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這個村莊傳承著半個中國人的祖先,一個比一個牛,連老漢都不敢招惹

如今在河南、山東、河北、安徽、湖北等等,乃至大半個中國,都有這一歌謠流傳。“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對於國人來說,山東洪洞大槐樹是個特別存在。

這裡是812個姓氏(一說869個)的發源地,也是半個中國人尋根問祖的地方。元末明初天下大亂,富庶的中原地區路有凍死骨,“繼而中原兵起,室家無存。獨攜幼子,避難他方。寄跡於豺狼之區,奔走於荊棘之地。命危朝露,豈意生全。”

與中原地區的悽慘相比,山西風調雨順。另外,隨著中原地區難民不斷湧入,使得山西人口稠密,尤其是晉南地區的洪洞縣,人口最為稠密。朱元璋稱帝后,為了鞏固自身統治,想到了移民,首選之地就是洪洞縣。

移民的主要流程是這樣的,移民的時間大都選擇在農閒的晚秋使節,被選中的移民集中到大槐樹下,官府登記造冊,發給“川資”(過路費)、“憑照”(身份證明)。這些被選中的移民們,一步三回首,漸行漸遠,不禁潸然淚下。

可能大家會疑問,不就是移民,怎麼搞得像生死別離?在古代,一旦移民就意味著永遠不能回到家鄉,這是移民難以接受的。中國人講究安土重遷,而朱元璋移民又是強制性的,結果移民半路逃跑現象屢禁不止。

為了防止移民逃跑,官府想了很多辦法,比如增加盤查次數、砸碎小腳指甲等等。有一種說法,說是凡是大槐樹移民的後代,腳小拇指指甲都是兩瓣的。考慮到移民可能在遷入地聚居,形成新的家族勢力,官府還嚴格規定,凡同宗同姓者不能同遷一地。

本來就是遠離故土,還不能生活在一起,移民們的內心痛苦難以想象。為了避免再次分別,一些移民被迫改名躲過官府的審查。在一本名為《魏劉氏合譜》就記載了這樣一幕,“大明洪武二年,遷民詔下,條款具備,律森嚴,凡同姓者不準居處一村。始祖兄弟二人,不忍暫離手足之情,無奈改為兩姓——魏姓和劉姓,銅佛為記。”

史書記載,明初山西大槐樹強制性移民持續近50年,充滿了無數艱辛和心酸。當然,移民行動對明朝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等,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朱元璋本人也承認移民是迫不得已,“喪亂之後,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謂田野闢,戶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務。”

如今的大槐樹已經成為無數人的精神象徵,民國時期就有人重新修繕大槐樹遺址和《古大槐樹志》。新中國成立後,以大槐樹為主題的尋根之旅活動更加活躍。

參考資料:《明朝大移民》、《山西洪洞大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