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資本市場年終盤點丨GDR熱度持續高漲,全球化佈局成主因!首批瑞士GDR卻表現平平,如何破局?

編者按:

2022年收官在即。回顧這一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A股市場推動完善多元融資支援機制,加大了對實體經濟的金融支援力度,為中國經濟V形復甦做出了貢獻。這一年,A股IPO融資規模創出歷史新高,存量上市公司突破5000家,實施註冊制的科創板、創業板成為年內IPO融資的主力軍,中國企業赴歐洲發行GDR破冰。值此年終收官之際,證券時報推出年終盤點系列,著眼於資本市場的全新變化,堅定資本市場參與者信心。

進入12月,又有多家上市公司申請發行全球存託憑證(GDR)。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已經有超過30家上市公司宣佈籌劃發行GDR,其中多家企業已經透過證監會核准,即將在瑞士或者倫敦發行GDR。

不過,在中國企業選擇GDR熱度高漲的同時,首批在瑞士上市的GDR也面臨成交量低迷等問題。

首批瑞士GDR表現平平

今年2月,證監會發布《境內外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存託憑證業務監管規定》,將互聯互通存託憑證業務範圍拓展至瑞士、德國。隨後,瑞交所逐漸成為上市公司發行GDR的首選之地。

7月28日,科達製造、杉杉股份、格林美、國軒高科發行的GDR在瑞交所正式上市交易,這也是中瑞證券市場互聯互通存託憑證業務開通後首批發行GDR上市的中資企業。但受累於A股表現欠佳,首批瑞士上市的GDR表現平平。記者統計後發現,截至12月27日,4家公司發行的GDR均較發行價有所下跌,下跌幅度在10%-25%之間。

此外,根據規定,上市公司發行的GDR存在120天的兌回限制期,即7月28日至11月24日為限制期。11月24日以後,首批瑞士GDR合格投資者除透過國際訂單市場買賣外,也可透過跨境轉換機構將GDR與A股股票進行跨境轉換,包括將A股股票轉換為GDR(簡稱“生成”),以及將GDR轉換為A股股票(簡稱“兌回”)。

記者統計發現,目前已經有3家公司公告,GDR投資者選擇大量兌回A股股票。

以國軒高科為例,公司於12月19日釋出公告稱,GDR存續數量所對應的公司A股股票數量不足中國證監會核准的公司實際發行GDR所對應的A股基礎股票數量的50%。公告還強調,公司GDR數量可能因GDR兌回進一步減少,同時GDR兌回將導致存託人作為名義持有人持有的公司A股股票數量根據GDR登出指令相應減少並進入境內市場流通交易。

科達製造和格林美也分別於12月1日和12月7日釋出了類似公告。

對於為何GDR投資者選擇兌回A股,三家公司並未在公告中進行解釋。有觀點認為,兩地之間的差價可能是兌回的主要原因。11月24日兌回限制期結束後,三家公司A股價格均高於GDR對應的基礎證券價格,但兩者差價並不大。考慮到匯率成本、兌換成本、資金成本、流動性情況等因素,差價不足以讓GDR投資者進行持續兌回。一位投資GDR的投資者告訴記者,瑞士市場的流動性是兌回的主要原因,GDR在瑞士的成交量並不活躍,兌回是進行短期交易的最好選擇。

GDR未來何去何從?

從2018年以“滬倫通”為通道,在倫敦發行GDR的首批4家中國企業,到2022年第二批中國企業選擇瑞士和倫敦發行GDR,中國企業發行GDR經歷了不少變化。

2018年,華泰證券、中國太保、長江電力、國投電力4 家企業選擇倫敦發行GDR。4家企業全部為國資控股,行業覆蓋證券、保險、電力三類,且全部在發行前三年錄得正收益。

而2022年首批赴瑞交所發行GDR的4家中資企業均為民企,行業均為新能源相關產業鏈,相關財務與利潤率指標均表現良好。

華寶證券分析師衛以諾認為,從國資控股到民營企業這一變化,一方面與瑞交所對於中資企業發行GDR的規定相比倫敦交易所更為寬鬆有關,另一方面顯示出我國在近年來對外進行資本開放改革獲得了一定的成果,並打出了擁有中國特色的企業發展招牌,強化了外資對於我國企業的信任程度,願意參投、控投中資企業在海外地區發行的GDR。

而對於年末這一波GDR熱潮,大多數上市公司集中在先進製造業。多家公司在相關公告中大多表示,選擇發行GDR,募集資金並非主要考量,提升品牌國際影響力,深化公司全球化佈局是更主要影響因素。

牧原股份是少有的選擇發行GDR的生豬企業。該公司在迴應投資者調研時表示,此次發行GDR,是希望透過股權融資手段最佳化資本結構,實施更穩健的財務政策,滿足公司長期發展資金需求;此外,國內生豬週期波動將長期存在,透過發行GDR可有效拓寬資金儲備渠道,應對未來可能的行業波動。發行GDR還能最佳化股東結構,引入更多國際化、長期投資者,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衛以諾認為,對於中資上市企業來說,無論是選擇出海發行 GDR 還是赴海外進行IPO或二次IPO,都可以幫助企業獲取海外資金支援,強化自身在海外地區發展,增強企業在海外地區的知名度。在瑞交所成功發行GDR的4家公司均已或多或少在歐洲地區進行了佈局,或者在做準備將自身生產稟賦優勢與產品打入歐洲市場。

而從我國“東西通”金融市場發展戰略規劃來看,衛以諾認為,已經在瑞交所成功發行的中資企業,為國內企業出海歐洲提供了示範樣本,同時也作為先行先試的試點專案,加深了歐洲地區企業對於我國金融市場的整體認知,有助於提升我國金融市場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增強市場資本多元化程度,對於防範區域性金融風險,促進東西方金融市場交流有很大增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