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1957年,蘇聯“紅色月亮”轟動世界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65年前,蘇聯發射“斯普特尼克”號人造衛星,人類太空時代揭開序幕。

需要火箭

1955年,莫斯科郊區博爾舍沃市4號科研所(NII-4)、負責彈道導彈計算的保密軍事研究所的一個大房間裡坐滿了“幻想家”,這是一些科學家的綽號,他們的任務是考慮太空飛行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此前人類從未飛上過太空,當時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第10年。“幻想家”們不時地大聲爭論:不能把人送上太空,返回地球時他會被燒燬;失重狀態下會“膨脹”或被撕裂成碎片;宇宙輻射會殺死他,等等。有時,在爭吵聲中,其他部門的人會從辦公室裡出來,用手指指腦袋,然後悄悄關上門,把這些科幻愛好者關在門外。但僅過了兩年,“幻想家”們就成了創造人類最雄心勃勃專案的人:他們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了太空。

考慮將人造物體發射到地球軌道之前,需要設計一種運載它的工具——火箭。設計科學家切爾托克(Boris Chertok)說:“創造第一顆人造衛星的歷史就是創造火箭的歷史。蘇聯和美國的火箭技術起源於德國。”二戰後,蘇聯發明家獲得德國技術作為戰利品,尤其是V-2導彈,其射程達320公里,完成了世界上首次亞軌道太空飛行。蘇聯科學家仔細研究了這一戰利品,並在其基礎上製造了一系列蘇聯導彈。蘇聯太空計劃負責人科羅廖夫的名字被嚴格保密,在他領導下,1954年出現了射程達9500公里的R-7導彈。格奧爾吉·烏斯賓斯基院士是那個嘈雜房間的“幻想家”之一。他回憶說:“1957年,R-7彈道導彈從秋拉-塔姆發射場(後更名為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並擊中堪察加半島發射場的目標時,所有人知道我們有了能將衛星送入軌道的運載工具。說實話,此前我不相信火箭的所有32個發動機能同時啟動並正常執行。”

“D”物體

於是,人們對“幻想家”小組的態度發生了變化。他們被指示製造第一顆人造衛星,名為“D”物體,其質量應為1000公斤至1400公斤,攜帶200公斤至300公斤研究裝置。衛星方案之一甚至包括一個裝有“生物載重”的容器,即一隻實驗狗。換句話說,這不是一顆微型衛星,而是個龐然大物,計劃1957年至1958年用R-7將其送入軌道。但科學家很快發現,這一工作量浩繁的專案不可能在規定期限內完成。此外,蘇聯還獲悉美國也在開展類似工作,並計劃在相同時間發射“非載人最小軌道地球衛星”。科羅廖夫決定放棄“重量級”衛星,轉而發射一顆只有兩個無線電信標的輕型衛星。

這顆衛星看起來像個密封鋁球,有4根天線,直徑58釐米,重量只有83。6公斤,內部有兩個無線電發射機。此外,發射機頻率便於業餘無線電愛好者監聽衛星。他們中的許多人記得“斯普特尼克”飛過時發出特有的“嗶嗶嗶”聲。衛星設計以極快的速度進行。烏斯賓斯基說:“人們連續多天不離開工作場所,就睡在科羅廖夫設計局的摺疊床上!當然,第一顆衛星結構和‘內芯’非常簡單,它安了個感測器,研究無線電波如何穿過大氣層。那時人們還不知道這個。”從1957年8月成功測試R-7到衛星發射僅用了2個月。1957年10月4日,莫斯科時間22時28分,運載火箭搭載衛星飛向太空。人類第一顆衛星存在時間不長,只有92天,它圍繞地球飛行了1440圈,無線電發射機發射後工作了兩週。由於與高層大氣摩擦,衛星逐漸失速,進入稠密大氣層並燒燬。

“紅色月亮”

蘇聯發射衛星的訊息是個爆炸新聞,世界各地的記者稱之為“宇宙的震撼”,“不僅是一項重大科學成就,也是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美國媒體稱這顆衛星為“紅色月亮”(Red Moon)。那些日子許多人試圖在太陽昇起或落下的光線中看到“斯普特尼克”號衛星,但他們只能看到火箭的中心部分(直到其被燒燬),而非直徑不到1米的小球。不過,蘇聯主要報紙《真理報》認為這是“細節”,呼籲全世界的人仰望天空。美國作家雷·布萊伯利回憶說:“斯普特尼克號第一次劃過天空的那個夜晚,我抬頭仰望,思考了未來的命運。畢竟,那顆快速從天空的一邊移動到另一邊的小小星火是全人類的未來。我知道,儘管俄羅斯人的努力很出色,但我們很快會跟隨他們,在天空中佔據適當的位置。”

這次發射不僅具有科學意義,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

本文刊載自《環球時報》“透視俄羅斯”專刊,內容由《俄羅斯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