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用手機把女朋友拍好看,X90 Pro+ 如何拍出「封神」的人像照片

作者:少數派sspai

經過廠商在影像系統上的多年耕耘,我們能夠隨身攜帶的手機逐漸擠掉了一英寸底卡片機的生存空間。智慧手機感測器尺寸越來越大、演算法越來越先進、鏡片結構也越來越複雜,手機攝影也已經脫離了幾年前那種僅僅是「能拍」的階段,向真正能為攝影師提供創作平臺、併成為一種難以替代的攝影工具進化。

但即便如此,如果需要使用手機進行嚴肅的人像拍攝,特別是遇到需要有景深效果的人像拍攝(下面的人像拍攝都指這一種)時我還是會猶豫,因為使用手機和相機拍攝人像的差別依然明顯——人像攝影並不只是把人像和背景區分了事。真正帶有虛化的人像攝影模式,需要對人像邊緣進行細緻到頭髮絲和衣服皺褶的識別,根據距離資訊對背景進行自然的虛化過渡,膚色表達在不同環境下要統一自然,明皙紅潤。

當下手機能夠勝任這樣的拍攝需求嗎?今天我想分享的,便是 vivo X90 Pro+ 在人像拍攝這件事情上的新體驗。

我與 vivo

十年前 vivo X 系列帶著對影像的探索誕生,隨後 vivo 一步一個腳印,透過微雲臺、自研晶片、人像定焦鏡頭的加入讓手機攝影體驗不斷拔高。我則是在去年入手的 vivo X70 Pro,使用一年也用它拍出了很多自己感覺滿意的照片。

優點上,即便是今天的 X70 Pro,HDR 和夜景效果也十分驚豔,主攝和 2X 鏡頭成像可靠,素質優異;人像模式的可玩性也很高。這次有幸拿到 vivo X90 Pro+,我對 vivo 十年影像耕耘的這份答卷自然也有很多問題想要得到解答,尤其是它在人像拍攝上的體驗:這一代新旗艦能否解決我遇到過的問題?vivo X90 Pro+ 能勝任嚴肅的人像拍攝嗎?

用好每一個鏡頭,拍好每一張人像

在進行人像拍攝時,我大部分場景都開啟「人像」模式進行拍照,並基本上使用了 vivo 相機內建的影像「風格」。拍攝完成後沒有再進行色彩處理。

既然是人像拍攝,我主要關注以下幾點:

畫面色彩表現如何

:包括環境和人像膚色還原,白平衡的準確性等。

畫質表現如何

:包括畫面銳度等。

人像模式的易用性如何

:包括風格效果包實用性,人像邊緣的演算法識別,以及整體操作體驗等。

主攝方面首先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硬體素質。vivo X90 Pro+ 採用了 IMX989 一英寸大底,1G+7P 鏡頭 f/1。75 光圈,和大多數友商的頂級影像旗艦在紙面引數上都能掰掰手腕,也讓人不得不感慨手機影像系統發展的日新月異,才幾年時間,手機的相機感測器尺寸已經和某些行動式相機的感測器尺寸一致了。

不過我們也明白在手機攝影這件事情上,演算法與感測器同樣重要的道理。大家都在一英寸感測器這條賽道上了,真正能拉開優勢的變成了演算法調校而非單純的感測器尺寸。

在基本拍攝體驗方面,我們還是能從 vivo X90 Pro+ 這顆鏡頭上輕鬆感受到 vivo 在手機影像上的多年演算法沉澱的:成像紮實銳利、細節豐富,色彩還原忠實,虛化過渡十分自然,從畫面中心到邊緣畫質都有著細膩的表現;在夜景、弱光環境下,和其他鏡頭相比有著明顯更從容的畫質表現。相比我之前所使用的 X70 Pro 在演算法合成速度上的進步也十分明顯,識別到夜景場景後,基本等待一至兩秒就可以完成拍攝。

往下細說,vivo X90 Pro+ 的 2X 定焦鏡頭(等效全畫幅 50mm)則是我使用最多的鏡頭。

50mm 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焦距,不寬不窄,於我而言卻像有魔力一般。這個焦距帶來攝影師和被攝者之間合適的距離,既有分寸感又顯得親近,環境和人物容易實現和諧的畫面佔比。因此我本來也是一個 50mm 鏡頭的狂熱愛好者,使用相機時最常用的就是 50mm f/1。4 鏡頭。

vivo X90 Pro+ 的 2X 鏡頭採用首發 IMX758 感測器,達到 1/2。51 英寸行業最大底和 f/1。6 行業最大光圈,在弱光時也能有細膩的表現。

vivo X90 Pro+ 採用的是 6400 萬畫素 OV64B 感測器、等效 90mm 的中長焦鏡頭,在畫質和對焦方面帶來了喜人的提升,在室內拍攝條件下施展起來相當從容。

另外,作為一個喜歡夜拍的人,vivo X90 Pro+ 的 90mm 鏡頭成像也明顯更加紮實了,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能將焦點牢牢鎖在人物身上。比如下圖拍攝時正處於夜間室內,需要進行演算法多幀融合,畫面細節保留得十分到位,髮絲和睫毛清晰可見、面板紋理保留得當,膚色還原也讓我十分滿意。

我也順便對比了一下 vivo X90 Pro+ 長焦鏡頭的表現力。從下圖室內花束照片可以看到,vivo X90 Pro+ 不僅把花瓣顏色拉回來,還能還原花朵的多彩,即便是旁邊檯燈燈柱的金屬光澤,也能得到有效的保留。

複雜場景,輕鬆應對

當然,我們在日常使用手機進行拍攝的過程中,很多時候其實都是不具備影棚拍攝條件、或是沒有條件挑選合適拍攝場景的。在不同拍攝場景中、處理好複雜光線條件下的人像拍攝能力,對大多數人而言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所以接下來我們再仔細分析一下不同場景下的人像拍攝體驗,vivo X90 Pro+ 給我留了深刻印象的主要是以下幾點。

膚色的真實還原

。我喜歡在室內和夜晚下進行人像拍攝,這次也著重測試了這種拍攝場景。弱光人像的色彩調校是很有挑戰性的,隨著亮度逐漸降低,如果不進行補光,膚色很容易會顯得暗淡而不透亮,如果在室外拍攝,還容易參雜進其他顏色的光線,使畫面顏色不統一。

這裡發揮作用的是微米級煥膚素顏技術,每一次快門的背後,都有 vivo 這些年數以百萬級的機器學習和演算法訓練作為支撐。即便在弱光環境下使用 vivo X90 Pro+ 進行人像拍攝,我也能得到膚色自然、五官立體的出片。

下圖我在陰雨天的路邊店鋪前拍攝。在這樣的天氣下,膚色很容易變成難看的土黃色,以往使用手機乃至相機時難免需要後期,而在 vivo X90 Pro+ 的人像模式下,膚色則能直接還原出現場那種溫暖的明黃和紅潤,和當時想要表達的聖誕氛圍不謀而合。

下圖則是在一家咖啡店室內拍攝。當時因為尚未正式營業,店內只有幾盞燈作為照明。得益於 vivo 的「人像氛圍融合」 技術,演算法這裡應該也是對人像和環境的白平衡進行了調整,人臉膚色在紅潤透亮的同時也抹上溫暖的氛圍,不會因為盲目提亮導致膚色過冷而顯得出戲。這種白平衡也精準地表現出當時店內溫暖氣氛。

當然,弱光環境下除了自然討喜的膚色,可靠的對焦精度也很重要

。在 2PD 全畫素雙核對焦和 「人像理解技術」 分割槽識別技術加持下,哪怕在只有來往車燈打亮的路邊,甚至是無額外光源的江邊,人像和背景——即便是此前演算法處理常常「翻車」的散落髮絲——vivo X90 Pro+ 也能輕鬆識別。

好玩又普適的「風格」包

vivo X90 Pro+ 另一個讓我覺得覺得驚喜的是它的蔡司鏡頭包,裡面包含有蔡司歷史上著名鏡頭光學結構產生的光斑效果以及若干氛圍效果:Biotar 代表強烈的旋焦效果,Planar 則會有柔和圓潤的光圈,同時還搭配有「復古膠片」「法式印象」「閃光人像」等氛圍效果。

我使用下來感覺比較驚豔的是「藍調」效果。這個效果會在畫面邊緣加上類似中畫幅底片的邊框,畫面透過壓低綠色、黃色、藍色的飽和度和明度,提升紅色亮度和飽和度,提亮中間色,提高畫面對比度的同時降低色溫,畫面自然但是討喜。

這些風格包也改變了我對以往機內自帶濾鏡「往往風格化過強而不適合直接使用」的看法,「藍調」不僅能夠讓畫面顏色擁有一種「高階感」,無論是室內還是室外,白天還是黑夜,也能夠讓我們的畫面色調統一,且有一種淡淡的「膠片味」。另外和以往色彩濃重的「復古膠片」風格不同,如果說「復古膠片」更像是使用富士 SP3000 掃描的效果,「藍調」更像是用哈蘇 X5 掃描器掃描出來的效果:顏色淡雅但不單薄,真實還原但不沉悶。

下圖中,模特的膚色在夜晚也顯得透亮,天空也不再是毫無細節的黑色,而變成一種深邃的藍色。

Cinematic 是我比較喜歡用的另一個「風格」。它本質上是把畫面比例裁成寬幅比例的形式,同時把背景的模糊樣式變成電影變形寬熒幕鏡頭被拉伸後出現的拉扯感。使用這個「風格」以後,整體的畫面確實會變得很有電影感。但是我認為電影鏡頭的靈魂還是在於「拉絲」的眩光,如果能夠識別出車燈等光源然後加上這種光效,相信會增色不少。

總結

使用 vivo X90 Pro+ 的一週,這臺新旗艦給我帶來了很多讓人印象深刻的新體驗。

僅從人像拍攝角度來說,vivo X90 Pro+ 對人像邊緣的精準識別、光斑虛化效果的柔和表現、膚色還原的真實自然……和我之前使用的手機相比,vivo 在其人像拍攝方面的傳統優勢方面有了持續進步,也彌補了一些此前個人感覺比較遺憾的地方。

我認為手機攝影的最大優勢在於「無感」。它幫助人們把複雜的引數和技術轉化成簡單的幾個按鈕,讓人簡單一按就能夠創作出自己相對滿意的作品。從這點來說,vivo 又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

不管你喜歡人像創作還是傾向於在沒有多少心理壓力和侵入性的情況下帶上手機出門掃街,vivo X90 Pro+ 應該都是目前人像拍攝這件事情上的最佳選擇。

特別鳴謝:我的女朋友露西對這篇文章的莫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