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李紈年輕守節,真的心如槁木死灰?看這4個細節就懂了

#李紈是榮國府的大奶奶。可是由於賈珠早逝,她這個大奶奶當得相當沉默,風頭可全給二奶奶王熙鳳給佔了。

如賈璉的隨從興兒所說“我們家的規矩又大,寡婦奶奶們不管事,只宜清淨守節”,本來應該是李紈的內當家之權給了王熙鳳。她除了輔導賈蘭讀書,就是帶領眾姐妹做針線,此外大概就是與王熙鳳一起在待客之時佈讓了。

印象中她最活躍的,恐怕就是和姐妹們一起組織詩社活動了,好像恢復了二十多歲人的青春風貌;而她最風光的則是異日兒子賈蘭出人頭地,她作為母親享受到了鳳冠霞帔的待遇。

這樣一個女子,總體上是平淡的,似乎並沒有什麼好多說的;只不過,也有那麼幾個細節值得關注一下。

李紈青春守寡,賈府長輩都是很尊重她的,像賈母就“見李紈賢惠,又年輕守節,令人敬服”。

但是這畢竟是以孤獨終生為代價的,沒有人會知道她曾在多少個夜裡獨自流淚。那麼李紈為什麼會在青春年華選擇守寡呢?

這首先與她的成長經歷有密切關係。《紅樓夢》第四回是這樣介紹李紈的:

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為國子監祭酒,族中男女無有不誦詩讀書者。至李守中繼承以來,便說“女子無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時,便不十分令其讀書,只不過將些 《女四書》《列女傳》《賢媛集》等三四種書,使她認得幾個字,記得前朝這幾個賢女便罷了,卻只以紡績井臼為要,因取名為李紈,字宮裁。

李玟出身於名宦之家,世代都是讀書人,李紈父親李守忠還當過國子監祭酒,也就是國家最高教育主管部門負責人。但是李守中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比較嚴重,奉行“女子無才便是德”,你看他給李紈讀的都是些教導女子“三從四德”的書。

還有他給女兒取的名字,“紈”的意思是精美的布料,一種細緻而有光澤的白綢絹,常常稱為“紈素”;而“宮裁”的“裁”,是指女紅剪裁活動。

只讀這種書和只做裁剪女紅長大的李紈,丈夫早逝,她也就認為為他守節是天經地義了:

因此這李紈雖青春喪偶,且居處於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見無聞,惟知侍親養子,外則陪侍小姑等針黹誦讀而已。

當然,也很可能有其他因素。當時非今日,女子要改嫁,談何容易?況且還有一個孩子,哪怕是現今,也並不見得容易。同時,如果她要改嫁,賈府不可能讓她把孩子帶走,那麼捨不得孩子,也可能是一個重要的考慮。

不過最主要的,應該還是她自小的教育所致。

然而我們還得問,李紈的心難道就真的如槁木死灰嗎?

其實透過很多細節,我們還是可以感受到李紈其實也處於一種沉默與內心熱情相沖突的境況的。本文僅談四處。

比如宮花。

第八回送宮花一節,周瑞家的在給姐妹們送宮花,給“三春”送過後,經過李紈的窗下,李紈正“在炕上歪著睡覺”。我們可以想象,李紈是已經聽到了外邊人們在說送宮花的事,但是她選擇假寐,不聞不問。

宮花是給姐妹們的,包括王熙鳳也有,但李紈就沒有。因為她是寡婦,不能佩戴宮花這樣的妝飾品。但是按規矩是不能,並不意味著她不想。

聯絡到周瑞家的送宮花到王熙鳳家裡時,正好趕上賈璉戲鳳,就更加讓我們感受到了李紈的寂寞。

再看結詩社。

李紈自己並不會寫詩,她也直接說了自己不會寫,但是她很樂意組織,並且願意讓姐妹們把詩社辦到她的稻香村去。

因為她儘管沉默,卻也希望有一種熱鬧來讓自己的生活能夠活躍一點,不那麼終日孤寂。

還有居處景象。

第十七回,賈政他們遊賞剛剛落成的大觀園,來到了稻香村(當時還未命名),看到了這樣一幅景象:

轉過山懷中,隱隱露出一帶黃泥築就矮牆,牆頭皆用稻莖掩護。有幾百株杏花,如噴火蒸霞一般。

黃泥矮牆和稻莖顏色素淨,加上了幾百株開得像噴火蒸霞一樣的杏花,這裡邊就充分顯示了平淡中的熱情。儘管這個時候,還沒有元妃省親之事,李紈自然也還沒有住到這裡,但分明已經在提醒我們。

再看“鑰匙”。

第三十九回,史湘雲主辦螃蟹宴,眾姐妹在一起吃喝玩樂,期間李紈抱著平兒,摸到了她身上的鑰匙,問這硬的是什麼,平兒回答說是鑰匙,然後李紈說:

“什麼鑰匙?要緊梯己東西怕人偷了去,卻帶在身上。我成日家和人說笑,有個唐僧取經,就有個白馬來馱他;劉智遠打天下,就有個瓜精來送盔甲;有個鳳丫頭,就有個你。你就是你奶奶的一把總鑰匙,還要這鑰匙作什麼。”

這一方面是在開鳳姐和平兒的玩笑,另外一方面其實也體現了一種隱隱的失落。因為事實上,如果賈珠還在,這鑰匙基本上應該是她交給自己的親信保管的。

再看討厭妙玉。

第五十回蘆雪廣聯詩那一次,寶玉做不出詩來,李紈就行使社長職責,想了一個主意處罰他:

“也沒有社社擔待你的。又說韻險了,又整誤了,又不會聯句了。今日必得罰你。我才看見櫳翠庵的紅梅花有趣,我要折一枝來插瓶,可厭妙玉為人,我不理她,如今罰你去取一枝來。”

這裡面“可厭妙玉為人”一語似乎有點出人意料。

一則是有違興兒所言“我們家這位寡婦奶奶,她的渾名叫作’大菩薩’,第一善德人”形象,另一方面也讓人對妙玉有什麼令她討厭感到奇怪。

李紈和妙玉應該不太會有交集。李紈沒事不會去櫳翠庵,妙玉也並不參加詩社活動。她們之間恐怕連基本交流的機會都不太有。

明確寫到的倒是也有一次,李紈和鳳姐、寶玉及眾姐妹隨著賈母陪劉姥姥遊賞大觀園,到過櫳翠庵吃茶。

不過當時她們互相估計一句話也沒說。因為妙玉給她們煮了茶,服侍老太太吃後,就單獨叫上寶釵和黛玉去喝“體己茶”了。

也就是說妙玉並沒有得罪李紈呀,為什麼會令她討厭呢?

其實問題很可能就出在這裡。因為妙玉當時給老太太她們敬了茶後就單獨走了,在禮數上面,表現得並不是很周到殷勤。但是老太太不會責怪她。因為她是帶髮修行的人,是“檻外人”,不必把世俗禮節放在重要位置。

而相反的是,我們前面提到了,李紈在榮國府所做的,卻絕大部分正是世俗禮節所要求做的事情。

應該說李紈和妙玉是有相似之處的。她們一樣是孤獨的,都在踐行一個“守”字:

李紈守節,妙玉守潔(戒)

但是李紈守節,必須時刻提醒自己按世俗的規矩辦事,沒有大奶奶的權威卻必須有大奶奶的姿態,做大家眼裡的“大菩薩”、善德人。妙玉的守潔卻似乎可以隨心所欲,完全不看別人的臉色。

所以李紈的心裡,很可能是覺得這個跟自己一樣孤獨的人,卻有自己所不能擁有的自由,而感到“嫉妒性的討厭”。

可是其實李紈並沒有真正理解妙玉。她卻不知道,妙玉心裡其實有著如她一般的衝突的痛苦。如果她懂,也許就不討厭了呢!

據以上數證可知,李紈雖然是“竹籬茅舍自甘心”,“問事不知,說事不管”,但畢竟青春年少,卻也並非真的心如槁木死灰,內心裡還是有著包括情慾、權力、自由等各方面的嚮往的。不知妥否,或者還有哪些細節可為佐證,歡迎朋友們留言討論!

當代著名作家王蒙先生說:《紅樓夢》是一部百科全書,而且不僅是封建社會的。幾乎是,你的一切經歷經驗喜怒哀樂都能從《紅樓夢》裡找到參照,找到解釋,找到依託,也找到心心相印的共振。

這麼有價值的書,怎麼可以不讀呢?並且從任何時候讀起都不會遲!如果朋友你還沒有讀過,趕快點選下面連結購買吧!

文學名著:脂硯齋批評本·紅樓夢(套裝上下冊 精品珍藏版)

京東

月銷量500

好評率99%

無理由退換

京東配送

官方店

¥

78

購買

更多《紅樓夢》裡有趣的人和事兒,歡迎關注本人專欄:

(網圖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