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古代騎兵在古代軍事作戰中的作用不可忽視

騎兵在古代軍事作戰中的作用不可忽視:一個國家即使再小,如果擁有足夠多的騎兵,那它就可以在紛繁複雜的競爭環境中突出重圍。反之,一個國家再大,經濟再發達、人口再多,如果沒有過硬的騎兵,那麼,在戰場上它也一樣會被動挨打,國家也不可能強大。

我國曆史上最早出現大規模的戰爭騎兵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此時,社會動盪,各個地區政權迭起。亂世出英雄,每個對權力有嚮往的人都想在這亂世之地闖出一片天。由於,步兵在大規模的作戰中的作用微乎其微,於是,騎兵就應運而生了。

《六韜·犬韜·均兵》說,戰國騎兵的編制是五騎一長,十騎一吏,百騎一率,二百騎一將。但是,在山地作戰時,也有編為三十騎一屯,六十騎一輩的,這也與步兵的編制大體相同。

超高的機動性和靈活性讓其在作戰中所向披靡,無往不勝。首先,在發展騎兵的是趙國,因,趙國臨近北方少數民族,在與少數民族作戰中,因大多數的林胡、匈奴等少數民族為馬上民族,最終,他們在作戰中把只有步兵的趙國打的慘敗,而且打完就跑。

可以說,這種“神龍見尾不見首”的作戰方式讓趙國吃了不少虧。凡事都是在挫折和失敗中成長的,一個人是這樣,一個國家也是這樣。趙國在經過和少數民族的連續作戰中,逐漸意識到騎兵對戰爭的重要性,於是,舉國上下大力發展騎兵。

趙武靈王宣佈國家要進行兵制改革,大力發展“胡服騎射”。這個法令大力的削減軍隊中的步兵和車騎的開支,抽出來的軍費用來發展騎兵,購買馬匹、訓練騎兵作戰的專業性。在服飾上,趙武靈王也進行了大膽的改革,把一直以來的軍隊服飾進行了精簡化和改變,將長袖和寬鬆的軍服改成修身的騎馬服。這樣,士兵不必拖著長長的衣服,在作戰中更能靈活上馬射箭。

可見,趙武靈王大力發展騎兵的決心和勇氣。一個國家,如果想要奮發圖強,改革是必經之路。正是基於趙國首先在戰國時期開始發展騎兵,才使得趙國成為戰國時期的強國,並且,在後期抵抗秦國的作戰中,趙國的騎兵發揮了不可低估的重大作用。

趙國騎兵發展起來後,在對抗匈奴的戰爭中,“龍城飛將”引領不到一萬的輕騎兵便大破匈奴十萬大軍,可見,如果騎兵發展的好,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是多麼的強大。之後,為了統一中原,秦國逐漸崛起,隨即,秦國開始大量發展騎兵。

秦國的騎兵在發展中融入了新的軍事理念,把步兵、軍車和騎兵融合在一個方陣中,這樣一個方陣從裡到外的戰鬥力都非常強,彷彿一個裝甲車。之後,秦國憑藉這種殺傷力極強的騎兵方陣出入各個兵陣中,彷彿入無人之地,所到之處所向披靡。

在秦趙的長平之戰中,白起呼叫五千騎兵對趙國的四十萬大軍進行了攔腰斬斷,大破趙軍,最終,四十萬士兵束手就擒,這堪稱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騎兵作戰教材。在劉邦項羽之爭中,項羽巧用騎兵為自己在不利處境時力挽狂瀾,化險為夷,可以說,“彭城之戰”也是騎兵在軍事作戰中發揮以少勝多作用的典型案例。

之後的兩漢時期,騎兵得到了更加足夠的重視,迎來了我國古代騎兵發展的重要階段。這時候,統治者為了發展騎兵,設立了非常重要的官馬制度。因為,要想發展騎兵,首先要有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沒有足夠數量的戰馬,或是戰馬的質量太差,那麼,想要發展騎兵簡直就是空談。

官馬制度在於推行百姓養馬的積極性,國家規定如果百姓自願養馬,可以減免賦稅和徭役。國家還專門設立從中央到地方的管理養馬的官職。在這種制度的保障下,漢朝時,全國有四十多萬匹軍馬,這讓漢朝對付匈奴的騷擾中有足夠的作戰馬匹可用,騎兵更是發揮了其強大的戰鬥力。

公元前119年,漢朝名將衛青、霍去病帶領10萬騎兵深入匈奴腹地、大破匈奴。把一直以來騷擾邊境的匈奴趕到了封狼居胥山,這次戰役是漢朝和匈奴作戰多年來取得的決定性勝利。可見,古代騎兵是對一個國家的邊防是多麼重要。真可謂是“得騎兵者得天下”。

古代騎兵的發展無疑是戰爭史上的重要產物,且騎兵在古代各國的軍事戰爭中獨樹一幟。其靈活性和機動性讓這個兵種成為作戰中最具有殺傷力的一股力量。

可以說,騎兵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個兵種,繼1960年美國軍隊與世界各國陸續撤銷騎兵這一建制後,開始在兵種舞臺上漸漸消失了。中國軍隊經過數次大裁軍,僅餘下數支騎兵連。騎兵,已成為一種兵種的標本,而騎兵部隊也開始成為一種神秘與傳奇的象徵。

雖然,隨時歷史的發展,騎兵在現代戰爭中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可是,他們在歷史的長河中曾相當輝煌。

參考資料:

『《騎兵》、《六韜·犬韜·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