直比火箭還要快。

彼時,健力寶行銷全國,北方的一些地方官員,卻有些酸溜溜的。

什麼健力寶,不就是珠江水嘛。

不管是什麼,能把一款縣級企業的產品賣到全國,

足以說明了李經緯的能力。

也正因為這一點,從八十年代後期開始,

李經緯逐漸完成了對健力寶的控制。

無論是此前經營酒廠,還是創立健力寶,

李經緯只是一個管理者,而不是企業擁有者。

健力寶本質上來說,是三水當地的公有資產。

不過,正所謂財大氣粗。

在將近20年的巔峰期內,健力寶先後為三水當地,貢獻利稅28億,

一度佔到當地財政總收入的45%。

所以,在企業的決策上,三水地方政府幾乎從不過問。

而在企業的運營管理中,李經緯則開啟了瘋狂的砸錢模式。

因為產品最初是靠著體育走紅的,

此後的李經緯,專門成立公關團隊,專做體育營銷。

他經常給各類體育賽事免費送飲料。

同時,又經常贊助各路體育記者出國去採訪,每人的花銷動輒都是萬元起步。

這在平均工資還是兩位數的八十年代,絕對是大手筆。

企業營銷是沒錯,但是對李經緯背後的三水地方政府來說,

他們總覺得這錢花的太牙疼了。

因為,早期廣告營銷上的投入,一部分都是靠著借貸來支撐著。

即便如此,在三水當地,李經緯仍舊是財神爺般的存在。

企業有什麼要求,當地政府也會盡力向健力寶傾斜。

然而,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一旦高興過頭,就容易讓危機慢慢滋生。

社會學家傅高義認為,健力寶當初的成功是偶然性的。

企業接下來該做的,是應該在管理、組織和效率方面,不斷去強化成功。

但是,有些勝利過頭的李經緯,卻在九十年代初,開啟了盲目的擴張模式。

1994年,李經緯在紐約的帝國大廈,專門買下了一層辦公樓。

他試圖進入美國飲料市場,但連同其他專案,

最後大都以失敗告終。

而這背後最關鍵的一點是,經過一番折騰後,

手裡的現金不充裕了。

李經緯後來的出事點,是企業的改制和上市。

但外界很少有人知道,九十年代初,健力寶原本是有機會輕鬆上市的。

那是1993年,作為廣東第一批上市企業,健力寶自然榜上有名。

當地政府希望企業上市,不過企業的決策權在李經緯手裡。

在彼時的一次內部會議上,李經緯表示,企業財務制度不嚴,甚至有很多白條。

而上市後,監管是非常嚴厲的。

雖然這是外界認為的,李經緯拒絕上市的理由。

但也有人猜測,因為當時的健力寶還有充足的現金流,

李經緯並不指望透過上市來圈錢。

再有就如李經緯自己所說的那樣,上市後監管厲害。

這從另外一個角度可以看出,李經緯已經不太習慣監督和約束了。

就這樣,李經緯錯過了最佳的上市時機。

四年後,健力寶的銷量開始以每年七八萬噸的速度下滑。

此時的李經緯,也試圖在產品創新上尋求突破。

接連推出了天浪、樂臣等幾個新的品牌。

然而,一切都為時過晚,新品牌剛推出就遭遇了滑鐵盧。

不過,企業的危機不是突然出現的,何況還是健力寶這樣一個知名的大企業。

就在這一年,李經緯還專門花了八個億,在廣州建立了新的健力寶總部。

對健力寶來說,這次建樓,幾乎把賬面上的現金都花光了。

而對三水地方政府來說,給你找便宜的大樓你不要,

這是成心跟上級對著幹啊。

再有就是,此前李經緯幾次失敗的投資,也都沒有向上級彙報過,

所以這一切摻雜在一起,導致上級開始對李經緯有些不滿了。

內外交困下,李經緯想到了上市。

1998年,李經緯決定在香港H股上市。

為此,他專門在廣州的利苑酒家,宴請了香港的百富勤和另外一家財務公司的高層。

一切準備就緒,從廣東省到證監會,都先後批准了。

可忙碌了八個月後,上市計劃卻擱淺了。

而擱淺的原因是,企業內的幾個副手激烈反對。

他們沒有香港居留身份,所以公司上市買不到股票。

言外之意,企業上市對他們無利可圖,何必賣命張羅。

眼看上市失敗,接下來的情況就變得漸漸失控了。

2000年,關於健力寶的改制,期間先後拿出了兩套方案。

第一個方案是,李經緯和企業其他高層持股80%。

第二個方案是,管理層持股60%,剩下的股份給員工。

這兩個方案,第一個政府不同意,第二個公司幾個高層不願意。

據說,為了此次改制,李經緯曾籌集了四個億的資金。

而內部透露出來的訊息是,企業和政府之間的分歧,是股價。

此時的李經緯已臨近退休,

他很清楚,這個問題如果不馬上解決,

真要是直接退休了,什麼控制權和股權,將統統不復存在。

而此時,健力寶的內部,原先隱形的危機也漸漸露頭。

在此之前,由於資金充裕,健力寶甚至建立有內部銀行。

所有職工的錢可以存入企業內部的銀行,不但可以無限度隨時取現,

而且存錢的利息,也比一般的銀行要高。

於是在高速發展時期,員工都把工資存在自家企業。

其戶頭裡,常年保持著一億元左右的現金餘額。

然而到了2002年8月7日,

員工取現時突然發現有了金額限制,每人每天最多取現2000塊。

一時間,恐慌情緒開始在員工中間蔓延。

取現的員工,擠滿了結算部的整個大堂。

部門主管給出的解釋是,取現的櫃員機壞了。

但是恐慌的員工不聽解釋,最終結算部拿出一些匯票,才算平息了風波。

即便如此,從那一天開始,從企業中層到基層職工,

都知道健力寶要出事了。

因為發生了這麼重大的事,企業的高層,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給一個合理的解釋。

風波發生三個月後,在完全沒有知會李經緯的情況下,

三水當地政府已經啟動了股權轉讓計劃。

在一次工作餐上,李經緯脫口就罵娘:

媽的,市裡要賣股,也不提前告訴我,只是讓我去一起吃飯。

李經緯不滿,三水市政府對於此前四個億,分三年付款的方案也不滿。

當地政府認為,這個方案風險大,就是拿著健力寶的資金,來買健力寶。

2001年後半年,三水當地政府,挑中了新加坡第一食品公司這個買家。

11月,一切談妥,健力寶出讓45%的股權,作價3。8億元賣出,

新加坡公司,先期支付了60萬美元的定金。

可到了臨門一腳,新加坡第一食品公司卻放棄收購了。

此時健力寶的賬面上,負債高達16億,直接把新加坡的買家給嚇跑了。

而李經緯對於此次股權買賣,一直是持反對態度的。

跑了更好,民族品牌怎麼能賣給外國呢。

接下來的情況人盡皆知,健力寶在2002年初被賣給了密藏大師張海。

此後,李經緯則因腦溢血住院。

再接下來,因為被舉報貪腐,李經緯被正式立案調查。

該案一直到2011年,才正式作出判決。

因貪汙罪,李經緯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

他的幾名部下先後也遭到查辦。

不過,自從2002年生病後,李經緯幾乎一直是在醫院度過的。

而健力寶被賣掉後,又是幾次易主。

對於李經緯的晚景淒涼,外界普遍拿他和褚時健做對比。

因為,這兩個人都是在快退休的時候,

在國有企業改制的背景下出事的。

但是,李經緯所不同的情況是,

貪汙以及轉移資產,一直是一筆糊塗賬。

甚至於到現在人們都沒搞清楚,他轉移資產,

是在股權變革前,還是在變革後。

除此之外,外界對於健力寶股權變更時淨資產的評估,也持懷疑態度。

假如健力寶18年裡,上繳利稅28個億,

那麼淨資產4。5億元就嚴重失真,企業的淨資產至少有40個億。

也有原健力寶的高層認為,企業的真實資產在9個億左右。

如此一來,當初以4億元左右的基礎作出的變賣,

其餘的資產又去哪裡了?

這一切,在李經緯活著的時候,都沒有搞清楚。

2013年,隨著李經緯的去世,

當年與之相關的很多問題,也一併被帶走了。

外界普遍對李經緯的評價是,

國企改制大背景下的深度參與者,

併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當然,見證了自己一手創立品牌的輝煌,

李經緯的一生縱有遺憾,也值了。

文|711

圖片來源網路,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