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多爾袞生母阿巴亥,12歲嫁給努爾哈赤,37歲為何要被皇太極生殉

一個美麗的女人,一個擁有智慧的母親,一個幾乎獲得了大汗全部寵愛的大妃,她的人生在大汗在世之日綻放得異常絢麗,但隨著大汗的逝去,她的生命之花便在無奈中凋零,她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她就是努爾哈赤最喜歡的女人———阿巴亥。

努爾哈赤是一個鐵骨錚錚的英雄,而阿巴亥則是綻放在白山黑水間的一朵嬌豔的鮮花。努爾哈赤一生縱橫沙場,所向披靡,而阿巴亥這朵美麗的花總能給努爾哈赤洗去征戰的疲勞,帶去心靈的慰藉。於是,在努爾哈赤愛情雨露的滋潤下,這位他最寵愛的大妃也是享盡了人生的樂趣。

試想,一個女人在一個圈子裡要是能夠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那該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啊!阿巴亥正是這樣一個幸福的女人。但正是她的幸福,導致了她在政治鬥爭中成了焦點,最終命喪在了這場鬥爭中。由幸福導致的悲劇,這也算是阿巴亥所具有的罕有的歷史事件了。而那一年,她才三十七歲!

一、春風得意的前半生

烏拉納喇·阿巴亥是烏拉部首領布佔泰之弟滿泰之女。她從小便生得端莊秀美,而且聰明機智,深得父輩們的喜愛。她無疑是一朵嬌豔的花,就在等待著更適合她的環境來撫育她,讓她成長得更加美麗。這個環境不久便出現了。

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努爾哈赤率軍不斷地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打敗葉赫、哈達等九部聯軍,逐漸地向更多的部族展開攻擊。

為了儘快地完成統一,他一方面不斷揮師進攻他的敵人,同時也在拉攏一部分部族,以便於拆散海西四部的聯合。於是,他便同烏拉部族開始聯姻,將舒爾哈赤的女兒,即自己的侄女嫁給了烏拉部族首

領布佔泰,同時讓舒爾哈赤娶了布佔泰的女兒,由此將兩家的關係聯絡在一起。與此同時,努爾哈赤一眼看中了布佔泰的侄女阿巴亥,於是,便又額外增加了一門親事,讓兩家顯得更為親密。

阿巴亥便這樣註定了富貴的命運。她在努爾哈赤去世前,一直都過著富足並順利的生活。這朵美麗的花果然開得更加燦爛了。

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努爾哈赤正式娶烏拉納喇·阿巴亥為福晉。

在此之前,努爾哈赤已經有了多位福晉,可是與年輕貌美的阿巴亥比起來,皆顯得黯然失色。當時的努爾哈赤已經四十三歲了,而阿巴亥卻僅僅十二歲,努爾哈赤異常寵愛她。

自她嫁給努爾哈赤以後,努爾哈赤的另外幾個福晉彷彿便形同虛設,幾乎完全失去了努爾哈赤的寵愛。於是,阿巴亥在不知不覺間,成了努爾哈赤的一個福晉的眼中釘、肉中刺。她就是在努爾哈赤的妻妾中排行最末的庶妃德因澤。德因澤不滿自己的地位,又發現阿巴亥如此受寵,心生妒忌,決定找機會扳掉這個最受努爾哈赤寵愛的女人。可是,她卻小覷了阿巴亥的魅力與實力,因為不久後,阿巴亥的地位升到了極至。

正是因為最喜歡阿巴亥,努爾哈赤便有心將其立為大福晉,可是卻找不到理由廢掉原來的大福晉葉赫那拉氏。可是不久後,事情有了轉機。僅僅過了三年,葉赫那拉氏病故,於是阿巴亥自然而然地便被升為了大福晉,亦稱大妃。阿巴亥自嫁給努爾哈赤後,一切都顯得十分順利,她也便沒有更多的心思去想其他事,而只是一心輔助努爾哈赤四處征戰。

雖然因為努爾哈赤的優秀讓她沒有非常顯赫的功績,但她在輔助的過程中卻顯示出了她在政治上的豁達、縝密與遠見,讓努爾哈赤更加喜愛。後來,她為努爾哈赤生了三個兒子,即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在輔助努爾哈赤的同時,她管理家庭、相夫教子的能力也充分地顯示了出來。努爾哈赤的妃子們雖然時常想一些主意互相算計,但卻絲毫不能動搖阿巴亥分毫。

一個美麗的開端,讓阿巴亥的生活更加奪目。這或許是命運的垂青,而美麗的阿巴亥也異常感激這樣的命運。

轉眼間已經二十年了,阿巴亥親眼目睹著這一切變化,心中異常興奮。努爾哈赤在北方無疑已經逐漸擁有了自己的政權,已經銳不可當,而且對大明江山也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當然,後金內部也並非是一片和諧,努爾哈赤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即使是自己的親人也不放過,他的弟弟舒爾哈赤和他的大兒子褚英便成了權力爭奪戰中的犧牲品。努爾哈赤為了權力,可謂是不擇手段。後來,努爾哈赤終於穩定了自己的地位,成為了“大汗”。阿巴亥見之,喜在心裡。同時,另一個計劃在她的心中悄悄地浮現了出來。

阿巴亥的三個兒子各個長得健康活潑,尤其是多爾袞,已經多次追隨努爾哈赤征戰,在戰爭中顯得機智勇敢,深得努爾哈赤的喜愛。阿巴亥心中異常歡喜,感覺一切都那麼順利。雖然努爾哈赤已至晚年,可當時的阿巴亥卻年僅三十,仍然有著無盡的魅力,讓努爾哈赤將心思全用在了她的身上,甚至見了他可以不行大禮,讓她陪伴自己同桌進餐,可謂是享受到了一切可能享受的特權。阿巴亥知道自己的地位已經無人可以取代,只要自己在努爾哈赤的晚年繼續保持著這種優勢,努爾哈赤的繼承人就必然會在自己的兒子中產生。她心機頗為深沉,不動聲色地便開始繼續著這個計劃,而一切也正不斷地向著她預期的方向發展著。

一直在生活中順風順水的阿巴亥,當一切都如願後,人類的本能令她有了更高的追求。可是,她的想法能夠如願嗎?或許正是這個新的慾望的出現,導致了她的一系列命運的發生。

二、與皇太極第一個回合的較量

阿巴亥不斷地進行著她的計劃,這引起了另一個人的注意,他便是皇太極。皇太極有著非常大的野心,他不但有著非凡的能力與卓越的才華,而且其志不在乃父之下,立誓要奪得儲位,將來成就自己的霸業。

可是,如今阿巴亥與其兒子眼見越來越受父親的寵愛,如此下去,將來必會成為自己奪位的最大障礙之一。他便不動聲色地暗暗等待時機,希望有機會能夠拔去這個眼中釘,除掉心頭之患。

與此同時,皇太極還有一個更大的敵人,即大貝勒代善。代善自褚英死後便一躍而成為大貝勒,並且獨擁兩旗,在隨父征戰的過程中戰功顯赫,並且因其性格寬厚而深得人心。所有的條件都非常具有優勢,皇太極面對這一切只能自嘆不如。可是他當然不會服輸,因為他有著其他人都不具備的優勢,那便是心機!或許,這個優勢表面上看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卻能夠左右歷史的變化。

擁有更深沉的心機的他便等待著機會,希望能夠扳倒代善。可是更不利的訊息在不久之後傳了出來,努爾哈赤有一次與眾人說話時提到待他將來去世後,他的大妃與眾子皆交給代善,眾人聽之都知道這是即將傳位之意。阿巴亥並不十分憂慮,因為即使代善繼位,她也能夠繼續擁有地位,她的兒子仍然有望在將來繼位。可是皇太極卻有些坐不住了,他知道,如果再不採取手段,自己就會輸得一敗塗地。

阿巴亥知道如今代善的地位非常顯赫,為了自己將來的日子能夠更加好過,便時不時地與代善進行接觸。後來,二人的關係越來越融洽,行為舉止上也越來越隨意。當皇太極發現這一情況後,心中大喜,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於是,一個可怕的計劃在他心裡逐漸地醞釀了出來。

阿巴亥用的策略是正確的,從而顯出了她的眼光是開闊的,頭腦是靈活的。可是她的對手皇太極卻用了打破常規的辦法,以直接毀滅對手為目標,施展陰謀破壞了阿巴亥的策略。遺憾!阿巴亥料不到皇太極是如此之陰險!

就在這個時候,一直對阿巴亥有妒忌心理、欲扳之而後快的德因澤也發現了阿巴亥跟代善接觸頻繁。皇太極當然也很輕易地發現了這一點。於是,他便與德因澤一拍即合,並暗暗地告訴了她一個計劃。德因澤當然同意。

天命五年(1620年)三月的一天,德因澤便找了一個適當的機會向努爾哈赤告發,說大福晉阿巴亥與大貝勒代善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二人時常秘密來往,關係不同尋常。努爾哈赤聽到後,說什麼也不相信,他立即派人展開調查,結果發現二人果然關係密切,不比尋常。

努爾哈赤大怒,他絕對不能容忍自己最愛的妃子跟自己最喜歡的兒子有如此苟且之事,而他從前也曾明令不許嬪妃跟貝勒大臣有任何瓜葛,如今發生這樣的事,他如何會不怒?可是他知道這是家醜,若大肆宣揚必會於自己不利,便暫時忍住並未發作。

而不久以後,又有福晉趁此時機告發阿巴亥私竊皇帛,努爾哈赤便終於以此為藉口取消了她大福晉的資格,而代善也被限制了一定的權力,並被剝奪了一旗,同時受到努爾哈赤的重點監視。與此同時,德因澤因告發有功而獲得了阿巴亥原來擁有的與努爾哈赤同桌進餐的特權。

於是,皇太極的計劃宣告成功,而德因澤也完成了自己的願望,可謂是心滿意足。從此以後,阿巴亥與她的三個兒子過上了悽苦的生活。

可是僅僅過了一年,努爾哈赤便再也無法忍受沒有阿巴亥的日子了。當努爾哈赤率領著後金軍隊攻佔下遼陽後,他便準備重新召回阿巴亥。不僅僅是因為她的魅力,也在於她能為自己做許多其他福晉都做不到的事。

因為這一年,努爾哈赤自己也過得非常不開心。於是,他思來想去,總感覺阿巴亥其實也沒有做過什麼更大的錯事,說不定她與代善也只是普通交往,卻被大家說得嚴重了。他在心中努力地為阿巴亥開脫著,直到感覺已經差不多了,便立即又將阿巴亥恢復了大妃之位,同時還將多爾袞、多鐸封為貝勒,分別統領正白、鑲白二旗。但他只是為阿巴亥開脫了罪狀,卻再也沒有給代善有翻身的機會。或許他心裡也明白自己的偏向,而只是有意不去挑明的緣故吧!

另一方面,皇太極看在眼裡,知道他的計劃只成功了一半,代善已經沒有了與他競爭的能力,但阿巴亥這個眼中釘,卻仍然沒能拔去。阿巴亥知道皇太極所想,心中也有幾分得意,認為皇太極拿她已經無可奈何。

阿巴亥在經歷了這場劫難後,她的思想也更加成熟了。當她再一次介入努爾哈赤身邊的政治鬥爭時,增加了更多的智慧與果斷。但她與皇太極的鬥爭卻仍未結束,更驚險的鬥爭還在後面。

不久之後,努爾哈赤又攻打瀋陽。後來,他便把都城遷到了瀋陽,並且稱瀋陽為“形勝之地”。從此,瀋陽便開始被命名為盛京。同時,阿巴亥等眾福晉及眾貝勒又被接到了這裡。天命十年(1625年),瀋陽城開始修建宮殿,不久後便已初具規模,並經不斷地擴建,宮殿越來越壯觀。這一切,阿巴亥都看在眼裡,她非常高興努爾哈赤有這樣的成就,而且她知道,在不久的將來後金必然會打倒大明,從而統一江山。也正是在這樣的逐漸轉變中,阿巴亥的命運便彷彿在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在寧遠(今遼寧興城)城下與明將袁崇煥進行殊死決鬥。打了一生勝仗的努爾哈赤畢竟是老了,在明軍猛烈炮火的攻擊下,努爾哈赤身負重傷,自己的軍隊也遭到了罕見的慘敗!努爾哈赤打勝仗已經成了一種習慣,如今卻在一個青年將軍的手下敗得如此之慘,心中十分沮喪,他反覆思考著失敗的原因,可是卻百思不得其解。他的自尊心在不斷地受著煎熬,日子一久,終於積憤成疾。後來,他轉到清河湯泉療養,卻毫無效果,心中知道大限已到,便想回瀋陽,希望能再見到自己喜歡的大福晉阿巴亥。

到了距離瀋陽四十里的靉雞堡時,阿巴亥終於與努爾哈赤相見了。阿巴亥痛哭不止,努爾哈赤也萬分留戀自己戎馬半生的塵世,可是卻終究敵不過天命。這一年的八月,努爾哈赤終於永遠地離開了人間。這一年,他六十八歲。

保護傘終於消失了!阿巴亥與皇太極的鬥爭也到了最後的時刻!

三、權控與陰謀的最後決戰

當努爾哈赤去世後,阿巴亥悲慟欲絕。她不但因為失去了心愛的大汗,同時也感到自己少了一個大的靠山,自己的形勢也開始顯得危急起來,心中更是痛苦。當努爾哈赤的靈柩被運回瀋陽後,一場爭奪汗位的鬥爭便在眾貝勒之間正式展開了。阿巴亥知道現在已經沒有了努爾哈赤的直接保護,她只能積極地投入權力控制,這樣才能保證汗位落到自己兒子的手裡。

代善因那次風流案後,再也沒有了爭奪汗位的能力,於是汗位之爭便正式在阿巴亥的兒子跟皇太極之間展開了。阿巴亥認為現在自己的三個孩兒各掌一旗,多爾袞又立過戰功,她知道只要自己把握好局面,控制住形勢,自己的兒子很可能繼承汗位,其中最有可能繼承的便是多爾袞。

精明的阿巴亥在心中已經算計好了一切,因為努爾哈赤去世時她就陪在他的身邊,所以可以任意偽造他的遺命。她認為已經勝券在握,皇太極已經完全處於了下風。

可是她卻彷彿忘了上一次的教訓,皇太極的陰險與心計是遠在她的想象之上的。她雖然策劃完備,彷彿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可是皇太極卻不走常規的路子,而是直接以毀滅她為目的。上一次如此,這一次亦然,阿巴亥焉能有機會獲勝?皇太極明白阿巴亥現在所處的位置以及所擁有的權力,於是,他仔細地分析著目前的局勢。

這時,阿巴亥正式宣佈了努爾哈赤的臨終遺命,即“多爾袞嗣位,代善輔政”。四大貝勒並沒有承認她宣佈的遺命,因為這份所謂的“遺命”除了阿巴亥外並無一人能夠證明,所以他們無法接受。而這份“遺命”雖然未被承認,卻也引起了幾個貝勒的不滿。於是,皇太極終於有了主意。

皇太極

皇太極明白,雖然與他爭位的是力量已經超過四大貝勒的阿巴亥的幾個兒子,但真正威脅他權位的,其實正是阿巴亥本人。只要除去了阿巴亥,他就有能力分散她幾個兒子的勢力,使之無法聯合成一股力量。這樣一來,自己才能順利奪到汗位。經過仔細的籌劃,皇太極買通了代善、阿敏以及莽古爾泰三個兄弟,四大貝勒同時進行了計劃安排,然後在努爾哈赤去世後的第二天,皇太極、代善跟莽古爾泰三人共同來到後宮,由莽古爾泰向阿巴亥宣讀努爾哈赤的“遺詔”。

“遺詔”裡稱,阿巴亥心懷妒忌,如果留之,則國必生亂,待自己去世後,必令其陪葬。

阿巴亥大驚失色,她萬萬沒料到皇太極居然能走出這樣一步棋。她當然不想就此屈服喪命,便抗辯說先皇在世之日對自己喜愛有加,從未對自己有過什麼異想,而且臨終的所有遺言自己都聽得很清楚,並沒有讓自己陪葬一說,同時她直斥這是皇太極編造的謊言。

皇太極不為所動,只是心平氣和地表示這確實是先皇的遺言。阿巴亥怒斥皇太極,說這完全是他的陰謀,為了自己爭奪汗位,不惜如此陷害他人。她雖然知道現在說這些已經沒有任何用處了,可又不願輕易束手待斃,她不斷地申辯先皇不可能有如此遺命,這只是皇太極的詭計而已。

皇太極當然不可能鬆口放她一條活路,他以強硬的語氣稱這是遺命,必須執行。莽古爾泰也從旁說,先皇讓阿巴亥陪葬,是捨不得離開她,歸天后也希望她來陪伴自己,所以希望她不要再拒絕,她可以因此永遠跟先皇在一起。

代善

還剩下一個代善未說話了。阿巴亥曾經跟代善的關係非常不錯,不然也不會出現當年的風流案。於是,她把唯一生存的希望放在了代善身上。

可惜代善卻始終低著頭,任兩個兄弟不斷地軟硬兼施,自己卻並不發言。而在後金政權時有這樣一個規定,如果殉者不肯殉,則要被眾人群起扼死。阿巴亥知道自己已無生路,終於準備面對現實了。

阿巴亥知道,如果自己一死,自己的幾個孩子立即會成為眾矢之的,不久之後必會遭到皇太極的迫害。她便說,她一生追隨先皇,獲得了許多其他人都沒有獲得的權力與光榮,所以自己也滿足了,可以接受陪葬。可是她最不放心的是自己的幾個兒子,希望他們在自己死後能夠平安地活在世上。她要幾個貝勒發誓,在她死後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的兒子。

代善首先發誓,他一定會保護並照顧好她的兒子。阿巴亥雖惱他不念舊情,不救她的性命,但此時代善有如此保證,倒也讓她心裡寬慰了幾分。

她又將眼睛盯向另兩個貝勒,皇太極便與莽古爾泰同時發誓,表示一定會保護她的兒子。

阿巴亥心中已沒有了顧慮,便終於一咬牙,待沐浴盛裝並佩戴上努爾哈赤賞賜的珠玉後,於努爾哈赤去世的同年同月的十二日辰時自縊而亡,終年時她僅僅三十七歲。

終於以完敗告終!阿巴亥不算一個平庸的女子,但她碰到了皇太極,心思總是遜了一籌。爭儲之戰就此告一段落,局勢終於穩定了下來。可惜這穩定的背後卻有著那麼大的犧牲。惜哉!

阿巴亥一死,皇太極再無障礙,在所有貝勒的擁戴下,他順利地登上了大汗之位。他登位後,遵守了自己的承諾,沒有為難阿巴亥的兒子,甚至於後來還把多爾袞當成了自己的心腹之臣。但他對外所稱阿巴亥的死因卻與他編造的遺詔略有不同,只說阿巴亥是心念先皇,以身相殉,自願陪同先皇共葬於瀋陽的福陵。他這樣說,大概是想掩蓋他陰謀裡折射出的罪行吧!而皇太極並沒打算就此罷休,因當年幫她告發阿巴亥及代善風流案的妃子德因澤知其曾設的陰謀,便被他也一同令其殉葬了,同時殉葬的還有另一位庶妃阿濟根。德因澤落得如此下場,不知她是不是後悔自己當年的種種舉動。由此可見皇太極手段之狠,令人心驚。

直到順治七年(1650年)時,多爾袞總攝朝政,便將其母追諡為“孝烈恭敏獻哲仁和贊天儷聖武皇后”。一年後,多爾袞病故,孝莊太后與順治立即便將其列為罪人,同時,其母阿巴亥也被除去了諡號,其牌位也被從太廟中取了出來。

阿巴亥本可以成為受後人紀念的大妃人物,可惜其子卻偏偏做了滿清的罪人角色,連累她屈死後也終不能受後世皇族人尊重。只能說其時運不濟也!

後記:

阿巴亥的結局是悲劇性的。但是,她的悲劇恰恰又是因為享有無比的幸福而發生的。如果沒有此前的幸福,她的悲劇也許不會出現。可是,為什麼會出現這麼矛盾的情況呢?

阿巴亥的大半生都是伴隨努爾哈赤在金戈鐵馬中度過的。阿巴亥跟隨他四處征戰時,雖然她在努爾哈赤的身邊顯得比較突出,但卻並沒有顯示出她非常出眾的一面。不過也並不奇怪,有努爾哈赤這樣的男人,即使有實力的女人恐怕也樂得去圖一份輕閒,不去更多地操一些心了。阿巴亥嫁給這樣的男人,可謂是極為有福了。

但這福也有限度,因為她有幾個對汗位非常有競爭力的兒子,而恰恰皇太極又是一個心機深沉,對儲位志在必得的野心家。所以,她與皇太極之間便不可避免地會發生衝突。努爾哈赤在世時,有努爾哈赤為她提供庇護,而努爾哈赤一死,她的屏障消失了,加之她在朝廷裡並沒有更加根深蒂固的基礎,所以,在與皇太極的較量中,她不僅輸掉了權力,甚至輸掉了性命。實際上,她是輸在了追求權控與施展陰謀的較量之中。因為她只是在權力上打主意,而皇太極卻施展詭計,在遺詔上做手腳,不管願不願意承認,正大光明之道好像總是鬥不過陰險卑劣之途。這種例子其實也不僅僅發生在阿巴亥的身上,在我國封建史上這樣的事情也比比皆是。

從阿巴亥被努爾哈赤棄後又被召回的過程來看,頗像楊玉環兩次被驅又兩次被請回的過程。二人都有著非凡的魅力,只是楊玉環憑藉的完全是自己的美麗,而阿巴亥或多或少還因為她的能力也為努爾哈赤所欣賞。但兩個人的這種“召回”卻有了同一種效果,就是最終因為她們過於受寵而成了政治鬥爭中的犧牲品。楊玉環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死在了太子李亨之手,而阿巴亥則死在了皇太極之手。看來紅顏多薄命,倒不是什麼偶然的事了。

阿巴亥只是一個犧牲品,她不幸成為了汗位爭奪戰中的突出人物,所以才有此一劫。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她真的在這場較量中勝出了,即她的兒子多爾袞繼承了汗位也未必是好事。皇太極何許人也,他必然不會甘心屈服於別人的統治,仍然會圖謀奪權,造成國家的混亂。而由皇太極執政,多爾袞一時之間卻無力與他抗衡,他只是在許多年後當順治登上帝位後才做上攝政王,那時江山已經趨於穩定,沒有大的外患。所以從這個角度看,皇太極的勝利也屬於歷史的選擇,而阿巴亥卻不幸地出生在了這個時代,所以她的去世便也顯得有了一定的積極意義。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關注遙山書雁,帶您領略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