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這名上海男生因寫作業“手抖”觸發靈感獲國際金獎

他是科創專業戶,在各大賽事中拿獎無數,他擅長數學和計算機,設計程式為同學解答方程,他說自己不是“社牛”,但一談到他的作品,他能和你滔滔不絕地講下去。他就是來自閔行區萬科雙語學校九年級的張榮一。在日前舉辦的面向全世界各學段學生的科技創新競賽——高階創新比賽(AIGC)中,他的創新成果從來自中國、新加坡、韓國、俄羅斯等10餘個國家的130個專案中脫穎而出獲得金獎。

談及本次的獲獎作品,張榮一直言靈感源於一次寫作業過程中的“手抖”。在發現“手抖”的現象後,平時就很熱衷於各項發明的他,立刻開始構思是否能夠製作一個機械結構對手部進行輔助,從而避免“手抖”的發生。之後在學校的物理課上,正好上到力學相關的內容,在課上他靈感乍現,想到用連桿結構來製作自己的“防抖神器”。一次次實驗之後,他的第一款作品誕生了,但很快張榮一意識到連桿結構作為手部的輔助裝置,雖然效果不錯但在舒適度上欠佳。此時,生物課上正好介紹了人體的手部結構,為張榮一的作品改進開啟了新思路。他不斷地查閱各類資料,利用課餘時間把物理老師王金莉老師、生物老師Mr。J、化學老師杜鐵牛老師請教了個遍,再不斷地試驗,最終制作出了彈力繩結構的裝置,一舉奪得了AIGC金獎。

提到計算機,張榮一就更有話說了,在八年級的時候他就曾透過設計計算機程式來幫助同學。當時班上很多同學都飽受一元二次方程的“折磨”,而在班上數理成績優異的張榮一自然成為了同學們的請教物件。張榮一擔心自己的口述沒辦法將原理剖析清楚,轉頭就運用自己擅長的計算機設計程式來為同學們解惑答疑。

他設計的第一版程式,資料輸入直接得出答案,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他就立馬設計了可以讓同學們清楚看到解題過程的第二版程式。

在張榮一探索發明的歷程中,父母時常鼓勵他要多發散思維,不要一味依賴網上資料,要自己多嘗試,得出成果。在AIGC參賽過程中,張榮一就差點因為輕信網上資料“翻車”,他甚至表示倘若真的聽信了這個資料,恐怕就與這次的金獎失之交臂了。

萬科雙語學校“均衡發展、全人培養”的教育理念在張榮一身上有了完美的詮釋。每一個孩子都能在萬科雙語找到自己的“生命方式”,成為最好的自己。

新民晚報記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