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真正聰明的人,多半活得“很糊塗”

01

《菜根譚》裡說:“事有急之不白者寬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

世事無常,你越想搞清楚,就越是一頭霧水,不如放下,保持冷靜。

人生藏巧於拙,聰明一半,糊塗一半,掐準了尺度,掌握了平衡,萬事無憂。

活得糊塗,才是最大的清醒,也是一種灑脫的境界。

02

是非面前:一半計較,一半糊塗。

古人說:“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

學會置身事外,才能真正看清事情的來龍去脈,辨別是非恩怨。

做人,要有“跳出圈子看圈子”的能耐,否則很容易感情用事,陷入到圈子內部的麻煩之中去。

在《康熙王朝》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康熙在晚年的時候,牙齒脫落。

有一天,他和幾個妃子、皇后在水邊釣魚。一個鱉上鉤了,他使勁往上提,但是鱉卻跑了。

皇后說:“大概是老鱉,沒有了門牙,魚鉤掛不住。”

一句無心的話,讓大家想起這樣的場景:沒有門牙的鱉,沒有門牙的康熙,很類似。

一個好事的妃子,挑撥離間:“看看,罵你了吧。”

康熙生氣了,但是沒有處理皇后,而是貶了好事的妃子。

因為,無心之話,不為過;有心之話,含沙射影。

人都有脾氣,都有自己對事情、社會的認知,但是應該壓住脾氣,看清事實,不要傷害天真無邪的人,不要計較真心批評你的人。對一切善意,都應該包容,糊塗一些。

計較誰?放過誰?應該用智慧,而不是意氣用事,感情用事。

03

家庭醜事:家內明白,家外糊塗。

家醜不可外揚。這樣的道理,誰都明白,但是很多人做不到,因為“醜事”最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鳴,越要掩藏,越傳播得快。

有些家庭醜事,你不說,身邊的人都看著,還喜歡在背後指指點點。還有一些家醜,其實是“自找”的,就是平時管不住嘴,說了醜話,而引起的。

《愛情保衛戰》的一期節目裡,四十多歲的河北人劉先生,和妻子朱女士站在了舞臺上,傾訴多年的煩惱。

他們結婚二十多年,先後養育了三個女兒。

劉先生因為家裡沒有兒子的事情,煩惱不休,認為左鄰右舍都瞧不起自己。他還認為,妻子不孝順。因而,他賺的錢,只給父母,不給妻子。

朱女士想盡辦法賺錢,供養三個女兒。吃盡了苦頭,內心很難受。她說,公公婆婆嫌棄“孫女”,連抱一抱都覺得多餘。因此,兒媳和婆婆有了隔閡。

夫妻本是同林鳥,因為“兒子”鬧翻天。這樣的事情,在當今社會,是不可理解的。如果傳出去,也多半是一個笑話。

常常問一問自己:“你走了,我該怎麼過?”

一家人,就像石榴籽一樣,抱在一起,才算完整。如果有家人離開了,肯定是令人痛心的事情。可是,當我們把家庭醜聞放大的時候,感情就有了裂痕,就有了離開的徵兆。

聰明的人,有了煩惱,在家裡會說開,到了外人面前,就閉口不談。

在處理家醜的時候,糊塗一些,假以時日,就風平浪靜了,大家還是在一起,和和美美過日子。

04

人生功過:心裡清醒,言談糊塗。

有人說:“有為才有位,有位才有為。”

一個人的功勞,不是因為他有特別的能耐,他擁有的位置,起碼出了一半以上的力量。失去了位置的人,想要做任何事情,也是迴天無力的樣子。

聰明的人,對於功勞,不會誇誇其談;對於過時,能夠反思,但不會因此一蹶不振。

清代官員任蘭生,二十一歲的時候,就是九品官,三十歲晉升道員,不久加布政使銜。人生的發展,可謂是順風順水。

就在他四十七歲的時候,遭到了彈劾,被罷免官職。

處在人生的低谷期,他沒有到處找人訴苦,也沒有把自己太當一回事,而是修建了“退思園”,堅持自我反思——責人不如責己。兩年後,復出。

一個人最難得的是,看清自己。因此,任何時候,保持低調、謙卑,不要眼睛看天,忘乎所以。

內心是通透的,把功過都看淡了,人生就能蟄伏、退隱,不為往事憂。

05

人際關係:大利爭執,小利糊塗。

有一種處事方式,叫“舍小抓大”。

比方說,兩個人合作做生意,賺了很多錢。在分配利益的時候,萬元以上就算清楚,幾百元的事情,就一筆帶過。

吃虧是福。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吃點小虧,算不得什麼,反而會留下好的印象。

人際關係,無法避免利益的交換,如果你什麼都要爭,一分錢都不放過,估計會沒有朋友。就算是禮尚往來,也不可能是絕對平衡的;請客吃飯,也有不同的開銷。

常常對自己說“算了吧”,內心會很平和。社會是一個大舞臺,但是屬於個人的空間,往往是逼仄的。若是你使勁爭取,可能會沒有立足之地。

糊塗一些,讓人一步,道路就寬敞了。

06

《道德經》裡說:“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聰明是一個人的天賦,如果你恃才傲物,仗勢欺人,災禍就會來臨。你讓別人不好過,就會激發憤怒、仇恨等情緒,最後誰都不好過。

糊塗是為人處事的“潤滑劑”,讓所有的人,都覺得溫潤,而你又能遊刃有餘。

人生如戲,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

也就是說,使出了三分聰明,就要搭配七分糊塗。

人啊,遇事裝糊塗,事事圓通。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