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新知|南美,中國元素成為華人與當地人的社交紐帶

作為小鎮裡生長的孩子,我總是對外面的一切都充滿新奇。記得大學剛畢業那會兒,總夢想著去異域眼見那些只能在書本里聽到的人和事。10年過去,我也有了揹包旅行、當志願者和留學的經歷,體會不同人文魅力的同時,我也開始關注自己的民族文化裡幾千年沉澱下來的東西,尤其是最近在南美,更是讓我感受到了文化傳統的魅力和力量。

兩種文明相“碰撞”

當地服裝展以絲綢之路為主題

南美有著影響極為深遠的印加文明,它被視為印第安三大古老文明之一。在我印象裡,絕大部分南美人對亞洲文化的瞭解其實不多,但不久前偶然知道的一個展覽改變了我的印象。

4個月前,我因為烏拉圭實習簽證的辦理等原因,來到厄瓜多中轉。多年前,我正好在成都結識了一位厄瓜多朋友,她的爸爸在首都基多一所職業大學工作,正在辦學生時裝設計展,我有幸被邀請了。令我驚訝的是,展覽竟然和中國的絲綢之路有關。

展覽的主題,正是南美文明與中國絲綢之路文明的碰撞與融合。它在創作和視覺呈現上主要借鑑了中國的絲綢文明。開展前兩天我從媒體中看到這個資訊,這條悠久經典的中國文化路線能被這些年輕的時尚界學者關注並作為創作靈感,讓我既欣喜又驚訝。

主辦方很重視這個活動,還特意邀請中國使館人員,活動中我又驚喜地得知其中一位嘉賓竟然走了整段絲綢之路。近70歲的他,在30年前參加了一個國際文化體驗考察團隊,來自不同國家的26位學者,歷時3個月,從中國出發,途經中亞五國、阿富汗、伊朗等一直到達了義大利。後來,他出了一本書,專門記錄這一路的見聞與感受。我們聊到莫高窟時,他還特意翻開書裡相應的頁面給我看照片和描述……這感覺很奇妙。

南美人的中國功夫夢

當地甚至還有功夫培訓機構

說起文化交流,我發現一個有趣的老外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在好些不同的地方,當我向人介紹自己來自中國時,對方一臉驚喜地問:“啊哈!Jacky Chan(成龍)!”我曾有過一個墨西哥室友,她還真在武當山學過幾個月的功夫。

在旅行途中,我機緣巧合地結識了一位懂真功夫的厄瓜多爾當地人。最讓我驚訝的是,他是北京一所體育大學的在讀留學生,他的留學專業就是中國功夫。在遇到他之前,我甚至不知道國內大學有開設功夫這個專業學科,倒讓我覺得自己孤陋寡聞了。

這位朋友從小就對東方感興趣,看了成龍、李小龍、功夫熊貓等一系列功夫電影后,就成了功夫迷,因此選擇了去北京留學。事實上在基多,有好幾個功夫培訓機構,好像詠春拳尤其受歡迎。

我問他“對中國功夫是怎麼理解的”,他先開玩笑說“耍酷”,又一本正經繼續:“往淺了說,是對自己身體的瞭解與控制;但能稱為功夫大師的人,有更深的功夫哲學,那可能得達到種不一樣的心境,這個太難了,具體也還在探索中呢。”

由吃飯演變而來的“CHIFA”

在南美生根並受到歡迎

學了這麼長時間西語,到了南美才知道CHIFA這個詞,它是中國美食在南美紮根的一個證明。它是19世紀末在秘魯因中國美食而被創造並在南美廣泛流行起來的詞,就是從“吃飯”粵語發音而來。如今很多中餐廳會直接在店面掛出這幾個字母,厄瓜多首都基多街頭的CHIFA特別多,進了店常常是滿堂的當地人,反倒是我這個“老外”顯得有點扎眼,可見其受歡迎程度。看著一桌桌圍坐在一起吃飯的人,偶爾會讓我懷念和家人朋友吃家常菜的感覺……

上週末正好聖誕,我被一位當地小姐姐邀請去和她家人一起吃晚飯,竟意外有種順便一起過了春節的感覺。從桌布餐布到餐盤很巧合地滿滿中國紅不說,當天也聚集了一大家子人,像我們過春節一樣熱鬧。正好我還帶了京劇臉譜的瓷盤擺件當禮物,用餐前就順道給他們介紹了中國戲曲,他們教我南美舞蹈,好不歡樂。像我們中國除夕夜一樣,他們也有守夜的習俗,零點時互相祝福。

在基多有一家小有名氣的茶館,裡面除了各類中國茶,也賣一些特色小擺件和零食。人多的時候,偶爾會有一箇中國人表演吹簫,伴隨著簫聲讓人恍惚,清醒過來覺得很奇妙又美好……雖然跨越山河、雖然穿越時空,重又顯現魅力的中國文化元素,不僅讓海外同胞倍感親切,也成為我們和當地人社交的紐帶,我想這就是文化交流與融合的力量吧。

文/汪芝(現居厄瓜多)

編輯/韓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