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假和尚與真和尚有什麼區別?花和尚與假和尚的區別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關於真正的僧人,約莫人們的印象是較為一致的。他們墨守陳規,不沾葷腥,超脫物外,寄身於宿命、輪迴之間。

而除此以外亦有著不計其數的“假和尚”他們投身於寺廟並不為清修,只是圖謀一個避身之所,對於寺廟清規戒律他們視之無物,甚至於其中有人寄身於荒郊野寺之中,謀財害命,由此“寧可夜宿墳地,不能夜宿廟宇。”

但是在“假和尚”與真僧人之間卻另有一種存在,他們被稱之為“花和尚”。

一、一位花和尚

提起“花和尚”這一稱謂,估計絕大多數人下意識想到的便是《水滸傳》當中倒拔垂楊柳的

魯智深

。但是本文當中的這一位卻並非他,而是明末清初之時,金陵牛首山的志明和尚。

“花和尚”這一稱謂往往介於真僧人與假和尚之間,通俗來講就是在某些方面違背佛家清規但是究其本質依舊是個僧人而並非惡人。而這位志明和尚的“花”便在於他的打油詩之中。

他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究其本質是在他恪守佛理的同時,將其中所壓抑的負面情緒透過打油詩的方式表露而出。

他的詩作被收錄於清代作家錢泳的《履園叢話》卷二十一“笑柄” 之中,總題曰《牛山四十屁》其中篇章皆是這一個花和尚的打油詩,對於常人而言讀不懂覺得是屁,讀懂了卻是人生。

關於詩的存在意義與形式,有的詩屬於韻律嚴謹、辭藻浮華但究其本質卻無實質內容,可以稱之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讀來只覺頗為雅觀,但再看卻是索然無味,毫無任何意義。

而有的詩雖然不合平仄,甚至不足以稱之為詩,往往人們一眼掃過便覺俗不可耐,但是第二遍、第三遍,愈發津津有味當讀懂之時突然眼前一亮,驚為天人之作。

二、“貓叫春”

志明和尚的打油詩之中,流傳最廣的當屬這一首“貓叫春”其全詩的內容為,“春叫貓兒貓叫春,聽它越叫越精神。老僧亦有貓兒意,不敢人前叫一聲。”

這一首打油詩乃是一個恪守枯燥無味佛理的僧人,面對外界美好事物而不敢動搖心神,苦苦按捺之下將這一苦悶透過打油詩的方式呈現而出。

春意盎然萬物復甦,正值動物之間交配時節,貓兒的叫聲也難免平添了幾分春意,由此來呼喚尋求伴侶。那麼對於志明這個老和尚而言,雖然心底也有尋求伴侶行百年之好的想法,但是身為一個僧人又怎能如此?說出去豈不是驚世駭俗?

他自然需要苦苦壓抑著恪守佛理,不敢如同貓兒一般呼喊一聲。志明和尚一時之中,可謂是將一個和尚斷絕七情六慾、男歡女愛的矛盾心理展現的畢露無疑。

在身為一名僧人的同時,同樣也是人,面對著內心之中源自於人之本性的情緒依舊無法徹底杜絕,但是即便如此依舊要苦苦堅持抵抗著,不能夠有絲毫的鬆懈,否則便是佛性盡失。

而即便是放下清規戒律,到人前說出這一想法,那麼也會被人當作假和尚扭送官府,甚至於攔街痛罵暴打。因為世俗對於和尚本身的要求便是如此。

俗世之間的誘惑不僅僅在於男歡女愛這一層次,紅塵萬丈之中無論是名與利、口腹之慾等慾望對於僧人而言都是諱莫如深的,他們不能觸碰但自身的尚未泯滅的人性如同饞蟲般誘惑著逾越規矩,因此夾雜在兩者之間為此苦不堪言。

那麼再向下挖掘的話,又有些更深層次的意思。不僅僅是對於僧人,對於任何人而言都有著重重的規矩約束。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身份,只能夠站在這一身份的基礎上做一些相關的事情,而不同身份之間卻有著無法跨越的天塹。

作為一名皇帝,雖然享盡榮華富貴,但是又豈能如同尋常人一般,事事隨心所欲?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對於任何一個有德行的君王而言都會不自覺挑起一個國家的重擔,揹負起國家興衰、人民疾苦。因此對於他而言,皇帝的身份致使他與平民之間有著無法逾越的距離。

抑或者一個成年人無法像一個孩子一般天真爛漫、隨心所欲。這些都是與僧人、俗人之間對立相等同的差距。

對於這些人而言,嚮往的生活又何嘗不是志明和尚眼中的“貓兒叫春”?

三、《牛山四十屁》其二

志明和尚的打油詩之中,普遍都存在著深層次的寓意,因此看似俗不可耐的表面,卻是一句句至理名言。“海角天涯走一遭,算來只有住山高。昔年羊肉街頭過,也曾惹得一身臊。”這一首打油詩亦是源自於志明和尚的《牛山四十屁》。

這一首打油詩當中所闡述的,則是入世與出世之間的理念。

人生在世難免四處漂泊,足跡遍佈大江南北,在這煙火人間之中竭盡心力的一番打拼,但是到頭來卻發現尚且不如遠遁於大山之中,超然物外不為俗世所困擾。

恰如行走在掛滿羊肉的街頭,匆匆而過也難免沾染一身的羊肉羶味。身處於俗世之中,有的事情雖然事不關己又豈能高高掛起?亦難免牽扯其中,雖然什麼都沒有做卻又惹來一身的非議與謾罵。

志明和尚的這首詩看似有種超然於物外,不為俗世所困擾的悠然自得,但實際上亦包含了對於俗世人間的消極看法。

他是一位僧人,那麼發生了怎樣的事情促就了他出家不問世事,隱居深山老林之中,常年與青燈古佛為伴?自然便是打油詩的後一句,“昔年羊肉街頭過,也曾惹得一身臊。”

雖然這一原因是否是他出家的主要原因無從判斷,但必然對於他的出家造就了一定的影響。此一句當中,滿滿透露著他對於俗世的失望與厭倦。

而對於常人來說,人生恰恰如此,行走於人間之中,正可謂“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有時候即便是與自己毫無關聯的事情,也會對自己的聲譽以及諸多方面造成很大的影響,也就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對於一個孩子而言,他的父母如果犯下某些罪孽,那麼無可避免的就會將孩子捲入其中,哪怕這個孩子彼時尚未出世,但是他註定要一輩子因父母揹負罵名。

這些都是無可避免的,抑或者年輕人之間一男一女稍顯親近,便由此招來非議,儼然是人言可畏。

似這般的打油詩,在志明和尚的《牛山四十屁》之中還有許多,淺顯粗鄙的語言形式之下,蘊含的卻是一位老僧人由入世到出世這一程之中的思考以及對於人性的領悟,其間精妙之處要遠遠勝過許多所謂詩人的無病呻吟。

而除卻志明和尚的打油詩之外,通常中國傳統文化之中有著一部分是以打油詩這一類俗語流傳下來的,這一類亦是屬於中國文化的精髓。能夠延續傳承千年,那麼必然蘊含著一定的至理。

這世間再如何華麗的辭藻終究會因為不同時代人的審美觀而略有出入,唯獨真理永遠不會過時。