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整理2022 奔赴2023| 2022,與泰山的心靈“邂逅”

文 | 李玉偉

第一次去泰山純屬偶然。

甲戌年,當時的幾位朋友突然“心血來潮”,租車去旅遊。其他幾位都是兩口子帶孩子“舉家”出遊,唯有我是“多半個”——夫人暈車太厲害沒有同去,我帶著四歲的兒子一起前往。依稀記得那是一年夏季,大雨如注中來到泰山腳下已是入夜時分。由於是旅遊旺季,各賓館爆滿。一家家問過去,直到夜裡近十一點才在東嶽大廟附賓館近找到僅剩的“一間”房屋——不僅是一樓,房內只兩個單人床,還泡在三四公分深的水裡,進屋要換拖鞋蹚水。家鄉有句俗語“半夜下飯館有嘛算嘛”,無奈,大家只能“將就”,議定婦女兒童擠著住房間睡床,男人們在舊麵包車上過夜。

兒子堅持要和我在一起,於是就在車後排座上半倚半躺“對付”。車窗外不停地雷雨電閃鬧個不停,車內不能開空調,車窗還得關著,搞得滿身是汗。我側身拿一張舊報紙給兒子和自己不停地扇著“微不足道”的風,似睡非睡了半夜。好在第二天放晴了,車徑直開到了中天門,接下來就是等索道。那時索道貌似剛剛建成,遊客人山人海,很難買上索道票。直等到臨近中午,在附近餐廳吃了一頓飯之後,餐廳老闆幫襯著才買到票。

上山後,南天門、碧霞祠、玉皇頂一圈轉下來,兒子表現優秀,大部分時間都是和我牽手而行,很少的地方抱一抱。但由於時間緊湊,對泰山並沒有留下太深的印象,只記得在玉皇頂標註海拔石碑邊留影,和在另一座山頂遠眺,輕雲薄霧中黃河如巨龍般嬌嬈流淌。因為上山晚的緣故,自然沒有見到日出,只有午後陽光恣肆,而下山之際已經彩霞滿天了。算算那次至今,時光荏苒,轉瞬已經過去二十多年。

期間戊戌年的五一小長假,第二次又至泰山。

乘火車來到泰安,揹包拎杖,打的直奔紅門。紅門是徒步登山的起點,自是人頭攢動揮袖如雲,只能隨著人群慢慢行走。正值初春時節,路邊玉蘭含苞枝頭待放,殿院梅盞散綴杈椏繁開。隨之,不勝枚數的一眾“歷史文物場景”依次“鋪開”,幾乎“羈絆”了本來就走不快的雙腳——紅門前關帝廟古槐漢柏露井,盤山始一天門紅宮牌坊詞林;蜿蜒徑萬仙樓輝綠玢岩碑朗,曲折途鬥母宮摩崖三官廟群;經石峪柏洞水簾路跡,壺天閣唐槐牆樹蔭新;中天門斬劍飛泉天逸,五大夫迎客對松步雲;萬丈碑峭壁摩天布空翠,十八盤龍門崎路累煞人……

一路上借“拍照之機”不停喘息稍歇,待雙腿如灌鉛般蹣跚登上南天門時,已經過去了七個半小時——路上聞聽當地人講從紅門到南天門一般只要兩個半小時,不禁有些“汗顏”。在天街左側山上,找到提前預定的賓館入住稍事休息。剛喝了幾口水,就聽外邊人聲嘈雜,夾雜著泰山落日很美、趕緊去看之類的話語,頓時心動,遂不顧疲累拎起相機,復返南天門。

南天門內有一處略顯寬闊的“廣場”,幾所古建參差,數株老柏孑立,左山為西天門,右邊瀕臨深澗。憑欄遠望,雲霧間山巒重重疊疊蜿蜒起伏,此際斜陽已經不見了蹤影,只留下一天薄暮,半縷春風。漸漸地,晚霞噴現,層染萬山,松豐葉蕤,枝兀虯然。而漫天彩霞忽化尺許寬的“藍色彩環”,揮灑天際,彷彿為天地“畫出”一條界限分明的分界線,引起一片驚呼。於是相機手機攝像機咔咔齊上,獨影合影伉儷影翩翩留蹤。

拍畢遂散步天街,“一不留神”竟走到了泰山極巔玉皇頂,發展“藍環”緊緊跟隨圓繞宇寰——此刻看得更清楚了,且不僅僅是“畫”在南天門西天門方向,而是“山頂皆環也”——如同土星的星雲帶纏繞,“簇擁”著泰山極巔360度“略無闕處”地圓轉,只不過這時的“藍環”時而染粉、時而透紅,宛若七彩雲帶而已,遂開啟手機錄影功能沿玉皇廟外徑環拍一週,除廟一角有飛簷遮擋外,逐一收入“屏”中。不得不由衷佩服大自然“魔法師”的傑作——僅此一景就頓覺不虛泰山此行了,但自然“即得隴還望蜀”——期待著明晨如能再拍到日出,就更加“功德圓滿”了。

於是第二天寅時即懵懂起床,穿上租借的棉大衣,拄著拐去拍著名的泰山日出。甫出門就呆住了——漫天大霧,山川迷濛,對面樓影影綽綽,眼前路模模糊糊,上下臺階得先用拐試探,崎嶇山路要靠凝目辨別——這,這,這,還能拍得到日出麼?慢慢“捱到”最佳拍攝點日觀峰,劍一般直指北方的“最佳觀日點”拱北石邊已是重重疊疊“人滿為患”,幾乎“插腳不下”。無奈,只得利用身高“優勢”,靠後找了一個石塊稍高處墊腳站立。

時間慢慢推移,聽得身邊有一“經驗豐富”候拍者勸慰估計是欲離開者,“別急,一會兒太陽就出來了”。然而一個多小時過去了,依然沒有見到太陽的“倩影”,反而是“霧重霜欲濃”,遠看濛濛霧,近觀霧濛濛。遂擠出後來疊加“堆積”的“人潮”,沿縫隙繞到了巨石堆壘的“瞻魯臺”,此即是《詩經》雲“泰山岩巖,魯邦所詹(瞻)”之處,一說是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處,可此刻雲霧茫茫間,景物皆不見,“大天上”都“瞻”不清楚,“小天下”只能靠想象了。

出圓“角門”後,霧中迷路,並沒有著急——因為急也沒用,遂一邊近拍松針點玉露,一邊“遠”照霧籠山石。間“巧遇”徒步“登山路線圖”,於是高高興興“按圖索路”,過仙人橋、越碧天泉、返賓館“美美地”補了一下回籠覺。待醒來後已是上午十點多了,出門望去,太陽“懶懶”當空,依然是雲煙朦朧,揉了揉痠痛的雙腿,“毅然”決定乘索道下山。

此後經年,忽記起日出沒有拍成,遂又興登山之意。

時間來到了壬寅年的2022年,幸遇國慶假期,節日期間,與泉城濟南諸位師友數年未見很是想念,提前邀約小聚。按約定時間,為實現復登泰山觀日出之願“毅然”提前一天駕車前往。僅三個多小時的時間,下午即到達泰安另一個登山起始點天外村,又遇天降甘霖——雨時大時小且烏雲不散有連綿之勢。在停車場辦理存車手續,遇一位清癯老者,他好心告知我現在泰山頂上也在下雨,連下已三天——你去了明天也不會見到日出,勸我不如就近休息一晚,這裡的賓館環境不錯價格便宜,並輔之以“食誘”——可以順便品嚐泰安特色小吃赤鱗魚、豆腐面、煎餅、火燒之類美食。

我笑著謝過,言拍不到日出,拍一拍雨中泰山也很好啊,隨即出發。這回“參考”上次登山獲得的腰痠腿疼“經驗”,根本就沒有考慮徒步上山的可能性,而是毫不猶豫地選乘擺渡車前往中天門,再轉乘索道“登陸”南天門。一路無書,還是提前預定了上次住的賓館。晚上在附近轉了一圈,竟收穫了“意外之喜”:在賓館院裡“小微”平臺就可以俯瞰到古城泰安的萬家燈火,那一片片彷彿“浸入”了璀璨霓虹的“海洋”,映襯出周邊山巒若隱若現的“倩影”。而此刻,好像“昨日重現”——城市上方與天際交匯處,出現了一條藍帶橢圓雲環,與上一次見到的相仿,只是略加寬厚,橫亙在蒼茫的天間。

在城市之光的“掃射”下,不斷變換著魔幻般的彩色,一剎那,我不禁呆住了,怔怔看著這一切,彷彿時間在這一刻凝固了——沒有了思維,沒有了喧囂,沒有了一切,天地萬物瞬間靜止。直到耳邊傳來了一聲驚呼“呀,下雪了!”才從靜止中“醒悟”過來,霎時回到現實。迅即用手機留下了這奇蹟般的影跡,只可惜被山峰和建築擋住了兩側,沒有拍到整個藍環。第二天依然凌晨即起,洗漱“整裝”,穿上早已備好的棉服,考慮到昨夜下雪的緣故,又在外面套上了全身雨披。

出賓館拾級上山,石階內側已有雪跡“條堆”。待來到玉皇頂門畔,石欄前已經站滿了一眾攝影愛好者,以致“插腳不下”,便移步下階,在人隙處跨過石擋,踩著嶙峋亂石,拐彎抹角走到一個向下傾斜稍緩的慢坡“平臺”。周圍“長槍短炮”林立,處處“戒備森嚴”,均“瞄向”東方的天際。四顧找到一處靠巖壁的位置站穩,慢慢抬頭觀看,只見藍黑色的雲層密佈天空,漸漸有一道霞光閃現,像一把懸橫東海上空茫茫雲霧間的彩色“利劍”,欲劈開晨幕。“劍光”映照在佈滿氤氳之氣的山巒峰巔,左側直通到雲海深處,右側則被日觀峰擋住。

忽聽身邊傳來一片驚喜的呼聲,趕緊收回目光,只見一個“乒乓球”大小的淡黃色太陽已經突破厚厚的雲冉冉升起,其周邊的雲被染成了一片彤紅,上方雲層變薄變淡,“劍刃”被染的通透白亮,而劍的輪廓被鑲上了一層黃色“金邊”,其下蒼莽雲天“化為”無邊無際的“海浪”,原本霧影潼潼的山全不見了蹤跡,只留下一派波濤洶湧託著萬物之靈緩緩上升。

又過了一會兒,通天徹地的雲濤不見了,化身若有若無的藍紅“煙霧”,忽然太陽“踴身一跳”,光線遽然強烈,耀眼的光芒普照著河川大地泰山之巔。景物瞬間清晰起來,拱北石昂起千萬年不朽的身軀恭迎太陽“光臨人間”,人群中爆發出陣陣歡呼聲,迎接新的一天到來。我的相機手機自然也沒有閒著,輪番上陣反覆拍攝,過足了拍“日出”的癮。想起原來拍日出的經歷,不禁感慨萬分——在黃山、在梅里雪山、在珠峰大本營、在九華山、在五臺山等地,由於或雲霧重、或雨雪襲、或時不諧,雖“勞心費力”起早摸黑,卻均沒有過成功的先例,此刻成功拍到“泰山日出”,夙願得償,自是暗自慶幸欣喜有加。人生在世,總是免不了意外之喜的“邂逅”——暗忖不排除是大自然“故意”為之,讓我在來泰山累計三次才能拍到日出。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但到訪號稱“人間第一山”三次,每一次感覺都不盡相同——泰山即是大自然的造化,又是歷史演變的見證,更加之文化的浸淫,使得泰山不僅僅是一座擁有偉岸“身軀”、縱橫天下“石敢當”的巍峨高山,更是一位“巨人”,一座豐碑,巍然佇立在東之巔方、世界之林,成為人們“仰止”“景仰”的“聖地”。

不期而遇,是一種人生的“邂逅”。期之而遇,則是一種心靈的“邂逅”——我對泰山的“邂逅”如是。當晚,在泉城與賈主席、李主席、林秘書長等諸師友小聚,聊起登山經歷,皆讚我這次能拍到日出很幸運。李主席笑言曾多次登泰山都沒有見到過日出,“羨慕”之餘說今後還要擇日去觀。老友相見,談文學論藝術聊創作話出版,言笑晏晏,其樂融融——也算作是一次朋友間期之而遇的“邂逅”吧。

時光荏苒,轉瞬來到了2023年。我將緊接著開啟“詩與遠方”的征程,繼續追逐與“大好河山”的邂逅之旅。

(作者簡介:李玉偉,河北滄州人,正高階經濟師,中國金融作協會員、理事,河北省作協會員。)

壹點號山東金融文學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