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孫權在位時經常打壓自己一方的武將,為何在位時期卻打壓一方武將?

孫吳佔據江東其實一開始的時候根基是不穩的,有兩個比較明顯的例子,一個是孫策之死,還有一個就是曹操打過來的時候,吳地的世家大族,大都是主張投降。而且孫吳的兵制是部曲制,很多的將領其實都是有私兵的。比如說逍遙津之戰,孫吳優勢兵力圍攻合肥,可是最後看一下死亡名單,擔任斷後的凌家人,差不多要死絕了。可是其他的江東世家大家,不能說毫髮無傷,可是和凌家比起來好太多了。

正是因為孫吳政權根基不穩,所以孫權在位的時候,經常的打壓自己一方的武將,大都督和手下的大將不知道被孫權在背後放過多少暗箭。等到稱帝之後,更是利用立儲的名義來分化世家大族。按照史書記載孫權有七子(不是葫蘆娃),參與立儲之爭的有四個:孫登、孫和、孫霸、孫亮。一般人都覺得孫登死的早,才導致孫權立孫和為儲君,其實吳書記載:弟和有寵於權。也就是說孫登沒死的時候,孫和已經開始和孫登爭位了。

不過孫登33歲的時候死亡,這時候被孫權寵愛的孫和順利的成為了儲君,講道理來說這時候是應該是一個大團圓結局了。可是孫權這個時候開始專寵孫霸。看了沒有!孫權先立太子,然後再寵一個王爺。至於這個王爺和太子是誰,對於孫權來說無所謂!孫權這麼做的一個原因就是想要讓朝臣站隊,他們一旦站隊,就必然互相攻擊。而孫權就可以藉著兩派的一個鬥爭,來削弱江東世家的力量。當時陸家、顧家、朱家等世家都在這個二宮之爭中,被擊殺或者流放了很多核心成員。孫家的根據才算開始穩固了。

當時孫權雖然穩住了孫吳的根基,可是畢竟因為世家的削弱,導致在後續的戰爭中,自己一方的得力將領太少(比如陸遜死),這樣也只不過是讓孫家的皇帝好過一點,最後的一個結果依然是被滅掉了。不過這也不能怪孫權,因為如果孫權不削弱世家大族的話,等到曹魏或者晉國再次來進攻的時候,這些世家大族一看情況不對,還是會投降的。而孫家的人不可能每次都這麼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