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古代廁所到底是什麼樣的古人是如何避免坑廁的?有哪些方法呢?

大家可曾聽過晉景公姬孺的故事:“將食,漲,如廁,陷而卒。”是的,沒有看錯,一個君主在如廁的時候,掉入糞坑溺死。我們現代有完整的下水道系統,家裡有馬桶、公共場所有公廁,乾淨衛生,要是晉景公活在現代的話,至少不會死於糞坑。

那麼,大家可曾想過古代的廁所是什麼樣子的?

一、文明開端——“坑廁”

據考古學家勘測,早在5000年前的西安就有廁所出現了。當然,5000年前的廁所可跟現在不一樣,那時的廁所就是在離房子不遠地方的一個土坑,這就足以證明:這時的古人已經開始注意衛生問題了。古代的農家廁所為了掩蓋氣味,常用茅草遮蓋糞坑,這就是“茅廁”、“茅坑”叫法的由來。

關於廁所的記載,最早出現在西周的《儀禮》中,書中講到:古人上廁所的話要掘地為坑,待把坑填滿後用土蓋上,再挖新坑,這就是所謂的“坑廁”。這時的坑廁過於簡陋,要不也不會發生晉景公這樣的悲劇。

西方早期,廁所幾乎是同時出現的,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同樣的地坑被發現於兩河流域文明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地面上有一個孔洞,通向地下的一個罐子,這種方法是人類第一次將排洩物放置到可移動的裝置裡。可以說,是邁出人類廁所文明的第一步,改善了生活環境,也算得上是里程碑了。

二、“公廁”的出現

最早在古羅馬時代就有公廁出現,史學家推測,當時的公廁建立在城市道路的兩旁。有趣的是,古羅馬的公廁還算得上是社交場所,它是由十個以上的帶有懸掛水槽的座位組成,市民們甚至會坐在上面時進行交談,放到現在想想著實有點尷尬。

說到中國古代,公廁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時代,文獻《周禮》中曾有公廁的記載:古時的公廁稱為“路廁”。

發展到漢代時,已經有大規模的城市出現,公廁幾乎每個公共場所都有,此時稱為“都廁”,並且,這時的公廁已經有專門的人員管理,達到乾淨衛生的程度了。我國南陽東漢墓中出土的公廁樣式與現代已無區別。

到了宋朝,城市的發展已經相當成熟,具有很大的規模,這時的公廁管理更為嚴格。

在宋朝的大城市中,會有專人管理、收集、處理,已經有了行業的性質,工作人員會推著糞車,定時定點沿著街道處理、收集,之後這些糞便會賣給農民來獲得利益。幾百年後,這種職業化的公廁管理制度才在歐洲出現。

明末清初時,公廁已經發展到了鄉村,並且具有一定的規模。

據《燕京雜記》記載,當時的公廁是要交錢的,“入者必酬一錢”,並可拿到兩片手紙。更為有趣的是,這時的管理人員,為了招攬顧客,常常會在廁所外面貼上布畫以達到吸引顧客的目的,甚至還有商家貼廣告,廁所裡面會放置小說,供顧客在上廁所時閱覽,有的人為了看完小說會多次光顧公廁。

看來,古人跟現代人的習慣幾乎沒有區別,不同的是古人拿著書、我們拿著手機。

三、“馬桶”的出現

1852年,在英國倫敦修建了世界上第一座現代意義的抽水馬桶。之後,隨著資本主義國家在全球的地位逐漸提高,抽水馬桶傳遍了世界各地,擴充套件到全球的各個大城市中,成為了現代公共衛生的標準裝置。

但是,“馬桶”一詞並不是國外傳進來的。據史料記載,“馬桶”這一稱呼第一次出現在《夢粱錄》中,書中說:“普通小戶人家一般沒有坑廁,只用馬桶。”這就足以證明“馬桶”並非舶來品。

關於馬桶還有一個傳說,漢代名將李廣曾在打獵時射死一隻老虎,讓人鑄成虎形夜壺,還起名叫“虎子”。

到了唐朝,皇家的先人有叫“李虎”的,便將這名稱改為“馬子”,逐漸變化成了“馬桶”。隨著時代的發展,馬桶漸呈推廣到城市中,甚至鄉村裡,為了顯示皇族的尊貴,他們的馬桶與一般人大有區別,可以說是極盡奢華。

四、奢侈的廁所

漢朝時,皇帝們用的馬桶都是採用上好的玉石製成,還逐漸發展出了禮儀,如廁時要更衣、焚香,而且必須有多個僕人侍奉,為了掩蓋味道,馬桶底部都要放置香木支撐的炭灰。

西晉時,王室成員如廁時,會用幹棗塞住鼻子來掩蓋臭味,完事後需用專門的清潔用具來清潔馬桶。

石崇是西晉的首富,他們家的廁所是座高樓,下面鋪滿鵝毛,糞便一落下,鵝毛就覆蓋上去,幾乎不會產生任何味道。

據史料記載:慈禧太后出恭時,常常會有28個下人去精心準備,有專門掌管官房的,專門負責送遞手紙的,負責拿鋪墊的,為了除味,還有專門的人負責沖洗,薰香。

小結

綜上所述,從小小的廁所發展史中,可以看出人類的文明進化,對物質需求不斷地增加,逐漸地轉向更加精緻、健康地生活狀態,這是人的發展方向,正好驗證了那句話“文明並非從文字開始,而是從第一個廁所建立開始。”

參考文獻:《懷朱漁父》、《周禮》、《燕京雜記》、《夢粱錄》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