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墮胎、車禍、三角戀”過時了,新的青春故事不狗血、不空洞

記者 劉雨涵

大概在20年前,饒雪漫、郭敬明、辛夷塢等作家扯起了青春疼痛文學的大旗,打造出當時的“BE美學”。從2013年開始,一大批根據青春疼痛文學改編的影視作品誕生,小成本、高關注、有人氣,令其勢如破竹。但是,短短兩三年的光景,這類作品就耗盡了生命力,被質疑狂飆狗血、無病呻吟,青春題材也逐漸往甜寵向、爽文風過渡。近幾年,仍有幾部青春疼痛文學風格的影視作品受到肯定,它們或能直擊社會現實問題,或可迴歸平實青春故事。那些無處安放的荷爾蒙、毫無由來的破碎感、欲說還休的迷茫期,都在新的敘事中消散掉。

青春疼痛文學作品的過氣,比預想中來得更快。2016年,同樣是根據辛夷塢小說改編的《致青春2》上映,出品方以4億元票房保底對賭,但最終總票房僅拿到3。36億元;《夏有喬木雅望天堂》上映時,票房僅有1。56億元。

2017年,改編自饒雪漫同名作品、由陳飛宇和歐陽娜娜主演的電影《秘果》上映,票房不到800萬元,豆瓣評分僅4。8分,慘烈折戟;郭敬明的大IP之作《夏至未至》劇版播出,毫無水花。2018年,明曉溪的代表作《泡沫之夏》再度翻拍,沒有了當年的聲勢;不過最涼的還是電視劇《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這部作品賣出了11。8億元的天價版權費,總投資據說高達1。2億元,播出之後卻變成小透明,還被痛批,兄妹變戀人,痴纏三角戀,集齊“車禍、失憶、癌症”的虐戀三件套,彷彿倒退回18年前的《藍色生死戀》時期。

去年9月,饒雪漫的代表作《沙漏》傳出影視立項的訊息,這本書是很多人看過的第一本青春疼痛文學作品,但其改編訊息也未能引起太多關注。今年情人節檔期上映的電影《十年一品溫如言》,豆瓣評分低至2。8分,被吐槽為“無病呻吟的樣板間愛情”,空洞又無聊,劇情令人“智熄”。

青春疼痛文學作品氣數耗盡,根結在於其羸弱的藝術生命力難以支撐自身繼續前行。這類作品要麼是狂飆狗血、脫離現實,網友總結為“墮胎、車禍、三角戀,失憶、誤會、難相見”;要麼是傷春悲秋、消極抑鬱,處處是“45度角仰望天空”的明媚憂傷,充滿著“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牽強附會。青春期讀者可能會欣賞這種華而不實、虛無縹緲的風格,可長大後再回看,只覺矯情到讓人腳趾摳地。曾經熱愛青春“BE美學”的年輕人,現在只想靠甜寵和爽文來得到慰藉了。而且這種充斥著虛假感的表演性疼痛,也被觀眾反思質疑像是“幼兒園小朋友過家家”“青春劇裡,除了學習,什麼都有。而我們的青春,除了學習,什麼都沒有”。還有觀眾在《左耳》的評論中向蘇有朋喊話:“導演你能做完一套‘五三’(一種教輔的簡稱)冷靜冷靜再拍電影嗎?”

不過,近些年來也有被叫好的青春疼痛文學作品,只不過是轉換了表達主題。比如2016年上映的電影《七月與安生》,從女性友誼的角度來展現青春之痛;《狗十三》從原生家庭出發,關注青少年的心理變化;《過春天》以兩個少女的冒險故事,講述殘酷青春物語;《悲傷逆流成河》與《少年的你》,痛訴校園暴力現象;還有根據八月長安作品改編的“振華三部曲”《最好的我們》《你好,舊時光》《暗戀·橘生淮南》,它們有著青春期的些許傷感和迷茫,但是都在平實的敘事中,平衡了同學情誼、學習拼搏、家庭關係等。這樣的青春故事,也有遺憾、有疼痛、有殘酷,但是不狗血、不造作、不空洞,值得被繼續書寫下去。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