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西漢直裾素紗衣,一件衣服竟成了湖南博物館鎮館之寶,價值連城!

說起古代最珍貴的寶藏,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琳琅滿目的金銀珠寶,還是古色古香的瓷器書畫?然而在湖南博物館,一件衣服,卻成為了鎮館之寶。這便是西漢直裾素紗襌衣。

1951年,當考古學家在長沙東郊五里牌進行考古的時候,發現了兩個相連的土冢,根據經驗判斷,工作人員確定這裡應該有大型的墓葬群。

因此從1952年開始,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湖南文物管理委員會展開了對馬王堆土冢的調查,最終將其確定為漢墓。

在此之後,又進行了數十年的勘察和鑑定,因為擔心會破壞古墓原有的結構和麵貌,始終沒有動工挖掘。

一直到1971年12月底,長沙366醫院在發掘防空洞的時候,不小心在施工當中遇到塌方,並且出現可燃氣體,而紅色的土壤中也總會變成另外一種疏鬆土壤,人們這才意識到,應該是不小心碰到了墓葬藉口,為了不讓其受到進一步的破壞,因此展開了搶救性的挖掘。

72年1月,經過30天的搜尋,工作人員打開了一號墓的大門,又是3個月的發掘,巨大的棺槨總算被掀開,擺在內棺附近的大量隨葬品也暴露在人們眼前,從樂器、漆器、陶器、食品、藥材再到木頭製作的僕人和衛兵,可以說是應有盡有。

至於墓主人的身份也很快被確定,他便是長沙國丞相利蒼,一號墓安息的便是他的夫人辛追。而直裾素紗襌衣,便靜靜的擺放在隨葬品內,最初並不顯眼。

但是考古人員很快發現了這樣一件文物的不同尋常,整件襌衣衣長128釐米,通袖長195釐米,袖口寬29釐米,腰寬48釐米,下襬寬49釐米,用料面積達到了2。6平方米,然而它的輕巧卻也超過了人們的想象,僅僅只有不足一兩的重量,也就是49克。

這件素紗襌衣採取的是上衣下裳連綴的深衣樣式,以素紗為衣料,幾何紋絨圈錦為緣飾,而織物的密度相當習俗,經線密度每cm不到58根,緯線密度每釐米40根,導致整件襌衣寬大輕巧透明,也體現了漢代超高的紡織技術,這也是世界上現存年代最早,儲存最完整以及製作工藝最輕巧的一件衣服。

然而這件寶物,差點就毀於一旦,在1983年,一名叫做許反帝的17歲青年闖進長沙市博物館,一共偷竊走了31件馬王堆漢墓的文物,包括兩件素紗襌衣,另外一件甚至更為輕巧,僅僅只有48克。

然而許反帝回到家中之後,聽聞全城展開嚴格搜尋,這才發現自己闖下大禍,為了掩蓋證據,竟然將包括48克素紗襌衣在內的部分文物燒燬,以達到毀滅證據的目的。

雖然辦案人員很快破案,將贓物追回,但是部分寶藏已經付之一炬,49克的素紗襌衣卻從此成為了孤品。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為了更好地儲存文物,湖南省博物館委託南京雲錦研究所進行設計,希望能複製一件百分百一樣的素紗禪衣,作為展出的複製品,然而當工作人員一陣研究之後,設計出的素紗襌衣還是達到了80克,雖然已經十分輕巧,卻幾乎達到了原品的一半有餘。

對此大夥冥思苦想,從工藝到材質都進行仔細地思考,發現了問題所在,或許是製作紗衣的蠶絲出現了問題,古人養蠶吐絲,遠遠沒有如今優良品種的蠶絲結實和粗重,因此工作人員花費很長時間來對蠶進行培養,刻意給其控制飲食,降低體重,總算達到了素紗襌衣的實驗要求。在花費13年之後,製作了一件49。5克的素紗衣,這已經是最好的效果。

然而剩下的0。5克卻怎麼也無法複製,考古人員只能推斷,這和素紗襌衣年代的救援有關,因此被感嘆,的確成為了無法超越的存在。

如同素紗襌衣的魅力一般,假如不懂得鑑賞,或許大家很難領悟其中的奧妙,如果說什麼最能夠見證一個文明的歷史,自然是過去的那些文物了,在它們的身上,有著無數工匠的心血和付出,而這本《中國文物常識》,對於鑑賞和甄別歷朝歷代的珍貴作品,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配上生動的插圖,它能夠告訴你關於寶物的細節,包括那些和贗品之間的細微差距,歡迎大家前來選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