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修仙是有現實依據的,那麼修仙的時候,仙的身份是什麼?| 獨家編譯

文丨不愛nana的梅露果醬@bigfun社群

沒錯,修仙是有現實依據的,我馬上就可以成仙了

由於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維護和發展,以及仙俠小說、電視劇的泛濫,帶有修仙元素的遊戲也越來越多。

“仙”者溯源

雖說現代遊戲中的修仙體系大多源自《封神演義》、《西遊記》、《蜀山劍俠傳》三書,但往上溯源,“仙”字早在先秦典籍裡就出現過,《莊子》中便有出現

千歲厭世,去而上仙。——《莊子》

求仙活動在春秋戰國時期更是非常流行,以至秦始皇併吞六國後也迷戀於此。

齊人徐巿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巿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

關於“仙人”這一名稱大概最早便是出現在《史記》之中。

仙學本就是道家學說的一部分,後世談及修仙,一般要追溯到黃帝時期。

黃帝且戰且學仙,常遊天下名山與神相會,修五城十二樓以候神人,百餘歲得神通。——《史記·封禪書》

可以說,就文字資料的記載來看,修仙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

仙人的形象

那你知道什麼是“仙”麼?仙和神又有什麼區別?

就常規解釋來看:最開始仙一般是指經過修行及悟道從而達到長生不死的人;而神一般是先天的存在,或是自然的化身。經過一段時間發展,仙更多偏向於逍遙自在,而神普遍有自己的司職,比如XX土地神之類的,這裡就不再細談。

最開始的仙人形象並不像現代這樣白衣飄飄,不是俊男就是美女。

去除大多數仙人都有的各種異於常人的神通以外

乘雲氣,騎日月,而遊乎四海之外

其外在形象在早期更多是在人身體上多一些鳥類的特徵。

上藥令人身安命延,升為天神,遨遊上下,使役萬靈,體生毛羽,行廚立至。——《抱朴子》

手遊《FGO》中始皇帝體生毛羽的撲稜蛾子形象

有羽毛有翅膀的“仙人”形象源自於燕齊地區,由於秦始皇和漢武帝對燕齊方士的信任而演變為了主流。這一外形一直延續到了東晉時期。

“西山一何高,高高殊無極,上有兩仙童,不飲亦不食。與我一丸藥,光耀有五色。服藥四五日,身輕生羽翼。輕舉乘浮雲,倏忽行萬億。——曹丕《折楊柳行》

但“仙人”形象鳥的特性逐漸受到世人的批判

古之得仙者,或身生羽翼,變化飛行,失人之本,更受異形,有似雀之為蛤,雉之為蜃,非人道也。——《抱朴子·對俗》

這種批判的進一步發展,使“仙人”身上的鳥類特徵逐漸消失,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佛教傳入,飛天和天人等佛教形象對道教仙人外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最後演變成了騰雲駕霧的人類形象。

古人繪製的仙人圖

而放到遊戲中,仙人除了白髮老爺爺外,大多都是俊男美女,以吸引玩家眼球。

受還珠樓主小說《蜀山劍俠傳》的影響,修仙與武俠漸漸結合到了一起,而劍,也成為了仙俠小說中出鏡率最高的武器。以武俠精神為“魂”,以神話色彩為“體”,形成了風靡至今的仙俠文化。

後世有關修仙的遊戲大多離不開仙俠範疇,角色身份一般為修仙者,而不是仙人,仙人為了風格統一,也和修仙者打扮相似。

仙俠中的仙不同於傳統道家文化中的清心寡慾,只顧長生,潛心修道,無為於世。

以富貴為不幸,以榮華為穢汙,以厚玩為塵壤,以聲譽為朝露,蹈炎飆而不灼,躡玄波而輕步,鼓翮清塵,風駟雲軒,仰凌紫極,俯棲崑崙。——《抱朴子·論仙》

脫胎於武俠小說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仙俠中更多是 “ 仙之修者,眾生為民”。

仙者感悟天地而成大道,俠者快意紅塵盡顯瀟灑。

比起傳統仙人,仙俠多了幾分俠客的豪氣,少了幾分仙人的無為。

《仙劍奇俠傳·四》遊戲介面

近來的修仙小說更注重於打怪升級,對人、妖、魔、仙和各種精怪的描寫缺少,以及人倫關係體系構建失敗,讓人感到失,仙俠文化自電視劇《仙劍奇俠傳》的熱播後開始逐漸走下坡路。

一般遊戲中的仙人服飾以淺色系為主,用得最多的是藍、白、青三色,墮入魔道後配色一般偏向紅黑。

女仙服裝一般會有帶子飄在空中,好像沒有重力一樣,外衣通常為半透明的材質。

而男仙通常長髮飄飄手執長劍,腰上沒事就掛一堆玉佩令牌啥的。

仙俠遊戲中常見的仙人外形

而非國風遊戲中的仙人形象,尤其以日式遊戲為主,男仙通常為白鬍子佝僂老頭,女仙為穿著中式服裝的年輕女性,狐仙、貓仙之類的帶有動物元素的仙人形象偏多。其中仙人,大多數時候只是作為一種擁有超凡力量的種族而出現。

某東方project同人手遊中的仙人

《四葉草劇場》中的牛角仙人

某龍珠遊戲中的龜仙人

修仙法門

PS:無人指導,切勿自行修煉,如若走火入魔,本作者不承擔任何責任。

修仙是一門追求長生不死、逍遙自在的學問。

傳統道家文化中,修仙並不是後世仙俠小說中什麼吸收靈氣、破丹成嬰、最後渡劫成仙。

道家初期的功法比較簡單,在道教成立後吸收了許多古老養生術和所謂仙術,經過歸納總結後功法日益豐富。功法的內容主要有心齋、坐忘、緣督、導引、吐納、聽息、踵息、守靜、存想、守一、辟穀、服食、房中、行炁、胎息、外丹、內丹等等。

現代人最熟悉的便是方仙道的外丹和內丹,這倆修煉方式往上可以追溯到黃帝。

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黃帝內經》

外丹術是中國早期藥物學和化學發展的產物,至於吃一顆就能成仙不過是傳奇故事,但不排除部分腦子瓦特的人想拿一些重金屬化合物來煉製仙丹,(凡人煉出仙丹,想想也知道不可能,你又不是仙人),外丹術除了治病救人,更大的用途是欺騙統治者。(人家黃帝都辛苦修煉了一百年,你想不勞而獲,這合理麼)

某手遊的煉丹系統

內丹術是道家重要的一種修煉方法,一般可分為築基、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幾個階段,講究性命雙修。現代修仙小說、遊戲的修煉體系很大部分都是基於此術進行創作的。

某遊角色正在打坐修煉

經脈與穴位

經脈、穴位這種現代科學看來玄之又玄的東西是小說、遊戲所鍾愛的常用素材,也是大多數修煉法門必備的組成元素。

某遊的經脈系統

現存最早對經絡、穴位有完整記載的莫過於《黃帝內經》

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黃帝內經》

書中詳細論述了臟腑、經絡、腧穴、病因、病機、病證、診法、治療原則以及針灸等內容

手足諸魚際脈氣所發者,凡三百六十五穴也。——《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上共記載有160個穴位名稱,而發展到現代,中醫理論中記有720個穴位。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古人發現人體上有一些縱貫全身的路線,稱之為經脈;又發現這些大幹線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細小的分枝,古人稱這些分枝為絡脈,“脈”是這種結構的總括概念。

腧 (shù)穴是人體臟腑經絡氣血輸注出入的特殊部位, “腧”通“輸”表示轉輸,“穴”表空隙之意,一般人習慣上稱為“穴位”。

經絡腧穴是中醫基礎理論的核心之一, 早已被廣泛應用於臨床治療,特別是針灸、按摩之中。

很多人覺得修仙封建迷信,其實不然,修仙其實是先輩們智慧的結晶,修煉是強化身心的過程,而成仙是美好的願望。

遊戲、小說中的修煉大多分為功法境界和心法境界,心境修為不夠便容易走火入魔,功法境界不夠便會肉體衰敗而亡。有些遊戲為了方便改成了變相的西幻加點方式,不得不說很讓人失望。

性命雙修是修煉的重要原則之一,用科學的方式來講就是身心健康,簡單來說可以分為修身和修心兩部分。

先說修身,具體練法不提,武術中的樁法以及印度的瑜伽都是先輩們經過無數次實踐發明的健身方法,很多小說、遊戲中的功法秘籍裡面總是畫了很多姿勢,一步步擺出來就能修煉便是據此所寫。

再說說修心,先輩們在對身體的開發中,經過了無數次的偶然,發現了呼吸波紋!、情緒和意念等對身體的影響,並總結出了諸如“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之類大大小小的結論,現代醫學也肯定了情緒對身體的影響。

嚇出一身冷汗,激動到渾身發抖,這些都是情緒對身體的影響。

而意念對身體的影響,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丁加拉德對死囚所做的假裝放血的實驗。

修煉並不一定能成仙,但並不失為一種科學合理的養生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