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重拳整治釋放什麼訊號?專家:對炒作虛擬貨幣零容忍

關閉1。2萬個違規使用者賬號、清理“投資比特幣輕鬆賺錢”等違規資訊5。1萬餘條、關閉105家違規網站平臺……近日,“網信中國”微信公眾號釋出訊息,今年以來,國家網信辦高度重視網民舉報線索,多舉措、出重拳清理處置一批宣傳炒作虛擬貨幣的違法違規資訊、賬號和網站。

對炒作虛擬貨幣精準打擊

“大規模、精準性、強有力打擊,表明國家對炒作虛擬貨幣零容忍。”國家資訊中心資訊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在接受人民網“強觀察”欄目記者表示,虛擬貨幣交易通常依賴平臺、賬戶、APP等作為服務入口,此次重拳出擊,嚴打虛擬貨幣炒作,且積極指導地方網信部門約談涉虛擬貨幣宣傳炒作的經營主體,可謂是多管齊下,綜合施策。

國家網信辦介紹,按照《關於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精神,國家網信辦督促指導主要網站平臺切實落實主體責任,持續保持對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高壓打擊態勢,加大對誘導虛擬貨幣投資等資訊內容和賬號自查自糾力度。

單志廣表示,“誰經營誰管理,誰受益誰負責”,這是常識。網際網路平臺作為資訊內容承載的主體,在甄別、發現、防範炒作虛擬貨幣上大有可為,必須主動扛起責任、牢牢把住關口,答好這道發展考題。

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違法違規

近幾年,隨著虛擬貨幣的興起,與之相關的投機、炒作、詐騙等活動時有發生。以虛擬貨幣為關鍵詞在中國裁判文書網搜尋顯示,2013年來資料記錄虛擬貨幣相關案件7149件次,今年截至目前仍有392件圍繞虛擬貨幣展開的傳銷和民間借貸等案件,部分涉及刑事處罰。

“虛擬貨幣是龐氏騙局。”單志廣迴應,虛擬貨幣宣揚的所謂“權益”並不關聯任何實際資產和生產勞動,不具有任何實際價值,其高收益的“光環”正說明這是炒作之下的權益型龐氏騙局,其能夠持續的核心條件就是要不斷地有新增使用者加入,並持續進行交易,當每日新增使用者和交易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價格就會持續上漲,讓早期的“投資人”獲利,同時吸引更多人的加入,迴圈往復。“一旦出現惡意做空、後繼無人、資金面緊縮,或是監管政策出現變化等原因影響到參與者的信心或者後來者的決心,就會導致這個看似精妙的迴圈瞬時崩塌,價值歸零。”

在打擊虛擬貨幣交易持續保持監管高壓態勢下,一些不法分子開始打著“金融創新”“區塊鏈”等旗號,發行所謂“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吸收資金,侵害公眾合法權益。

“此類活動並非真正基於區塊鏈技術,而是炒作區塊鏈概念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之實。”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商法室副主任趙磊稱,相較於傳統違法犯罪,這種以時興概念為包裝的新型網路違法犯罪行為,不僅更具迷惑性和欺騙性,而且傳播速度更快、傳播範圍更廣、社會危害性更大。

對虛擬貨幣打出監管組合拳

記者梳理發現,我國相關部門早已意識到虛擬貨幣交易炒作帶來的風險。

從2013年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門聯合釋出《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要求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與比特幣相關的業務,到2017年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叫停各類代幣發行融資,並開展專項整治,再到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網信辦等十部門發文,明確虛擬貨幣不具有與法定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活動屬於非法金融活動;網際網路企業不得為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活動提供網路經營場所、商業展示、營銷宣傳、付費導流等服務。

“我國對打擊虛擬貨幣的態度是一貫而堅決的。”趙磊表示,由於長期與投機炒作相掛鉤,虛擬貨幣幣價的巨大跌幅很容易使投資者的財產受到侵害,並帶來個人風險向社會風險傳導的可能。此外,虛擬貨幣更是多次觸及法律的底線和紅線。藉助虛擬貨幣匿名化、去中心化、跨境流通便利等顯著特點,持有人或躲過國內監管,透過境外交易所、服務商,實現虛擬貨幣與法幣的自由兌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